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著名新闻人卢剑利的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博客中国专栏,此文发表后立即引起国内主流新闻媒体的广泛 年7月21日,本报文化新闻部记者肖东收到一封寄自北京的来稿,标题为《成方圆、腾格尔、李海鹰遭质疑被取消全国青歌大奖赛专业组评委资格》。其中涉及到许多所谓青年歌手大赛内幕及对宋祖英个人的中伤之词,并打印有作者和稿件提供人的姓名。记者在未与中央电视台及宋祖英本人核实、且未与发稿人和作者核实的情况下,将稿件加上《宋祖英要揭央视"老底"》的标题以宋祖英的大幅照片,予以发表。后经核实,来稿中记载的作者和发稿人均否认其曾发过这封信。目前这封信的真实来源尚在调查中,但是其性质属于恶意毁损他人名誉,制造假新闻的诽谤信已确定无疑。
在查明以上事实后,为及时纠正错误,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和公正性,并维护本报多年以来建立的良好信誉,本报就此事作出如下声明:
1、《宋祖英要揭央视"老底"》一文内容纯属子虚乌有。
2、本报由于工作上的失误导致该报道的刊载,给中央电视台及宋祖英同志的名誉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我们再次深表歉意。
3、对于发表该报道的记者肖东予以除名处理,对报社其他有关责任人予以严肃行政处分,维护新闻纪律严肃性。
4、今后其他报刊再出现类似报道,与本报无关,均由发表者文责自负。
这则造假新闻被评为中国年十大假新闻之一,问题就出在了肖东编辑发表别人的稿件,既未对报道对象进行核实,又未与发稿人和作者联系,却署上了自己的大名发出去。结果贪功不成,反遭除名,也是咎由自取。只是在中国新闻界,像《华商报》这样取于清理门户,杀一儆百者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
-
华商报当年所发记者拍摄的“新闻照片”
同样的虚假新闻事件还发生在《华商报》。年5月,“华商视线”发表了整版专题稿件《大山深处的罪恶》,其中的一则图片报道,说得是记者在宁陕县四亩地镇拍到一位“偷猎”的山民正在准备捕杀一只被吊杆吊在空中的苏门羚幼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中文字说明还写道,像这样的滥杀乱捕野生动物现象在宁陕随处可见,稿件发表后,被《中国青年报》等诸多媒体转载,此稿立即引起了陕西省林业厅的高度重视,由省林业厅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赶赴宁陕县,调查核实此事,经走访当地群众反映,华商报所发滥捕乱杀野生动的图片真实内幕是:华商报的摄影记者在宁陕县四亩地掏元钱购买了一只活体苏门羚幼崽,然后在当地雇了一位山民,将这只幼崽故意吊在吊杆上,这则新闻是记者掏钱“导演”的!后据时任安康市宁陕县林业局张守诚局长讲,宁陕县近年来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资金,其野生动物保护走在全国前列,根本不存在滥捕乱杀野生动物现象的存在,是记者故意“导演”的这则虚假新闻,给宁陕县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泼了“凉水”,带来了一系列负面效应,后经与华商报社协商,报社对采写“导演”这则假新闻的知名摄影记者谢某(曾为当年中国十大青年摄影记者之一)予以开除。-
-
华商报出现的上述两则假新闻事件,都能敢于自揭“丑闻”,严肃处理责任人员的做法的确值得肯定,但时下一些新闻工作者的“心气浮躁、急功近利、缺乏自爱自尊和道德诚信的约束”的问题表现的极为突出,理应引起新闻界同仁的足够重视。-
“中国三汽”死灰复燃——“撂倒”总编和记者-
-
陕西咸阳市三原县与泾阳县交界处的“废旧汽车拼装场地”(资料图-)
年4、5月间,陕西《三秦都市报》一版倒头条发表了本报记者采写的,标题为《“中国三汽”死灰复燃》的新闻报道,后经有关部门调查核实,实为一则虚假新闻。
事情的大致内幕是:年10月,三秦都市报《新闻周刊》发表一则深度报道《揭穿“中国三汽”真面目》,是记者卢剑利、与西部法制报记者肖元、摄影记者徐敏等经过几天的现场调查和“暗访”,披露了在陕西省三原县与泾阳县交界处一长达5公里之多“报废汽车回收拆装拼装”市场,足有多家非法“店面”,不但是地方增加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更重要的是,全国不少地方的报废车辆,被回收在这里进行“拼装组合”,然后又高价卖出,由于牵扯“地方保护”,取缔这里的非法拼装车辆活动,难度相当大,其社会隐患也是不容忽视的,这里成为有名的“中国第三汽车制造厂”(戏称)。
年11月,记者卢剑利、肖元关于《揭穿“中国三汽”真面目》的报道被国内诸多新闻媒体转载。
??
自从《三秦都市报》当年独家揭露出“中国三汽”的“黑幕”后,引起了国内诸多新闻媒体的追踪报道,同时也引起了中央、省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经过一年多的治理整顿,已基本消除了“中国三汽”的非法拼装车辆的“隐患”。。。也就是到年4、5月间,有中央媒体刚好赶到三原、泾阳县采访陕西省治理整顿“中国三汽”取得明显成效的新闻,恰巧《三秦都市报》一位毛姓记者途经此地,看到这里的围观群众很多,并且有警察在现场维持秩序,他未进行深入采访,只是道听途说中央来人对“中国三汽”进行清理整顿,可能是这里的拼装改装车辆活动又开始猖獗了,随后便回到报社炮制了一篇《“中国三汽”死灰复燃》的消息稿,因“中国三汽”最早是由《三秦都市报》揭出的,因此对“中国三汽”的现状予以追踪报道也是情理之事,所以当时报社从部主任到值班总编均未进行认真把关,便采用了记者所写稿件,后经陕西省有关部门调查核实,“中国三汽死灰复燃”一稿纯属记者胡乱捏造,根本不符合新闻真实性原则,与陕西省清理整顿“中国三汽”取得明显成效的良好局面背道而弛,此假新闻同时也给陕西省有关部门的工作造成了负面影响,为严肃新闻纪律,当时发表这则虚假报道的主要责任记者毛某(系报社聘用记者)被报社除名,值班主任、副总编等人也被撤职,这种人为制造虚假新闻的教训是深刻的!-
标题新闻“陕西36万征集省歌”惊动高层-
年7月22日,原《今早报》与《三秦都市报》合并后的新《三秦都市报》在头版头条位置,一则大标题新闻《陕西36万重金征省歌》,内容如下:-
本报讯(记者止语实习生杨利)记者昨日获悉,为了充分发挥陕西的文化资源优势,塑造陕西旅游新形象,体现独特浓郁的民俗风情,陕西省人民政府和中国音乐家协会将联合主办“陕西旅游歌曲大奖赛”,面向全国公开征集赞美陕西的旅游歌曲,为此还设下了10万元特等奖。 此次大奖赛由省旅游局、省文化厅、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和省音乐家协会共同承办,由著名作曲家赵季平担任评审委员会主任。大奖赛从7月开始面向全国公开征集旅游歌曲,歌曲以赞美陕西为主题,以文化旅游为重点,通过挖掘陕西历史文化新内涵、赞美陕西秀美山川新风姿来反映陕西民俗风情,风格唱法不限,可以对陕西民歌或地方戏曲等进行改编,歌曲征集11月30日截止。其中歌词部分要求主题鲜明,立意新颖,内容既可以描绘某个具体旅游景点,也可歌颂陕西旅游的整体风貌,反映人在旅途的心理感受,体裁形式不限,要求作品短小、欢快、趣味。歌词征集10月20日截止。应征作品可以是完整的歌曲,也可以是歌词。为了鼓励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大奖赛设特等奖1首,奖金10万元;一等奖2首,奖金每首5万元;二等奖3首,奖金每首3万元;三等奖7首,奖金每首1万元。-
这则新闻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同时也引起了中央宣传部门领导的重视,后经详细调查了解与分析,这则新闻的大致内容是,陕西省政府与中国音协等部门主办了一次全国性的活动——“陕西旅游歌曲大奖赛”,可能有一些企事业单位赞助了几十万元。后被诸多媒体大肆报道,其中的一则标题为《陕西悬赏36万面向全国征集省歌》。按此活动,可发表一则陕西征集旅游歌曲的新闻,但《三秦都市报》当年发表这则报道的内容从未涉及“征集省歌”的内容,关键是错了在这篇文章的标题制作上,不应将“旅游歌曲”定义为“省歌”,如果陕西花巨资征集“省歌”,首先是陕西有关部门违反了“宪法”,一个国家只能有一首“国歌”,哪来的“省歌”一说,显然《三秦都市报》“征省歌”的大标题是极不严谨,又不负责的,是新闻标题制作上典型的“虚假炒作”和“哗众取宠”,可能是制作标题的编辑或主任,或值班总编想借此来吸引受众的“眼球”,但恰恰犯了政治性、导向性的错误,此则标题与内容严重“脱离”。后中央领导严肃批示了此起新闻事件,报社的相关责任人也受到了处理。
由此可见,新闻把关,特别是新闻标题的斟酌和处理是何等的重要!(卢剑利)
-----------------------
传媒新锐卢剑利,男,年4月生,西安市长安区人。从事新闻文化与书画传媒事业30年,中国当代新闻文化传播新锐人物,资深新闻媒体人。中国致公党党员。迄今为止已经在中央、省、市新闻媒体发表各类稿件余篇,先后荣获了中国新闻奖、中国晚报新闻奖、中国晚报西北协作区新闻奖、全国副省级城市党报新闻奖、陕西新闻奖、西安新闻奖、陕西日报社社级新闻奖,两次入选价值中国“最具影响力专家强”行列。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致公党陕西省委文化艺术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职工作家协会理事兼网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西安市政府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监督员、西安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西安市文史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等。
繁忙新闻采编工作之余,临池不辍,成绩显著。书法作品先后参加了争奥运“长城杯“全国青少年儿童书法,美术摄影大赛、“淮川杯”全国中学生书法大赛、“希望杯”中国硬笔书法大赛、“五台山杯”全国青少年书法大赛、年国际青少年书法邀请赛,“新潮杯”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中日硬笔书法邀请赛、《和谐中华迎奥运》全国书法,美术,摄影大型展览均获得奖励和证书。部分书法作品入编《中国书画精品集》、《全国书画精品大全》,《20世纪中国书法博览大全》。有众多理论文章发表于《人民日报》、《经济日报》《陕西日报》、《新闻战线》、《西安晚报》等报刊。目前博宝艺术网,雅昌艺术网、华夏收藏网、世界名人书画网、中国经济网、价值中国网、博客中国网、凤凰网都建有卢剑利的个人专栏。
长期从事新闻传媒与书画文化传播事业,著述颇多,长期聚焦名人与书画、大家与书画事业,组织策划展览赛事活动不断,在书画传媒界有一定影响力。著有散文集《大美秦岭》、杂文集《砚边杂谈》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