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新生儿肢体缺血(NLI)是常见的医源性损伤,然而,血栓栓塞也可能在子宫内或围产期自发发生。目前还没有标准的治疗方案和证据来指导NLI的管理。尽管已经尝试过溶栓和手术治疗,但两种治疗方式存在严重的并发症。米力农是一种磷酸二酯酶-3抑制剂,对血管有扩张作用,也有新的证据表明米力农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改善作用。下面报告一例围产期继发于右侧锁骨下动脉血栓形成的急性肢体缺血的足月儿用米力农进行保守治疗的成功案例,无需溶栓或手术干预。
患者基本资料
女婴,剖宫产,体重g,身高52cm,出生1min和5min时阿普加评分皆为9分,脐带血pH7.17。
该婴儿的母亲,33岁,初次分娩;无医源性损伤;无血栓性疾病家族史;孕41周,产前32h出现胎膜破裂进行自然分娩,因产程缓慢进行急诊剖宫产;生产过程中未出现高热。
患儿出生2h后,出现轻度呼吸急促,上肢灌注不对称,从肘部远端可见明显的苍白和淡蓝色(如图1所示)。右上肢的臂动脉和桡动脉搏动不可见,无法测量血氧饱和度(SpO2)或进行无创血压读数。胎儿多普勒仪也无法获取右侧肱动脉或桡动脉的信号。为改善局部血流,对两肢热敷15min,但未见明显改善。婴儿的生命体征稳定,心率次/分,呼吸64次/分,血压(左上肢)69/40(平均50)mmHg,SpO2(左上肢)96%,体温36.7℃。未出现呼吸窘迫,胸片清晰,无心脏杂音。肢体神经肌肉功能完整,未见坏死。
血常规检查正常,排除败血症,未进行抗生素治疗。
6h时行多普勒超声检查,右侧锁骨下中动脉闭塞处有血栓,血栓延伸至腋窝前动脉(见图2),肱动脉流速小,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腋静脉、臂静脉通畅。
图1新生儿出生2h后右上肢出现缺血
图2右侧锁骨下动脉超声图像显示近端闭塞血栓
治疗考虑到溶栓的风险,采取保守治疗。肝素28U/kg/h,接受肝素治疗16h后,臂动脉、桡动脉和尺动脉的搏动和右侧上肢的苍白持续存在。四肢苍白冰凉,皮肤温度不同——上肢之间(使用标准的新生儿皮肤温度传感器探头)的温差为2.5℃。
进一步行颅内超声和颈动脉超声,显示正常。超声心动图显示心脏结构正常,无心内血栓,无筋膜室综合征的证据。部分血栓形成筛查(包括V因子、同型半胱氨酸和活化蛋白C水平)正常,抗磷脂筛查结果模糊,不能帮助判断。
鉴于对右上肢血管状况的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