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学生有三怕,其中一个就是“怕写作文”,董问博老师用她独特的作文教学方式让学生喜欢上写作文,“煽惑”起“全民”写作热潮。
“玩转”写作的日子文/董问博给写作冠以“玩转”的帽子,实在有点口出狂言的意味,但我们这群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师生们,正是在这种自娱自乐的写作中,提升了能力,感受到了乐趣。其实,很久以来,写作教学都是我的软肋。总感觉一学期六次八次的作文训练,学生写作水平没有很大提高;那些不痛不痒的评语,学生反馈:能领悟到,根本不会用;那些随笔日记,最后或成了不得不记的流水账,或成了诉苦抱怨的窗口,缺少美感,多了“记仇”……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总想找到写作教学的突破口。
随手帮学生升格一下作文,投稿,竟然见诸报端。从学生欣喜和感激的眼神中,我亦能体悟到快乐。这种升格不是大而化之的总评,而是对学生作文的框架进行整体把握,并且字斟句酌,有时候把学生作文删的体无全肤,然后重新构架。幸好,学生能够明白我的良苦用心,将我升格过的作文背下来。于是乎在修改学生们的其它作文时,会邂逅先前改过的词句,每每这时,我内心都无比的欢喜和感动。后来,认识报社的记者编辑多了,开发的投稿报纸也多了,投稿就成了家常便饭,一年两三百篇学生作文投稿,竟然能“煽惑”起“全民”写作的热潮。
“老师,给我改篇作文呗……”刚下课,学生笑嘻嘻地凑过来。
“老师,这次作文要是不行,我就重写……”学生一脸认真。
“有个作文大赛,你参加不……”我拍拍学生的肩说。“那当然参加!”——我还没说作文题目,学生竟然满口应允。
“我有个约稿,谁做?”我在教室里话音刚落。“我……”“我……”“老师,你偏心……”——一个小小的约稿,竟引发争抢风潮。
“老师,第三单元的作文该布置了吧!”“我们昨天才写完第二单元的……”“我提前写……”——面对如此积极主动的学生,我还能说什么呢!
“我有点感悟想写成作文,能不能跟您聊聊……”——好吧!随时欢迎。
更有甚者,不打招呼,直接把写好的作文放在我办公桌上。弄得我是改也得改,不改也得改啊!
起初,我想着,升格作文的量这么大,我脑子里储存的词汇很快就会用尽的,改了三百多篇,发现自己越改越能改,词汇越用越多。改完以后,分享给学生时说:“你这文章,我可是花了40分钟改的啊……”学生一脸感激地说:“我一定背过。”有时候想,这样篇篇都这么改,哪有时间呢,后来这种顾虑不攻自破。我发现,需要改动的内容越来越少,改作文的速度越来越快。有的学生作文,读完之后发现才需要改动五六个字。原来,学生在对比自己文章和我升格后的文章(因为文章思路是一样的)之时,会不自觉的模仿以致内化成一种能力,写作认识和水平也就很快提高了。
我改学生作文,自己也写散文随笔。每个月都以十篇以上,两三万字的速度进行写作,并力求每一篇文章在行文和措辞上都有一定的水准,不抱怨,不诉苦,而是真正秉承“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这一文学本质。把生活中的美记录下来,抒发出来。
我每天至少或升格一篇学生作文,或写一篇随笔,课少的时候,二者兼顾。每每把情愫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时候,心中有一种无法言说的欢喜。学生们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收获了一篇篇质量相对较高的作文的时,内心的欢喜更甚。
目前,我带的一个班中,没有发表过作文的同学仅剩三四人,发表最多的同学已达三十篇之多。另一个班逊色些,亦有小三十人发表,七八十篇的发表量。而且学生很明白:之所以有这么高的发表率,是因为前面学长高质量的文章得到了报社编辑的认可,为我们铺了路,我们不能输于学长;也知道,这些佳作也是老师篇篇升格的结果,我们也要对得起老师的付出。
我们大家就是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从事”着写作。我不知道,这群学生当中,以后会不会出一两个作家,会不会记住我们这段快乐写作的日子。“玩转”写作,也许现在还不能,但指日可待哦!
本文发表于《辽宁青年》年12期
作者简介:董问博,西安铁一中滨河学校初中语文教师,曹公奇名师工作室成员。热爱古诗文、写作和书法。对书法教学、文言文教学和作文教学有深入研究,并以此为内容,完成国家级、省级、市级课题十项,其中参与的《文言文教学研究》课题获得了年陕西省优秀课题,负责的《初中语文教学中书法训练的价值和方法研究》获得了年西安市优秀小课题,《中华优秀文化背景下语文综合性学习案例分析研究》获得了年西安市优秀小课题。曾参与陕西师范大学本科教材《汉字的正字和书写》和苏州科技大学本科教材《教师板书》章节的编写。写有生活随笔和写作指导类论文余篇并发表,作品散见在《作文周刊》《作文与考试》《思维与智慧》《语文报》《意林·作文素材》《辽宁青年》《三秦都市报》《教师报》上,指导学生发表作文余篇。在作文教学方面,擅长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从阅读中渗透写作思路,从互改中点燃写作慧心。往期回顾:第期蒲公英的微笑第期化大为小,让“成长”类话题作文更动人第期鸟步匆匆第期陶艺人生第期最想苏州第期黑板上的老时光第期你的世界,我曾来过本期责编:马莉宁投稿邮箱:cgqmsg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