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年7月8日A2脱贫战线上的亲兄弟——记陕煤集团驻村扶贫干部张东栋、张南楠兄弟在陕西省汉阴县,有这样一对兄弟,他们都在陕煤集团工作,现在还不谋而合地做了同一件事:扶贫,他们扎根乡土、身体力行,尽自己所能为脱贫攻坚贡献着力量。弟弟名叫张南楠,任职于陕煤集团黄陵矿业公司,年10月,他作为陕煤集团黄陵矿业公司的扶贫干部,到汉阴县笔架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哥哥名叫张东栋,任职于陕煤集团蒲洁能化公司,半年之后,张东栋也随着弟弟的脚步,成为汉阴县磨坝村扶贫干部。哥哥张东栋磨坝农产品带货“小能手”磨坝村地处秦巴山区深处,绿水青山、物产丰盈,但却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张东栋在走访贫困户时,了解到村内的野生猕猴桃只有小部分被村民摘食,大部分都任其烂在树上,他随即萌发了一个想法。张东栋说,这么好的纯天然水果都烂在树上真是可惜了,大城市的人渴望吃上纯天然无污染的水果,如果能销售出去,还能帮助村民创收。他很快联系村干部了解当地野生猕猴桃现状,并发动亲朋好友帮忙宣传。消息一经发出,短短3天帮助村民卖出多斤猕猴桃,采摘都跟不上订单速度。受到这件事的启发,张东栋想,猕猴桃有这么好的销路,那为何不通过网络来销售村里的农产品,也让城里人尝尝秦巴山中的好味道。为此,他专门制作了野山菌、土蜂蜜、富硒大米等农产品宣传图片,在
香菇茶叶产业“领路人”从磨坝村到笔架村,只有不到4公里的距离,因为做着共同的扶贫工作,哥哥张东栋和弟弟张南楠几乎每天都在相互的村子里走一走、聊一聊。张南楠说,他骑摩托跑一天一趟磨坝村,和哥哥交流分享是“必修课”,好不容易花时间打造出来的产品,就想卖出去。但是,村里唯一不好的就是交通,从村子到县城要多公里,每天只有一趟公交,早上6点多就发车,村上又只有少部分家庭有车。为发掘经济效益更好的作物,张南楠可没少花心思。他听说蒲城有个菌业公司经营香菇种植,而笔架村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恰恰适合种植香菇,就多次到蒲城进行对接联系,老板被他的诚意打动,答应将菌棒生产制作放在笔架村。从原材料采购、菌棒制作,再到点菌、养菌等流程,都由公司技术员指导村民参与完成。年12月,张南楠走访时发现村里数百亩老茶园无人管护,茶叶加工厂闲置且技术落后。为改变这一现状,在与其他驻村干部多次磋商后,决定以“1亩地元”的标准给村民发放补贴,有效调动村民管护茶园的积极性。到茶叶采摘时节,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对鲜叶进行统一加工、销售,扣除补贴后,将销售所得发放给村民。同时,与知名制茶企业合作,改造村里茶叶加工厂,进一步发展茶苗种植、茶叶深加工。数据显示,大棚种植的香菇,年帮助村集体盈利20余万元,帮助贫困户增加务工收入15万元。而亩茶园目前销售收入已达万元。张南楠说,根据市场需求,又培育了6亩万株紫阳1号茶苗,现已逐步投入市场。在做大产业的同时,张南楠选择跟专业的产业公司合作,成功引入蒲城跃康菌业、陕西鹏翔茶业作为香菇、茶叶产业共建企业,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和“订单农业”的经营模式,由公司为村子提供优质的菌袋、茶苗及技术指导,采取企业保价收购和陕煤集团消费扶贫的方式“消化”基地所生产的产品。年12月,在他们哥俩的撮合下,磨坝村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到笔架村进行实地考察,详细了解香菇大棚建设、种植、采摘及烘干的全流程。当得知笔架村依托陕煤集团消费扶贫平台,仅年就实现销售收入万元,帮助全村户获得户均元的分红。大家都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建议村委借企业助力帮扶的“东风”,尽快发展香菇产业。在驻村四支队伍和村民代表集体商议通过后,于今年3月订购笔架村香菇菌棒5.5万袋。目前,磨坝村8个大棚里的“菌棒宝宝们”正安心躺在架子上等待“成长的召唤”。“南楠,有朋友要买十盒毛尖茶,这是地址,你帮忙发下快递!”“哥,我们村羊肚菌卖完了,有同事这要8斤,你打包好发给他!”“南楠,我包联贫困户家的八角收获了12斤干品,你朋友圈帮忙转发下,看能不能帮他们销售!”在兄弟俩的
三秦都市报脱贫战线上的亲兄弟
发布时间:2020-7-30 10:47:00 点击数: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