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三秦都市报_都市报理念 > 都市报历史 > 震惊电话购买ldquo收藏品rd

震惊电话购买ldquo收藏品rd

发布时间:2019-12-20 13:30:10   点击数:

从亲戚口中听说自己母亲在四处借钱,家住西安市长安区的强先生一问,才得知老人在通过电话购买各种各样的所谓“收藏品”,且两年下来已经花了40多万元。一年来,他为此事四处奔波,最大心愿就是将骗子团伙绳之以法。

01

老人花40多万元购买“收藏品”

49岁的强先生平日在灞桥区纺织城工作生活,父母住在长安区鸣犊老家。年5月,他因母亲向人借钱,发现了她隐瞒3年的秘密——购买收藏品投资。

强先生母亲电话购买的“收藏品”

强先生称,在他的询问下,母亲告诉他,年4月,她在某频道看了一档电视购物节目后,打电话订购了一张《清明上河图》,但由于没记清物流信息,这次购物以失败告终。年6月,一个自称荆毅的人给她打电话,说自己是中华典藏公司的工作人员,向她推销一款名为“开国将帅全玉璧”的藏品,她花了元买下。之后,荆毅又陆续向老人推销“建国徽宝”“建党徽宝”等藏品18件,老人共计花了20多万元。

老人说,年3月份,又有一名叫苏琳的人联系到她,先后向她推销收藏品10余件,在苏琳处,她也花了20余万元。说起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买收藏品,老人称,荆毅、苏琳都告诉她,这些藏品升值空间很大,再转手拍卖出去能赚大钱。今天,强先生告诉三秦都市报记者,为了让母亲相信这一点,这些人为老人办理了一张VIP收藏会员卡和一张VIP收藏贵宾卡,并称办了这些卡,就可以给会员客户举办拍卖会,使其购买的收藏品增值卖出好价钱。这些藏品通常通过快递或者专人送货上门,老人收到货之后再当面付款。他在听完母亲描述之后,仔细查看了这些藏品,发现大多都名不符实,怀疑老人落入了骗局。“为啥觉得我妈遇到了骗子,一是因为他们的东西太假,以所谓和田玉为例,其实就是树脂制品。二是他们承诺的拍卖会,一次也没有举行,只是在一味劝说买家购买藏品。”强先生说,之后,他在网上搜索相关案例,发现类似骗术警方早做过提醒。

02

眼看巨款打水漂儿子一筹莫展

为了抓到骗子,强先生让母亲假装有意再次购买“收藏品”,联系到了苏琳。年5月30日,当“送货人”再次送货到家时,强先生与乡亲们拦住对方,并将其扭送到了派出所。

老人购买的部分“收藏品”

“送货人有两个,男的说他只是个送货的,啥都不知道;女的说她是陪男的出来玩的,都不愿意提供卖方信息。后来见我要报警,女送货人称,愿意将苏琳卖给我妈的东西全部作退款处理,但后来到了派出所又变了,只愿意退4件藏品的钱,总共退了6万元。”强先生说,在他看来,这两人背后是一个靠出售假藏品获利的诈骗集团,仅做退货处理是不行的,还应该通过二人挖出背后的团伙。但自己的这一意见,最终未被警方采纳。“办案人说,这是买卖纠纷,于年7月23日给我出具了一份不予立案决定书,建议我去法院起诉。”

强先生说,现在过去了快一年,荆毅、苏琳早已联系不上了,母亲损失的40多万元,也眼看打了水漂,这让他一筹莫展。他称,母亲投入的40多万元里,有30万元是自己二弟因医疗事故身亡后,获得的赔偿金。其余一部分是两位老人积攒多年的积蓄,还有一部分是向亲友借的。这件事后,老人自知闯了大祸,一年来终日以泪洗面。“我爸耳朵不好,平日主要靠我妈照顾,两人还要给我二弟看孩子,这笔钱追不回来的话,老人、小孩的生活会受很大影响。”三秦都市报记者上网搜索发现,年河南许昌市许昌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曾侦破一起类似案件,受害人的被骗经过与强先生母亲基本一致。许昌民警揭秘这种骗局称,涉案公司行骗,一般有3个步骤:第一步,诈骗团伙会伪装成一个高大上的公司或机构;第二步,会伪造产品背景,介绍称所谓的收藏品很值钱;第三步,夸大产品收藏价值,称升值潜力巨大,让你购买。民警提醒:收藏文物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多加分辨。

来自:三秦都市报









































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在哪
北京中科白殿疯在哪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bbyubao.com/dsbls/9584.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