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阳辉的诗
奶奶
我对奶奶的认知
仅限于一个名字、一个称谓和一个土丘
奶奶走的时候父亲才十一岁
年,吃是家家户户最艰难的生计
奶奶还在月子里
家中早已揭不开锅
爷爷好不容易借到一升包谷
奶奶已饿死了
36岁那道坎比奶奶的命硬
奶奶从来没有照过相
我们已无从得知她的相貌
对于奶奶,家谱记载为江氏
父亲在其墓碑上刻着“江长秀”
她要比祖奶奶杨氏幸运
有一个名字守护总不至于迷路
这些年,老家
一直由爷爷、奶奶和老屋蹲守
逢年过节,我们都会回到荒芜的乡下
尽可能多烧一些纸钱
好让奶奶买足粮食,在那边
顿顿吃上饱饭
冬天来临
冬天和白雪公主在一起
童年的雪花大如鹅毛
白芒芒的山川像一则童话
我们打雪仗、滚雪球、堆雪人、滑雪橇
在火炉里烘柿子、烤红薯、烧土豆
数着指头盼过年
冬天和过年联系在一起。冬天就会
有新衣服,有肉吃,有鞭炮和红灯笼
冬天就美好了许多
冬天就不冷了
冬至刚过,西北风还没那么紧
我的心已被冷牢牢地抱住
父亲羸弱的身子和病魔苦斗了三年
已点不起一丝火焰
冰冷的冬天,无孔不入的寒气
会变着法儿挤进门缝,挤进
父亲疏松的骨骼
强大的寒流,正从
央视天气预报里一拨儿一拨儿压过来
我担心,重病的父亲
不是冬天的对手
仰望北斗
夜深人静
此起彼伏的虫鸣填满山峦
北斗像海岸上的灯塔或上古的某个哲人
闪耀的光芒
始终指引着黎明的方向
突发奇想,我操起北斗的勺子
一勺一勺舀出夜色的墨汁
又一勺一勺兑入天秤座、金牛座、摩羯座的星光
直到舀出山川的轮廓
仿佛哪个炼石补天的人,妄想
把黑夜提前兑换成白昼
满天的星斗越来越淡
黑夜泛出鱼肚的白。突然
一道金光刺穿夜空
我握着的勺子已不知去向
风干的日子
进入冬季
农人们摘下红彤彤的柿子,刮去皮
串起来,挂在房檐下
风干、上霜,制成美味的柿饼
走过中年
我把熟透的日子摘下来,剔除痘子、痱子和黄褐斑
串起来,铺开在一页白纸上
风干、上色,打磨成一行行文字
在黄昏,在垂暮之年
温一壶刚出锅的甘蔗酒
嚼着风干的日子
借着夕阳,借着酒劲,指点江山
一条蛇在意识里爬进爬出
锈红的血迹裹住卧薪尝胆的剑锋
霉变的深秋遍地毒蘑
没完没了的连阴雨结成季节的肿瘤
一条蛇在意识里缓慢地爬进爬出
直捣黄龙的勇士壮志难酬
廉颇老矣
闪烁的蛇信子
如一把暗红的火焰
死死吸住妄图逃入洞穴的仓鼠。只是
僵化的身子,划伤的鳞片
把最后的梦想提前葬送在冬季
枯黄的叶子纷纷脱落
蚀空的树干生满蝼蚁
阳光的底片
日月、星晨是宇宙的底片
皱纹、年轮、岩石是时间的底片
花草、树木是阳光的底片
小溪、河流、大海是雨水的底片
文字、音符是思想的底片
每当你走过
我会自动按下心灵的快门
记录下真实的你
包括你的喜、怒、哀、乐
以及优雅的或不优雅的每一个细节
我是你的底片
弄丢的影子
我走他走
我停他停。影子
始终默默地守护着我
他很安静
脚步比雪花还轻
轻得似乎从不曾听见
也不会打扰到我,比如
发个微博或哼几声小曲刷刷存在感
他很无私
没有要求我为他做点什么
也不用担心为了权力或金钱出卖我
他很忠诚
从早到晚寸步不离
即使我大发雷霆也不曾走开
但他怕黑
黄昏降临。我只上前一步
就把他弄丢了
没有影子的人生是不可想象的
孤独、恐惧会重新统治我占有我
人不能没有影子
他和我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我
焦急地在黑夜里来回地唤着、找着
直到月儿爬上山垭
我才把他喊回来
隋炀帝的牙齿
扬州西湖镇司徒村曹庄。考古
让历史典籍中那个荒淫无度的末代昏君
重新走进大众视野
简陋的墓室里,杨广
连同一千五百年的骂名化为尘土
完全腐烂的尸骨奇迹般遗留下两颗完整的牙齿
岁月,隐约期待皇帝诗人重开金口
揭开尘封的真相
讲述那个年号叫大业的传奇
平南陈,建东都、修运河
开科举、改吏治、修律令、尊儒教
征契丹、宴突厥、讨占城、伐琉求、灭吐谷浑
三征高句丽
十三个春秋,开创媲美秦皇、汉武的伟业
但沉重的徭役已耗尽王朝的气数
死死扼住大业皇帝的呼吸
让盛唐顺手借用贞观的美名,拉黑
隋炀帝的千秋功业
坐收渔翁之利
空房子
一把锁陪伴着老屋
二十多年了
院子里、台阶上、瓦沟里长满杂草
烟尘熏黑的墙壁、脊梁和往事
依然坚挺
空空荡荡的屋子
阳光来过,月光来过,鸟鸣来过
只是它很少等到脚步声
回乡下的次数越来越少。但每次
我都会到老屋去走走
习惯性地打开锁
在室内室外,这摸摸,那瞅瞅
不肯放过一个角落
“空房子有啥好看?”
妻满面疑惑。我只笑笑,并不回答
她哪里知道
屋子里满满地装着我的童年
每一块砖都有一副沧桑的面孔
拾阶而上
一路走进历史的腹地。万里长城
严然一条巨龙,盘旋在
北国的山颠
强劲的西北风如匈奴或突厥三十万雄兵
挥舞的大刀长矛,黑压压的箭雨
直扑民族的心脏。长城
挺直的脊梁浑然不动
顽强地守护着每一寸国土
踏着残损的城砖
抚摸着一个个伤痕累累的垛口
城楼之上,放眼望去
每一块砖都有一副沧桑的面孔
每一块都是一具身经百战的骸骨
二千年的风雨雪霜,无数的
刀光剑影
历代用尸骨垒起一道百毒不侵的防火墙
让华夏始终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鸟语
一只鸟飞下来
又一只鸟飞下来
在凉衣绳上紧紧地挨在一起
一只在空中飞了一圈又回到凉衣绳上
用头亲昵地摩挲对方的脖子
用喙梳理对方的羽毛
欢快、幸福、恩爱。它们
浑然不觉我的存在
唧唧、唧唧、唧唧
在讲故事、聊段子,还是谈情说爱
没学过鸟语,我
完全听不懂,也插不上一句话
一只脚跨出门外,一只脚还在门里
进退两难
和父亲聊天
父亲走了
一抔黄土比银河还要宽
隔开两个世界
每天夜里。梦
在我们间架起一道桥梁
父亲仍像往日迈着矫健的步子
匆忙走过来
围着火炉,我们
谈天下,侃历史,论时政
聊鸡毛蒜皮的家常事
父亲总是那么和蔼可亲
没有了少时的严厉。我即使
说错话
也不必担心打屁股
父亲是扎进乡愁的根
乡愁的根须越扎越深
二十多年
它们喝着雨水
沐浴着日、月、星辰
扎进泥土,扎进岩缝,扎进骨头
牢牢地抓住每一寸乡情
二0一六年十月二十六日
父亲突然走了
他把我的乡愁连根拔起
像一叶迷航的小帆船。从此,我
沦为流落大海的浮萍
游兴隆寺
你自大唐而来
恍若一位佳人隐居在唐诗宋词里
四十七万个昼夜
你始终端座在金台山下
见证着王朝的兴替
阅尽镇安河一千三百年的风风雨雨
你一次次被毁灭,又一回回重建
心如止水、宠辱不惊
你只借木鱼发声,任缭绕的香火回应
我漫步在金碧辉煌的庙廊间
叩问骨瘦如柴的遗迹
你古老的身世比我爷爷的爷爷还要苍老
对话扩建修葺一新的亭台楼阁
眉宇间难觅几条皱纹
你换发的青春比我的中年还要年经
探访西夏王陵
踏入千年的西夏故地
贺兰山下,九座高大的东方金字塔
布下一副北斗的阵形
严然是埋伏在历史深处的大夏雄兵
翻越贺兰山的西北风
又一次踏上广袤的银川平原
用黄涂改着草原的绿
我隐约听到久远的厮杀声
仿佛李元昊征服西北大地的号角
依或蒙古骑兵摧枯拉朽的铁蹄
穿过破缺不全的角台、阙台、月城、陵城
仰望一座座高大的王陵
被蚀平的棱角
阳光下,依然迸发着金色的锋芒
来去匆匆的党项人
仍然没有给出突然消失的迷底
一列火车穿过我
山谷中,一列火车喊了一声
从动脉穿行到静脉
从童年、少年、青年穿行到中年
火车卸下功课、责任、苦难和烦恼
运走幼稚、天真、爱情、事业、名利和梦想
淘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氧气和酶
山谷中,一列火车喊了一声
只他妈喊了一声
白发就蹭地长了出来
只他妈应了一声
我就被洗劫一空,一事无成
作者简介:姚阳辉,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诗集《虚构的春天》《红罂粟》。有诗歌近千首刊发在《星星诗刊》《中国诗歌》《绿风诗刊》《诗歌月刊》《延河》《文学界》《椰城》《厦门文学》《三秦都市报》《人民代表报》、台湾《葡萄圆诗刊》、美国《常青藤》《新大陆》诗刊等余家报刊。曾获《星星诗刊》“记住乡愁”全国诗歌大赛奖等。诗歌被收入《中国实力诗人作品选读》《年陕西文学年选?诗歌卷》《当代精英诗人三百家》《中国?大风10年诗选》《中国当代爱情诗选》《中国爱情诗歌年选?年卷》《中国当代短诗精品选》等20多种选本。
须知:来稿一律在平台推出(无稿费),纸刊选稿在平台。入选后有样刊薄酬。全年季刊元,包括邮费。在中国银行办理卡号:621785800刘海女(收)邮政;刘海女(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