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第三十八届爱鸟周到来,近百名小达人交作业,彩色手绘、观鸟地图、候鸟日记是这样炼成的
N海都记者陈江燕石磊磊文/图
“入春解作千般语,拂曙能先百鸟啼。”王维在《听百舌鸟》中写道,春天来临时,各种鸟叫声就会不绝于耳。在福建省第38届爱鸟周中,近百名“00后”观鸟小达人,交出了自己的自然笔记,被朋友圈的“老鸟”们纷纷点赞。
今天的《谈天说地》栏目,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看似复杂而精密的“自然观鸟笔记”,是怎样炼成的。
▲徐逸淳正在观鸟
举着望远镜和身边鸟儿做朋友
“我最喜欢做的事,就是举着望远镜,看外面自由飞翔的鸟。”福州市第一中学的高一学生徐逸淳,虽是一名“00后”,却已有7年的观鸟历史。
读小学的时候,徐逸淳就对鸟类特别感兴趣,常常到森林公园参加福建观鸟会的活动。
“那时候,妈妈会陪我一起观鸟,做我的‘后勤’。现在自己一个人更自由,带上一台双筒望远镜,满福州跑着去看新鸟种。福州的鸟,应该没有哪一种是我不认识的。”
三牧中学的叶龄忆,因为妈妈是林业科研工作者,她从小就和森林打交道,能到省内各地去观鸟,记录鸟儿的叫声。叶龄忆说:“我喜欢待在树林里,听各种鸟的叫声。如果哪一天听到一种新的鸟叫声,我就会特别有成就感。”
▲福州三牧中学学生叶龄忆的作品
▲福州市第一中学学生徐逸淳的作品
▲福州时代中学学生汪玉奇手绘的暗绿绣眼鸟
待在乌山上一天找到八种鸫
叶龄忆的“自然笔记”作品叫作《乌山的鸫》。“那天在乌山上,我蹲守了半天,终于看到一只白腹鸫窜了出来,后来又见到白眉鸫、红尾鸫,还有斑鸫,不到一天时间,就看到八种鸫。其中一种赤胸鸫,还是之前从来没有见过的,‘加新’了!”叶龄忆解释说,所谓的“加新”,是指见到了新品种的鸟。
叶龄忆说:“当天也有小遗憾,就走开了一下,错过了乌灰鸫,妈妈告诉我,她看到了。最后,我只能凭着图鉴,把乌灰鸫画进笔记里。”
徐逸淳的作品叫作《指绘北红尾鸲》。疫情防控期间,她每天只能在自家天台上观鸟。“无聊时,拿着望远镜到处扫,无意间发现了这群‘小可爱’,灰白色的额头,橙棕色的尾巴,小巧可爱极了!查资料发现,北红尾鸲还是福建冬候鸟中的标杆性鸟种,每年迁飞到福建境内时,就意味着今年的冬候鸟迁徙开始了。也只有这段时间才能见到它们,进入夏季后便会离开福建。选它作为我作品的主角,是希望大家都能认识和保护好它。”
钢笔彩铅齐上阵手绘闽江观鸟图
在众多的自然笔记作品中,福州时代中学学生汪玉奇的作品《点滴记录鸟儿的平常事儿》,备受圈中“老鸟”们推崇。汪玉奇用彩绘的方式,制作了闽江春天的鸟类分布图。
汪玉奇说,平时在福州最常去的观鸟地点,有福州森林公园、乌山公园和金山公园,偶尔也会去鼓岭。“最好的观鸟点,其实还是自家门口。”他家就住在闽江边,沿江水鸟种类丰富,而小区和街道的绿化越来越好,能看到的林鸟也越来越多。
“像今年春天,看得最多的鸟,就是暗绿绣眼鸟和绿翅短脚鹎,每天看着它们在树上跳来跳去,特别可爱。为了记住这些鸟的外形特征,我自学了彩绘和素描。”汪玉奇说。
制作鸟类分布图,是一项复杂的过程。汪玉奇会用相机拍下鸟的照片,用观鸟图鉴比对,再对着照片进行彩绘,彩绘要注意鸟类的每一个细节,如体形、羽毛颜色、喜欢的食物……观察越细致,手绘图的素材就越充实。
编辑:悠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