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了?
11月8日,第16个记者节。三秦都市报、三秦网、延安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百名记者赴延安枣园广场庆祝记者节”活动在革命圣地延安举行。在枣园旧址革命精神光芒的照耀下,本报记者以及来自延安大学新闻专业学生共百余人在枣园广场集结,共同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体味延安精神的时代内涵。
蓝盈盈的天白云飘,初冬延安的空气清冽爽透。在枣园广场延安文化街区前,百名新闻人及学子一同庆祝中国第16个记者节的到来。三秦都市报社副社长杨春生在致辞中说,延安精神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精神动力作用,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着巨大和深远的影响。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对一名新闻人来说,在新时期下尤为重要。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可以激励更多的年轻人,朝着梦想的方向坚定前行。
(延安市民阅读三秦都市报)
走进延安文化街区,穿过旅游民俗区、品质体验区再到特色美食区,无不感受着强烈的红色文化的冲击,大家被浓浓的红色氛围所包裹。在街道的夯土墙和房屋背墙上,随处可见八路军的宣传标语和宣传画:“人民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一场50余名鲁艺学子带来的快闪活动在街区大槐树下热情上演。此次活动由延大鲁迅艺术学院13级音乐学学生包润笑策划组织,将红歌和流行歌曲糅合串烧,分散在街区各个角落的表演者同时开唱并往活动中心点大槐树下集合,演唱了《茉莉花》、《当》、《东方红》、《保卫黄河》等歌曲,吸引了众多游客与之共唱,现场气氛异常高涨。
(延大新闻专业的学生阅读三秦都市报)
再看广场上的《追梦》雕塑,以及东西两侧六面大型金色浮雕,每一幅画面,都从不同侧面生动再现着那个如火如荼的年代。广场上随处可见市民、游客争相抢阅《三秦都市报》的场面。记者们和延大学生在延安文化街区交流、沟通,还一起演唱了红色经典歌曲《南泥湾》,共同重温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参加此次活动的记者和大学生们无不感慨,枣园广场就是对文化延安、时尚延安的一次综合升华与表达,传递出了新时代的红色文化内涵。
(本报记者在“延安”参观)
(本报记者和延大学生共唱红歌)
文/本报记者余明
图/本报记者吴暗彪李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