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宝塔山,曾指引了中国革命的航向;滚滚延河水,曾养育了多少革命志士;枣园的灯光,曾照亮了无数人迷茫的眼;杨家岭的清晨,曾唤醒了多少人沉睡的梦。曾几何时时,延安,便成了中华民族一张鲜亮的名片!
上世纪三十年代,当中华民族处于空前危难的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人来自延安的政治主张,唤醒了全国千千万万的进步青年。
“到延安去!”便成了许许多多进步青年的革命理想。他们为了抗日救国,不惜抛弃舒适的生活环境,冒着杀头危险,汇集在宝塔山下,延河之滨。“割掉皮肉还有筋,打断骨头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爬到延安去……”就是最真实的写照。有档案记载,仅年5月到8月,经西安八路军办事处介绍去延安的青年就达人。一批上海知识青年历时13个月,走了一万多公里路,于年底来到延安,途中的艰辛不可想像,但是艰难险阻动摇不了他们的决心:“……我们不怕走烂脚底板,也不怕遇上‘九妖十八怪’,怕只怕吃不上延安的小米饭,不能到前线抗战,只怕取不上延安的经典,成为最革命的青年……”许多青年走到南七里铺,当哨兵告诉他们从这里开始就算到了延安时,他们一个个跪到地上,双手捧起路上的黄土,紧紧贴在胸口,呼喊着:“祖国啊,就剩下这一块干净的土地了!”
那时的延安,物质生活并不富有,那么延安,你是怎样让他们义无反顾地作出自己的人生选择?没有别的,那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强信念!
正是凭着这种信念,在艰苦的岁月中,在严峻的形势下,我们党的领导人吃小米,住窑洞,穿补丁衣服,开荒种地,纺纱织布,以无比顽强的意志、坚忍不拔的精神克服和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在异常困难的情况下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在实践中培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 老一辈领导人曾经提出,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在长期革命战争中,我们在正确的政治方向指导下,从分析实际情况出发,发扬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今天,我们同样要把这些精神推广到全民中去,使之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主要支柱。
延安精神,一面高擎的旗子,时刻闪耀,成为人们的精神导航。
一路走来,延安品牌为老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无疑给了人们更多的深思与启迪……
来源:三秦都市报
北京治疗白癜风那个医院比较好北京权威白癜风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