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三秦都市报_都市报理念 > 都市报群众 > 25,这次寒潮为何这么猛,真相在这里

25,这次寒潮为何这么猛,真相在这里

发布时间:2020-10-31 14:39:00   点击数:

  今天冷不冷?22日-25日将更冷,寒潮袭击全国,陕西的最低温将创新低,一些地方的气温甚至突破历史极值!

  昨天16时,陕西省气象台发布寒潮消息:受蒙古国强冷空气南下影响,22日晚-25日我省将出现入冬以来最强一次降温天气过程。日平均气温,陕北大部下降10-12℃,伴有6级左右偏北风,关中、陕南东部下降8-10℃,伴有4级左右偏北风,陕南西部下降6-8℃。最低气温,陕北出现在23日,-25--23℃,关中、陕南东部出现在24日,关中北部-18--16℃,关中南部、商洛-14--12℃,陕南西部-8--6℃。

  另外,强降温前的21日-22日白天我省中南部将有弱降雪,以小雪为主。此外,27日-29日:关中、陕南有轻到中度霾,28-29日:全省阴天,陕南南部有小雨或雨夹雪。

  西安22日开始有一次明显降温、吹风天气,过程降温6-8℃,极端最低气温将出现在24日早晨,市区-9℃左右,各区县-13--10℃,部分地方有4-5级左右偏北风。

这次寒潮为何这么强?真相在这里

  北极涡旋,汲取地球之寒气,汇聚着冷空气中的冷空气,浓缩着寒潮中的寒潮。顾名思义,它一般在北极待着,不轻易南下。以往那些得瑟的不得了的寒潮,都是北极涡旋派出的虾兵蟹将而已。

  今年元旦前一天,一股燥热的气流突袭并霸占北极点,北极涡旋被这股力量“赶”出极地,被迫迁居西伯利亚!然而,这股力量连西伯利亚也不放过,兵分两路把北极涡旋包抄,让它无路可退。

  这样一来,北极涡旋的出路只有一个:南下。它一南下,就是寒潮中的“霸王”。根据数值分析,这一次北极涡旋的中心直达渤海附近,其南下之深,近30年来只有年寒潮可与之相比。

还有一件事必须提醒,这不是普通的寒潮,这是一场自然灾害!

来源:三秦都市报、温州都市报

新闻加点料——

寒冷的冬季,小编相信,这些人、这些事,至少有一个会温暖你!

三秦都市报及公益记者   辞去工作,全职做公益7年,现已汇聚志愿者两千多人。由于长期劳累,失眠、恶心、呕吐等症状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陈丽娟身上,组织千人荒山植树回来的第二天,3小时呕吐6次,她写了遗书《如果我走了,请善待公益专职》……

 王艳是一家社区副主任,她推荐心中的优秀志愿者陈丽娟——组织成立陕西爱暖人间公益中心,7年来发展了扶贫助学、荒山植树、骑自行车宣传环保、“圣诞不剩垃圾狂欢不忘文明”等品牌公益项目,被评为“陕西好人”、“陕西省优秀志愿者”等。市民王兴也推荐陈丽娟,年辞职走向全职公益之路。全职公益7年多,每天忙碌十几个小时,“爱暖人间”组织公益活动一千多次,参与一万多人次,志愿服务十万多小时;建立四十八个爱心基地,爱心捐物一百多吨,爱心捐款二十多万元;荒山植树近四万棵……

  记者走进这位被推荐人,家里仅有40多平米的住房,陈丽娟腾出一间办公用,一间小屋,除去电脑和桌椅,旧衣物和书籍大大小小的编织袋摞起来,几乎要顶到天花板。其余的空间,挤满了印有公益Logo的旗子和环保袋等。这就是该公益中心的办公室和库房。

“陈大抠”汇聚爱心志愿者坚持月捐

  她也被戏称为“陈大抠”。为了把捐赠人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在捐旧衣物活动中,她上门或到车站接收爱心人士捐赠的衣物,再提到位于四楼的家中整理打包,手掌经常被沉重的袋子勒出一道道血痕;为了能少花钱把衣物送到爱心基地,她联系到一位爱心面包车司机可以少点钱运到客运站,又找到一辆长途车免费运到县城,最后联系到一辆三轮车少点钱从县城运到农村,她大包小包地搬上搬下;自己吃饭简单,忙起来一天两个馒头就解决了。

  没有一分钱收入,全职公益如何坚持7年,她说,主要靠以前的积蓄和老公的工资,刚开始家里人反对,但几年下来看她很坚持,社会上也认可,现在都支持了。她说,有人年开始从临潼过来参与活动,从不迟到;有人工资不高却坚持月捐;有人看到网上千人荒山植树的号召,从珠海飞过来,种完树再回去……

遗书事件后反思调整发展模式

年,该公益中心正式注册为民非公益机构。由于长期劳累,陈丽娟头疼、恶心呕吐等症状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年,她组织千人荒山植树回来的第二天,3小时呕吐6次,她写了遗书《如果我走了,请善待公益专职》。

  此时,志愿者们说:“做公益你连命都不要了,你给我们的压力太大了,如果你走了,我是不会做公益的,我无法面对你的家人和关心你的朋友。”她听从了大家的建议,开始调整自己,“我需要给大家起到好的表率,而不是让公益人一个个的倒下。”

  她加强组织自身造血功能,树立客户理念,增强服务能力,设计公益项目,吸引企业参与。找寻专业人才,让“爱暖人间”能够长久地做下去。

(三秦都市报1月17日报道)

90后用微公益网络平台创新志愿者服务

  李帅帅,西安外国语大学的一名大四学生,临近毕业择业时,他选择了全职公益,工资微薄。有人不解,也有人佩服他的勇气,他说:“相信公益的力量,坚信志愿的方向。”

  年刚上大学的他,参加了学校志愿者队组织的到陕西乾县丈八完小义务支教活动,当他看到简陋的校舍和乐观阳光的小学生,触动很大,他加入到支教队伍,为这些孩子做些什么,这一做就是四年。

  除过每年的寒暑假支教,他还参与组织各类志愿活动,关爱临终老人、校园义卖、关爱小动物、环保倡议爱心签名等活动。在一次活动中,他结识了西安市长安区一老年公寓的残疾人王某,王某由于身体残疾,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了,对生活失去信心。李帅帅经常利用周末时间看望他陪他聊天,课程忙的时候就通过电话给他加油鼓励,使他坚强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年9月,大四的他开始实习找工作,考虑再三,他选择了自己钟爱的公益事业,在陕西爱暖人间公益中心实习,三个月的全职实习,虽然没有工资,但他很快乐。在西安市第五十七期道德讲堂上以一篇“我有一个偶像——爱暖人间使者陈丽娟老师”感动全场。“在实习中看到全职公益人的点点滴滴,使我铭记在心。”李帅帅说道。

90后王强利用微公益平台传递爱心

  “心中有责任,身边有榜样。”谈及在公益的这条道路上坚持,王强说道。

  王强,现为西安古城青年志愿者协会负责人,年毕业于西安工业大学。年从农村考入大学后,王强便开始参与公益活动,一直用心服务,先后参与过社区、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环保、义卖、助老助残、助教等活动,于年被评为西安工业大学第六届感动校园人物。

  “如果说每个公益人的身体里都住着两个小人,他们总是在打架。一个说去奉献吧,一个说去挣钱吧;一个说要家人认可,一个说要自己喜欢;一个说坚持努力总会好,一个说个人力量太渺小。那么,年大学毕业后,现在自己对公益的这份坚持,我相信是值得的。”他说。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经过准备,年在共青团西安市委注册西安古城青年志愿者协会,更多的是这名90后兼职志愿者的一种坚持。没有多少资金支持,王强创新志愿者服务和公益项目,利用微公益平台,并发起腾讯公益《一份贫困救助申请》、《助力儿童读者》、《挽起袖子帮血癌小孩》等活动,累计筹款多元,帮助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三秦都市报1月18日报道)

她为50多名贫困残疾人找到国外全额资助

  回忆自己的公益道路,惠娜说:“都记不起来,当初是怎样开始这样一份事业,这一做就是10年,有欢乐,有心酸,有打击,可是我只记得满满的鼓励、爱与支持,公益是一种生命的力量,我希望世界因我而改变。”

  来自陕北清涧一个小山村里的惠娜,在上大学期间,利用课外时间,为公益组织翻译项目、策划活动,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讲解西安的慈善,讲述中国残疾人的自强自立。年6月至年6月,惠娜作为一名全职的公益人,主要为智力障碍人士服务,组织筹款、宣传。截至年5月,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约多人,累计为50多名贫困残疾人找到了国外的全额资助,为残疾人筹集善款约万元。

  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惠娜曾说:“在我看来,不是我在服务他们,是他们在时刻感动和激励着我,给我力量,给我能量,正是这种力量和对他们的改变给了我坚持的勇气与信心。”

  惠娜说:“在这近10年的残疾人服务中,我也在不断的成长,从一名志愿者到一名专职人员,到政府组织残疾人政策的落实者,我成为由民政部指导,安利公益基金会和中民慈善信息捐助中心举办的“中国公益慈善人才培养计划”的培养对象。”

  年底,在莲湖区残联和莲湖区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下,惠娜成立了“西安市莲湖区残疾人服务组织促进会”,一个专门为残疾人服务组织服务,促进残疾人服务组织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机构。“我感受到了自己的责任与使命。服务好残疾人服务组织,让这种力量与爱,通过服务组织的老师传递给更多的残疾人,影响、带动更多的专业人员加入残疾人服务领域。”

80后发起“书”公益

  年出生的魏锋是共青团咸阳市委关爱农民工子女“项目专员”,咸阳市图书馆义务馆藏员,微风“书”公益项目活动发起人。

  魏锋热爱公益,数十年先后为山区贫困学校、农民工子女学校,图书馆、特殊教育学校、大中专院校捐赠价值20万元以上图书。

  年1月发起微风“书”公益项目,向需要图书的农家书屋、职工书屋、学校、厂矿等募捐赠予图书,第一批册图书元文具2幅书法“爱心礼物”从咸阳出发捐赠给内蒙古赤峰市凤凰乡小学生,其中个人捐赠.4元图书册。

(三秦都市报1月19日报道)

大学生志愿者支农

给村民拍了第一张全家福

  他们像一粒尘土,微薄、微细、微乎其微,寻找不到,又随处可见。他们自认渺小,却塑造了伟大,这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这是一群支农人的良心……

  张利,是西安财经学院大四学生,也是第十届陕西省大学生支农队的队长。年下乡的村子特别贫穷,很多村里人从没拍过照片,更别说全家福了,而我喜欢摄影,他们拥有了第一张全家福。”

  张利回忆道,在下乡过程中,曾经有一个村子从来没开过运动会,更不知道运动会是什么,于是他便在当地学校组织了运动会。前不久回访的时候,有一个孩子说,自己就是从那时培养起长跑的兴趣,现在是他们学校长跑冠军。

  为让支农队伍走得更好,张利积极寻找着前进的方向。“我想说,虽然个人力量有限,但每个人继续坚持下去,十年二十年,那就能促成完美的质变——建设新农村。”张利说。

与当地学生一起签订“环保公约”

  邢颖茹,是西安外国语大学的大四学生,大学期间一直下乡支农支教。

  “如果说你问我,你支农都在支什么?我只会告诉你,支农曙光,点亮希望。”邢颖茹说。“年1月下乡时,我们在村子的戏台里上课、吃住,令我们很感动的是,当地的阿姨给我们送来了太阳扇、被褥,孩子们特别努力学习,我们走的时候,他们说以后也要考大学,走出山里。”邢颖茹回忆道。

  年7月,在渭南市合阳县黑池镇朴鲁村支教时,邢颖茹担任理论学习副队,通过乡村儿童自拍自导,和志愿者一起制作“乡村环境”的纪录片,和学生们一起画村庄地图并商量签订“环保公约”。

  在谈起自己大学时代的支农生活感受时,邢颖茹用这样一首诗表示:弹指一挥间,支农已四年;严寒与酷暑,铸就支农梦;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左臂红领巾,出征记心间;清晨唱队歌,黄昏凯歌还;门口唠家常,炕头叙往事;法宣播常识,医疗预疾病;队友互鼓励,忘却累与饿;魂牵梦绕处,心动情系时;支教种希望,临别大联欢;凡我寒门士,支农志更坚;星火支农人,有心塑自我;洗尽书生气,少年中国说;雄关真如铁,何惧从头越?

(三秦都市报1月20日报道)

他们是“户外运动保护神”

  多次解救被困驴友拒绝挟尸要价

  这是一个纯公益的志愿者团队,依靠队员个人出资筹集救援所需各类物资和费用,由户外运动爱好者、无线电爱好者及专业医护人员等社会爱心人士组成。昨天,不少人推荐他们心中的优秀志愿者团队——陕西蓝天救援队,从年组建至今,参与驴友秦岭遇险救援、四川雅安地震救灾、甘肃岷县地震救灾、尼泊尔地震救援等救援行动余次,成功解救遇险驴友多名,被西安驴友们亲切地称为“户外运动的保护神”,年5月正式在陕西省民政厅注册登记。

  去年3月4日,四名驴友计划从高冠峪穿越大寺,3月6日家属在联系未果的情况下报警,陕西蓝天救援队连夜上山从分水岭开始搜寻,次日中午在鹿角梁一带找到四名驴友。去年5月2日晚8点左右,他们接到求救电话,随后火速联系成员20人,赶往救援现场。于5月3日11点左右,从秦岭小洋峪解救出29名被困驴友。

  “陕西河流较多,每年溺水的人也较多,之前我们没有救援工具无法开展救援。年我们自筹资金,购买了橡皮艇展开水上救援,我们无法接受溺水者家属要在悲痛中筹资打捞,凡是溺水救援,只要家属找到我们,我们救援队定会倾力相助,不允许挟尸要价的事情发生。”负责人说。

自费前往尼泊尔参与国际救援

  对他们来说,不仅要自掏腰包,也面临一定危险。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陕西蓝天救援队队长袁逍按照蓝天救援总队的统一安排,自费前往尼泊尔参加尼泊尔8.1级地震救援,前后历时8天,这是陕西民间救援力量第一次参与国际救援,余震不断,时刻面临危险,但他们没有退缩。

  除了救援外,更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全年该救援队开展急救知识进学校、社区和企业公益培训20多次,受益群众近万人。每周四在队部举办急救知识和户外安全知识公益讲座。

(三秦都市报1月21日报道)

寒冷的冬季,总会有人温暖你!别忘点个zan,温暖一下小编!

  三秦都市报公益记者   邮箱:gongyijizhe

.

转载请注明:http://www.bbyubao.com/dsbqz/10397.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