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9时30分,西安财经大学40名大学生走进展馆,集体参观“辉煌壮丽七十年追赶超越再出发——陕西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成就展”。同学们以时间为轴线,全方位立体化直观扎实地了解陕西省情,并走进“窑洞”里的课堂,上了一节穿越时空的思政课,感受前辈新闻人的学习、工作场景。
“窑洞”里的采访写作课
本次展览分为“家国情怀”“追赶超越”“不忘初心”三个板块,选择不同历史时期的珍贵图片近千幅、实物展品近件,充分运用声光电等多媒体科技展示手段,全方位立体化呈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以及三秦百姓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写人物通讯,多数时候是向更多的陌生人去讲述一个陌生人的故事。通过怎样的定位来精准地向受众讲述人物故事,通过先进人物的事迹去教育和感染人,或是通过反面典型的案例去警醒人。一个好的人物通讯,要有精准的人物性格定位、真实朴实的人物故事,以及稿件自身严谨的逻辑。”这不单纯是一次观展,也是一次全方位实战化的采访写作课。西安财经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毛浓华,结合成就展中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以“记录七十年讴歌新时代”为主题,开讲人物通讯采访写作。
听说是在“窑洞”里上一堂穿越时空的思政课,西安财经大学新闻传播系罗建周老师,首先想到了我国早期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先驱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的办刊实践,与同学们分享他们青年时代的办刊掌故。罗老师希望同学们牢记老一辈新闻人的社会责任与使命,着力培养同学们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分小组呈现融媒体产品
一张张生动的照片、一本本珍贵的资料、一个个鲜活的视频、一件件亮眼的展品,同学们跟随者讲解员仔细聆听,无不被70年来陕西发生的巨大变化所吸引、所震撼。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大三男生王勇说:“以时间为轴一路走来,我仿佛穿越时空,陕西的发展成就映入眼帘。我们作为学生记者,要以主人翁的视角来采访写作。听观展市民讲述他们眼中陕西发展的故事,是一次独特的、难得的实践体验。”
在学校老师和三秦学生记者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以小组形式完成了采访、写作、拍摄、剪辑,最终呈现融媒体产品。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王勇等13位同学,以“各行各业劳动者参观成就展”为题,完成视频作品,将在三秦网展播。广播电视学专业的雷石洋等7位同学,结合毛浓华老师讲授的人物通讯采访写作,想要通过稿件讲述成就展上非遗守艺人的人物故事。新闻学专业井睿之等8位同学,以“陕西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成就展看陕西各地市经济发展”为主题,想要呈现一组经济调查稿件。广告学的同学们第一次尝试采写新闻稿件,陈田田等7位同学,现场采访了年过八旬的铁路工人杨升堂。杨老慕名前来观展,向同学们讲述了自己眼中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铁路发展突飞猛进的成就。在指导同学们的采访环节,罗建周老师表示:“今天的展览是以‘辉煌壮丽七十年追赶超越再出发’为主题的成就展,借此契机,我们重温我国早期无产阶级新闻人的故事,从中汲取历史智慧与精神力量,通过观展,全方位立体化更直观更扎实地了解陕西省情,通过现场采访、写稿,很好地锻炼了同学们的实务技能。”来源:三秦都市报
记者:李佳摄影:陈飞波
行走的思政课
记录的思政课
感悟的思政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