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三秦都市报_都市报理念 > 都市报特点 > 陈俊华262篇援疆日志写满的是一头

陈俊华262篇援疆日志写满的是一头

发布时间:2023-1-14 20:32:09   点击数:

  一次援疆路,一生援疆情!一说起新疆,我们太多人可能想到的就是大漠孤烟,想到的就是楼兰古国。年,冷水江市一中教师陈俊华响应国家号召报名援疆,作为全市教育战线唯一代表加入“万名支教计划”,于年9月开启援疆支教工作,在边疆挥洒自己的青春与汗水。

  在年8月15日推送的第篇援疆日志里面,陈俊华老师引用了宋朝大儒张载的一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应该是所有援疆教育人的心声吧。

  (陈老师作为新一批援疆教师代表发言)

  出发,教书也是家国情

  “这个人是谁啊?老是在群里问什么时候出发新疆。”这是高昌区所有援疆教师对陈俊华老师的第一印象。

  后来,有援友问陈老师,你为什么那么急着来新疆啊?陈老师说,一来,这是多年以来的梦想终于圆梦希望早点成行;二来,孩子要跟来新疆读书一直在家玩不是事啊!

  陈老师在他推送的第一篇日志里这样写道:我渴望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视角去感受我们的教育。而去新疆教书也许应该是最好的方式了……

  年9月18日,那是正式进疆的日子。

  星城长沙,细雨蒙蒙!

  陈俊华老师作为全体新一批援疆教师代表发言,声音洪亮,誓言铿锵!

  翻看他的日志。陈老师那天是这样写的——

  “我深信,所有的到新疆支教的老师都是非常有家国情怀的,也都是性情中人。我也相信,在这个天山脚下,一定会留下我们光辉的一页。只是一想到亲人,我的眼泪就不争气的流了出来……”

  他用一首援疆表达了此刻的心情。

  “鹧鸪天.援疆星沙细雨一片秋,火红石榴也温柔。宗棠曾与家国系,八千湘女天山留。心坚决,赴疆吐。表态支边记国忧。情知双亲山遮断,同侪奋进铭叮嘱。”

  (陈老师辅导学生)

  教学,在拓荒中发现真谛

  边疆的教育与内地比起来,有着天壤之别。

  新疆是从年才全面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的,陈老师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就说了自己家乡的方言,说了一大通之后,没有一个学生能听懂。于是就强调了学好普通话的重要性,比如可以更好的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不然我们都说家乡话,大家就不能交流了。当然,更多的说到了祖国的强大,学好了祖国的普通话,哪怕去其它国家当个中国话老师,也牛得很。

  一个严肃的话题,在这样轻松幽默的氛围中就让孩子们认识到了学好普通话的重要性。

  陈老师喜欢轻松幽默,但毕竟边疆的孩子普通话水平太低,很多的“幽默”,孩子们跟不上节奏。

  陈老师在日志中写到:

  “生动幽默的风格,对这里的孩子而言似乎不太好使,我必须尽快的调整我的教学思路与方案……”

  课代表伊曼古丽对陈老师说:“您还是用PPT上课吧。”至此,陈老师才明白爱学习的孩子对PPT有多么依赖,当他们跟不上老师讲的语速和思路的时候,孩子们至少可以看课件内容。

  陈老师根据孩子们的特点迅速的调整的教学思路:一是改用PPT上课;二是每节课上课前5分钟交给学生大胆的分享;三是尽量用最浅显的幽默快乐教学;四是一节课不求面面俱到,只要求搞懂一个点就行;五是对试卷错题单独面对面分析……

  在《说“木叶”》的公开课上了,他的课堂让所有在座老师耳目一新,教研主任罗红老师发出“语文课,原来还可以这么上!”的感叹!

  (陈老师讲“我的中国心”思政课)

  在《我的中国心》思政课上,他的课堂让全体与会老师大开眼界,原来思政课也可以讲得这么不拘一格。

  在分析会、研讨会上,他总是直言不讳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尤其对阅卷工作中孩子们辛辛苦苦写了一大段文字,文字的内容也还和题目要求基本相关,结果被打个0分提出了自己中肯的意见。

  “这里孩子本来就基础差,我们的目标之一就是如何在考试中引导孩子们先把试卷写满,结果你们倒好,直接把这种想写满的心给扼杀了。因为写不写反正都是0分,我以后还写什么呢?”

  他的呼声也得到抓教学的李金石校长的高度肯定,确实应该先引导孩子们写,然后再来教导如何写得更加完美!

  (青蓝结对与徒弟苗苗合影)

  成绩,那只是奋进的阶梯

  翻看完陈老师所有的日志,里面除了教学反思就是生活日常,对于他所获得的成绩只字未提。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他略显凌乱的办公桌上掉落了一个文件袋,一把荣誉证书掉了出来。

  有担任“青蓝工程”的指导老师证书;有被评为高昌区援疆教师“优秀管理骨干”的证书;有《我的中国心》优质讲座的证书;有《说“木叶”》优质示范课的证书;有读书推广活动被评为先进个人的证书……

  苗苗老师是陈老师的徒弟,她这样说她的师傅:“直率,但没有架子,平易近人。师傅的坚持写作和教学水平让我膜拜。”

  陈老师却经常说“我是来边疆学习的”,的确,陈老师经常向徒弟请教二中的方方面面;请教维族、回族等风俗习惯;请教孩子们的方方面面……

  (陈老师在读书活动上表演)

  教学相长!这是陈老师一直以来坚持的观点,而每日三省吾身可能就是陈老师一贯以来的坚持。

  记得陈俊华老师在年第一阶段援疆结束的时候,这样在日志中写到:

  “进疆后,就任高昌二中两班国文,一周课时,廿十又三。然基础之薄弱,超吾之预期也,遂夙兴夜寐,辗转难眠,想方法、多请教、勤努力,得之,幸也!于公开课、示范课、讲座等亲之论之,得同仁之爱,甚慰!与苗苗结对,行青蓝之工程,互帮互助,共同成长,甚喜!”

  完后,还不忘填词一首——

  独木无林,滴水难海!珍爱援疆,春暖花开!

  大漠苍茫尤见月,只身赴疆报国情!

  岁末寒冬,庚子将尽。明月独倚,吾窗前灯火通明,渡尽劫波,无悔青春!跨越千山,趟过万水,湘吐深情,铭记于心!

  遂填相见欢一首,以结庚子,祈祝辛丑!

  交河飘香石榴,

  诉离愁,

  湘吐教育一家梦共筑。

  别亲属,

  整行装,

  奔火洲。

  追梦韶华不负砥砺就。

  每天坚持写字以上的援疆日志,陈俊华老师一直在坚持着,短短一年时间已超30万字,陈老师用自己的坚持诠释着援疆人的责任与担当。他只是所有援疆教师中普通的一员,正是有了成百上千的,一批又一批的像陈俊华老师一样的“组团式”援疆老师,才让教育援疆续写着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来源:冷水江市融媒体中心  

[责编:袁欣]

[来源:冷水江市融媒体中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bbyubao.com/dsbtd/14526.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