8月7日,为了给父亲黄强治病,榆林女孩黄茹借了元转到父亲农行卡上。可是黄强拿着卡去取款时,却发现这些钱不见了。他们事后在银行查询发现,这元转到卡上20多分钟后被莫名转走。
“我父亲这张卡从来没有开通过网银和手机银行等业务,卡也在身边,这钱怎么就被转出去了呢?”对此黄茹非常不解。
卡在身边元钱不翼而飞
黄茹告诉记者,她的父亲黄强最近因为肝病在西安住院,前两天急需治疗费。刚刚大学毕业的她还没领过工资,于是8月7日上午9点多,她先找同学王虎借了元,通过王虎的支付宝转到父亲的卡上。然后又找亲戚借元,用自己的支付宝转给父亲。支付宝显示转账成功后,她及时告知父亲去取钱。
可是约两个小时后,黄强拿着这张尾号为的农行卡到ATM机取款时,却发现余额不足无法取款,查询显示账户余额为0元。他到柜台查询账户明细,发现9点30分许转进来的元,在10点左右就被转走了。“卡就在我身上,钱就不见了,这很奇怪。”黄强说。8月10日,黄茹拿着父亲的户口本等到他在中国农业银行横山县的开户行。打印出来的账户明细查询单显示,黄强这张农行卡在8月7日有3笔交易,前两笔分别是转入元和元,第三笔则是转出元,交易摘要显示这笔钱的去向是“网银在浙”。
“我父亲这张银行卡很少用,也从来没开通过网银,为什么系统会显示钱被‘网银在浙’转出去了呢?这个‘网银在浙’又是个什么机构?”黄茹说,没想到一直在新闻上看到的事情竟然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并且比新闻上的还要不可思议。
银行要求先报警警方称难立案
中国农业银行官方客服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网银在浙”不是一个规定的文本,农行规定的摘要文本中没有这个东西,至于为什么这样写、钱转到了哪里,暂时不能给出答案。
这位工作人员表示,用户遇到类似黄先生的情况,要走司法程序。首先要报警,之后由用户本人拿立案回执单、银行卡和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到农行柜台登记,之后由警方协助农行一起调查。由于转款人员可能涉及外地,银行不能单独对事件进行调查。
中国农业银行榆林市支行工作人员胡女士给记者的答复和上述内容基本一致。
黄茹说,她8月10日带上相关资料到横山县公安局二中队报案,但民警表示没听说过这样的事情,没有办法受理案件。8月12日她的家人再次去报案,但还是遭到拒绝。
专家:银行卡可能被复制市民要提高警惕
据黄强介绍,这张农行卡之前有短信提醒服务,卡上金额有变动会收到短信,不过这次女儿转款过去后,他并没有收到短信,钱被转走也没有收到短信。
中国人民银行榆林市中心支行工作人员李秀川告诉记者,黄强的这张卡很可能是被复制盗刷了。据介绍,不法人员可以通过在POS机里植入读卡器、在ATM机上安装信息采集器,甚至通过网上木马盗取收集用户信息,都可以复制别人的银行卡。不法人员只需知道持卡人姓名、身份证号码、账号等信息就可以克隆出一张完全相同的银行卡。之后通过修改受害人银行卡关联的手机号,随时获取银行卡动态验证码、资金信息等,从而盗刷受害人银行卡。
李秀川提醒读者,银行卡最好不离手,取钱、刷卡消费时要注意机器是否有异常,尽量避免在小商户刷卡。
此外,磁条卡本身技术含量较低,也成为银行卡安全的隐患之一。相比而言,芯片卡的复制难度更高,目前暂未发现克隆复制芯片卡的案例,市民不妨将手中的磁条卡升级为芯片卡。持卡人在发现银行卡异常后,要及时挂失,也可以挽回大部分损失。
文章来源:三秦都市报 李承林
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北京哪能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