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三秦都市报_都市报理念 > 都市报群众 > 三秦都市报2012年版别让命运左右

三秦都市报2012年版别让命运左右

发布时间:2017-6-8 23:19:27   点击数:

他7岁完全失去听力,21岁考上大学

他相信天道酬勤,梦想办一所聋哑人公立大学

他现在一名策划总监,曾获珠江国际诗歌节青年诗人奖

左右:别让命运左右你

记者《三秦都市报》王继成

“左右”很像是一个笔名,但却是他真实的名字。

左右原名左盼。他和别人最大的不同是,他听不见声音。

年春天,左右刚刚开学。一天中午,兴奋中有点激动的父亲把他叫到一边,在纸上写下两个字给他看:左右。

父亲告诉他:这是你的新名字。希望你从今后,不要让命运左右你的一切,不要让任何人左右你。

父亲的话对于一个11岁的孩子,过于深奥了,左右像所有孩子一样,本能地拒绝强加的改变。等到他第一次使用这个名字,已经是五年后一个夏天。

那天,他以“左右”这个很多人不知道的名字,发表了人生以来的第一首诗。

从那天起,他从自卑的“左盼”摇身变成了“左右”,并认可了“左右”带给他的骄傲与希望。

一次误诊改变了他的一生

年,左右出生于商洛山阳县桃园村一个普通农家,上有两个姐姐。

左右的到来,对于这个传统家庭太重要了。之前,左家已是三代无子,左右父亲左永山和左右祖父、曾祖父都是“抱来的”。为了有个男孩,左永医院的正式工作。他抱着襁褓中的左右喜极而泣:“这可是盼星星盼月亮得来的宝贝啊!”左右也因此有了一个充满喜感的名字:左盼。

这个盼星星盼月亮得来的男孩,也的确没让家人失望。

他5岁时就能背诵五十多首唐诗宋词,会做十以内的加减法,还跟着正在上学的姐姐学拼音。上了村小一年级,因为学业上超前其他同学,老师直夸他神童。

然而,6岁时一次意外,却改变了左右,乃至一家人命运的走向。

年夏天,左右跟着其他小伙伴,去门前金钱河戏水,回家时还活蹦乱跳,下午饭过却突然发烧,及至晚上高烧不止,父母赶紧把他送到镇上的诊所。因为是急诊,大夫给左右打了两针链霉素,连续打了三天。事后证明,医生用药有过量之嫌。

左右病是好了,却听不到声音了。说话变成了“咬舌子”。

左永山急坏了,把他带往西安。

他医院检查,结论是耳管粘连,需做手术,手术费大概12万元。12万元对生活困顿的左永山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左永山只好把儿子带回家。

两个月后,报纸上一则广告让左永山重燃希望,医院专门治疗各种疑难耳病。左永山于是带着东借西凑的元钱再次来到省城。听到左永山说明情况后,医生信心满满地对他说:“你给钱我就开药,保证娃病好”。当即开了元的中药。左永山高兴地回到家,连打带骂好歹哄着左右喝下汤药。结果一吃药就开始吐,一次,左右扑通一下跪在父亲面前,用含混不清地话哭着说:“爸,不···不要再让我喝···喝药了,再喝会喝死···死我的。”左永山心里顿时一阵难过,妻子也哭成了泪人。就这样,3个月的药只吃了1个月,左右病没医好,反倒连“咬舌子”的话也慢慢说不出了。

不放弃的父母医院求治。一位老医生给左右做了全面检查,结果显示:耳管神经线严重收缩,已然演化成神经性耳聋,两个耳朵听力值都是0。

听到这个消息,左永山当时整个人都傻了。

一篇作文唤回浪迹天涯的父亲

左右失聪后,就很少看到父亲笑了。孩子遭受的意外,让这个当年曾考上大学却因贫困放弃就读,有着一腔文艺梦的农民老了很多。

在他的四个孩子中,左右并不是唯一的“残疾”,大女儿小时候因为惊吓也落下重听的疾病。周围邻里都看着他家发愁,原本家境贫苦,孩子又多,还摊上这样的飞来横祸,他对生活失去信心,索性带上行李,出去“闯荡”,要走,就走个远。

年夏天,左永山正在新疆摘棉花。一封书信从山阳户垣镇寄来。信是左右的小学班主任陈学林寄来的。陈学林在信中告诫左永山:你一定要回来,你的孩子将来大有可为,你不要放弃他,他能考上大学。信中附寄了左右的一篇作文《我与狗的童年》。

原来,左右听不见声音后,伙伴一个个离开他,陪伴他的便只有家养的一条黑狗虎子。左右上学时,这黑狗陪着他,有车来,黑狗便将左右带到路边。看到左右进了学校,黑狗就一路溜达着回家。等到放学时,左右母亲解开狗链,黑狗便又一个猛子像离弦的箭射出去,冲到学校,再把小主人接回来。如此斗转星移,后来,黑狗误食被毒死的老鼠,永远离开了左右。

左右把这些都写进了这次自由命题的作文里。长达多字,这对于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是不可想象的。左永山读不下去了,他被孩子的才华和孤独深深震动。

他记得左右上三年级时,有一天曾对他认真地“说”:爸爸,将来我考上大学了,你要给咱家院子里盖一座像别人家一样的三层楼。

当时,他没有在意,还在心里苦笑孩子的天真,你能有书念已经是个奇迹了,还敢去想考大学?

自从左右失聪后,4年了,左永山从没有这么激动过。他放下孩子的作文,他要回家,一路上,连续两个夜晚没合眼,他想:聋哑的儿子还在为梦想奋斗,他一个当父亲的,怎么能轻言放弃?

从英语10分到满分

在左永山眼中,因为无法“耳听八方”,双眼只顾眼前,左右比一般人要“一根筋”。

他功课努力争先,常人能做到的,他要比常人更优秀。为赶上其他同学,左右常常写写划划到凌晨两点,笔记垒起一大摞。

上了初中,其他科目都好说,英语这关却过不了。听不见,说不了,怎么学?初一下来,左右英语成绩超不过10分。但左右却不肯“善罢甘休”,一天24小时,15小时用来学习英语,别的科目都丢下不管。

不认识,就用拼音和汉字。二姐在他进入初中前,就教过他字母,a读哎,b读闭,c读次。平时上课,左右专注地看老师口型,下课和同学用笔“核对”。他借助拼音学习英语音标,再来记忆单词,和老师交流就直接用笔“对话”。英语老师发现他勤奋好学,也便通过这种特殊的注音的方式教授他。

就这样,英语被“悄无声息”地传递到一个聋哑孩子的心中,当他读到单词时,为了加强记忆,也在心里念,并做出相应口型,虽然英语发音不准确。初二时,左右再考英语,分的卷子,除了20分听力没答,其他部分考了满分。英语赶上来后,其他科目也“齐头并进”,整个镇中学,初二年级,多个学生,左右考了第一名。

令左右的家人、老师、同学震撼的还不止这些。

一次,学校组织公益活动,去社区看望老人,组织的老师没带左右。不想他竟为此“耿耿于怀”,写了一封长达字的《致校领导的意见书》,其中写到:“耳聋口哑怎么了?我又不缺胳膊少腿,去那里尽义务不一定需要‘说话’呀,洗衣服、整理房间我啥不能干?”左右在这封信里告了校长朱家胜的状,说他不尊重人才。一开始,左右怕被开除,信没交给校长,而是给学校教导主任看。教导主任是个小伙子,看这信虽有“冒犯之处”,却词句殷切,掂量再三还是“上呈”校长。朱家胜读后大奇,便把左右叫到办公室,二人对坐在办公桌前,在一个大本子上对话,先后谈了有14次,一来二往竟成了忘年之交。

还有一次,一个名叫苟好玉的同学患了白血病。苟好玉和左右不在一个班,是偶然结识的玩伴。左右闻讯后,一个人跑了五里山路去苟好玉家看望他。回家后,他偷偷从父亲口袋里摸走10元,打印了一些宣传单,文字都是自己组织。他找来同学,组织爱心募集小队,让大家帮忙分发去社会上筹款。传单不够发,也没有人响应,左右就跟父亲摊牌,又先后要了七十多元打印传单。左右的老师纳闷他在做什么,左右比划不清楚,就拿来宣传单给老师看。老师也被感动了,也加入到爱心募集小队当中去。最后,除了学校的捐款,爱心小队共筹集多元人民币,这对于当时贫困的小山村而言,对于几个初中孩子,已经很不容易了。可惜的是,苟好玉最终还是没能救回来。当他再次去看望好朋友时,苟好玉的家人告诉他,人已经埋了。

一首小诗流泻出的星空

因为学习优秀,心地善良,邻居和老师对左右有口皆碑,但这些并不能化解他内心的焦灼。

当他读到“啊,窝,婀”时,当他读到英语“hello,good”,为了加强记忆,他便在心里念,并做出相应口型。当他看见风吹,鸟鸣,水流,他便通过记忆唤醒童年时的声响。那声音也像火,灼烧着他。他一直在寻找,为他被封印的声音,找一个出口。

初二一天,有同学诬告左右偷了东西。左右有口难辩,委屈地一个人晚上跑回家。

一路上,他仰望天上星斗。

对左右来说,星星记录着他童年最美好的记忆。

很小的时候,左右就直觉地把星星唤作大地密密麻麻的窟窿。4岁时,爷爷教他一首唐诗: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每当他哭喊时,爷爷就“恐吓”他:小心天上星星听见了,会惊动它们,星星掉下来会把你带到天上去。

失聪后,母亲用童话式的“连哄带骗”安慰他:你的耳朵去了天上,天上的神仙给了你很多只能听见月亮姑娘秘密对话的小耳朵。只要你每天对着星星们笑呀,星星的耳朵也就会对着你欢笑。笑着,笑着,笑久了你的耳朵就回来了。

左右父母因此养成了每晚陪儿子看会儿天空(即使乌云密布,看不见星星的时候)的习惯。10年之间从没有间断。直到左右上了离家很远,要步行6公里的小镇中学。

这个晚上,左右看着天上的星星百感交集。因为学习优秀,因为与众不同,他常常遭受一些同学的排挤。忽然一串句子从他内心汹涌而出:“茫茫夜空/你们紧紧地/密密地/挨着/谁也没有排挤谁/用自己的光晕/组成了这/璀璨的世界”。

这成了左右的第一首诗《致小星》。

诗歌让左右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心灵之力,他发现,他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把自己“深深”地说出来,自己的内心也从中获得了升华,这种感觉的美妙,令他震惊。原本他的要强,只为努力遮掩怨愤和自卑,而今却充盈着主动追寻梦想的乐观和希望。

他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够发光,用自己的光晕,组成璀璨的世界。为自己,也为别人。

怀着新的梦想越飞越高

年,左右罕见地以一个聋哑学生的身份参加高考,跃过龙门。

进入大学后,接触了互联网,左右的视野呈几何级拓展。

他发现,原来诗歌不仅仅关乎他自己的心灵,诗歌也可以变成一只手,让他交到天南地北的朋友。上大一的一天,他在学校的校友网上发了一首诗歌。第二天,学院的很多老师和同学都来问他,加他qq,给他的手机发信息。一首诗歌引起这样的围观,左右以前是没想到的。他开始大量发表诗歌,在纸媒上,在网络上,接着是获奖,校园内的,校园外的。由此,他不仅接触到许多胸怀文学梦的同龄人,更结识了很多名诗人。

很多人一开始都不知道他的聋哑疾病。有个陌生朋友在网上问他,你真名叫什么?左右回答,我叫左右。那人在那边笑了,你如果叫左右,那我就叫上下,前后。

当大伙儿了解到左右身世后,都不约而同伸出援手。在同道的帮助下,他创办校园诗歌协会,组织诗歌活动,还办了一本民刊。

现在,在爱心人士相助下,左右正着手对他而言,可谓人生里程碑的一件事:在自己的家乡,办一个他自己作品的诗歌朗诵会。

这个朗诵会得到省上一些组织的帮助,还将有伊沙、尚飞鹏、杨莹等著名诗人出席。他也将正式出版第一部个人诗集《地下铁》

对于未来,左右信心满满。他说他想将来办一个聋哑学校,帮助很多聋哑孩子享受到和正常孩子一样的教育。正如他当初梦想考上大学一样,当他不断向着未来攀登的时候,他的梦想也越飞越高。

他终于可以安慰18年前那个哭闹不已的孩子:

带上微笑吧,我已帮你找到耳朵。

附:左右诗一首:

《心事》

我是哑巴

不是不能说话

而是不想说话

我是聋子

不是不能听见

而是不想听见

以上不是诗歌

是我最近的心事

我想说给大家听

一个没有声音的孩子的心事

有时候总觉得,没有声音

简单的世界真好

对话:我的未来不是梦

我向往童话和阳光

记者:我注意到,在你的作品中看不到悲伤。

左右:这些我有过,但这不是我写作的主要命题。我知道自己很孤独,我曾自称为十三年练就一身孤独功的王。我是最孤独的,但是我不会把我的孤独和不快带进我的作品,不是我刻意,而是我的向往:阳光和童话。我向往童话和阳光,因为我觉得,我是一个乐观的人。

记者:有没有想过自己写作的意义?

左右:我曾经对我的朋友说,我想以自己的文字,去净化这个社会,并带着大家一起去净化,去阳光。这是我的梦想,尽管微不足道,但是我从大一开始,就在坚持。

记者:这个想法会不会“大”,让自己成为救世主?

左右:我没想过成为救世主,我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我的理想不是成为作家、诗人,写诗只是我最大的爱好,我写这些,就是希望自己的东西,能干干净净的存在,对得起自己的爱好。

憧憬和一起和爱人看星空

记者:对很多人来说,大学生活除了学业,还有爱情都很多东西。你找女朋友了吗?

左右:其实,这方面我不愿多讲。我所经历的爱情,都不现实。都是因为我是残疾人而告终。现在,我只是盼望着未来的爱人,但这些不能强求。

记者:有没有设想过自己想要寻找的人?

左右:我一直渴望有一个人好好的爱我一辈子,当我的耳朵当我的嘴巴,当我的孩子,跟我一起度过快乐的每一天。我今生最害怕的事情就是过马路,坐车,我多么渴望有个人陪我一起走,为她做她喜欢的事情。我想,我要谈一场很远很长的恋爱,因为我的她还在远方。

我曾经写过一些我很感动的诗歌给我未来喜欢的女孩,等待她来听:“今生我什么也没有/但是我可以在任何一个时候/陪你去看那些属于你的星星”。

成绩来自完善的教育

记者:像你这样的孩子,很多人都去了特殊学校,但你的父亲却让你和其他孩子享受一样的教育。

左右:那时候有的人叫我去西安特殊教育学校,我爸爸不同意,一来没钱,二来,太远,三来,特殊教育不完全发达。

我所知道的特殊教育学校,聋哑高中的学生上的是正常初中的课本,要是按照我这样的来读,我大三,去聋哑学校,我就是研究生三年级。

再次,特殊教育,里面课程很少,语文,数学,计算机,艺术,隐喻很少教,教的只是最简单的abcd,以及一些日常用语。

记者:对你来说,这种教育重要吗?

左右:重要。要是我没有这种普通学校的教育,我不可能学到英语,地理,历史,政治这些全面的课程,我更不可能知道外国有里尔克,艾略特,叶芝这些诗人。正是正常的教育的灌输,相比很多和我一样的孩子,我有了丰富和先进的知识,也有能力不停学习,不停进步。要是我还在聋哑学校读书,我不敢想象,我这个时候是怎样的人,毕业了跟那些孩子一样去做蛋糕?画画?或者做体力活?我不是说这些选择不好,但是这会限制我人生价值的实现,也可能不会让我收获到幸福。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在我身上,就是最好的验证。感谢我父亲和姐姐的安排。但我不感谢命运,因为我可以左右它,不必感恩。

记者:在你的观念里,特殊孩子和普通孩子的差别,很重要的一点是教育的差别。

左右:我相信他们要强的意识比常人更大。他们的求学环境很艰苦,他们知道学习来之不易,他们也知道如果不够勤奋,和常人的差距会拉得更大。如果他们能享受到同等的教育,他们也会要让世人惊讶。

想办一所“聋哑哈佛”

记者:你圆了大学梦,现在回过头,有什么遗憾吗?

左右:在许多人看来,我高考考上了二本就是成功,我觉得不完全是。我的目标是能够找到一所能帮助我全面学习课程的学校,可是我考上的大学是一个二本普通高校,不具备对聋哑学生特殊照顾的条件。这种个人成功,有点妥协的意味,是许多中国聋哑学生的无奈。

记者:我不太理解你的意思。你的“对聋哑学生特殊照顾”,和前面的“特殊教育”有什么不同?

左右:一个在美国工作的中国朋友,因为诗歌而认识我。他跟我说了一个情况,在美国,譬如考英语,普通孩子和聋哑孩子是同样的卷子。要是涉及到听力问题,学校会以电子设备、屏幕等科技手段以视觉代替听觉,这个是我们国内所没有的。学校也会提示聋哑孩子,如果有(这样的设备),对你是公平的;若没有,你要提出来。此外,世界上最早的聋人大学加劳特德大学就是目前全世界最好的聋人大学,有博士、硕士学位,而我们中国没有。

记者:你说过,你想办一所聋哑学校,是什么样子的?

左右:那自然是和加劳特德大学一样的学校。它也是世界上唯一一所聋哑综合性大学,被誉为“聋哑哈佛”。但我不清楚它的运作方式,我想将来有一天,去这个学校看看,或者去进修,或者去探访。

记者:有信心实现你的梦想吗?

左右:这是我的慈善梦。我知道自己没钱,但是我想坚持到老了,我会实现的。

别让命运左右你

赞赏

人赞赏









































北京中科医院
小儿白癜风如何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bbyubao.com/dsbqz/6643.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