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陕菜网
陕菜文化传承创新领导者
头号陕菜新媒体
陕菜品牌首席策划专家
下午7点左右,稀稀拉拉的雨点不断地从房檐落下,夜幕逐渐一点一点的袭来之时,空气中弥漫的冷气越来越重,此时此刻,蜗居在家,手捧热茶,围坐在被炭火烧的沸腾的“一口锅”前,这是陕西人冬天最“满足”的瞬间。在西安,我们叫它——暖锅。不少老西安人都知道,对于暖锅的记忆,最是那早些年邻里乡亲家中大事才会出现在饭桌上的“奢侈”。尤其对于陕北人来说,冬季寒冷时长最是难熬,这个时候,没有啥是一口“暖锅”不能解决的。传统的暖锅,是用砂器制作的器皿,壁内有无数孔泡,器皿内盛满早就备好的肉类、蔬菜,加入高汤,中间放上木炭,随着温度的升高,锅内的食物和汤汁长时间的保持在微微沸腾的状态,保温持恒,使汤浓肉烂、菜味鲜美。伴着寒风进门,咬上一口“滚烫”的肉丸子,再轻微小酌,瞬间暖意席卷全身,一天的奔波也就不过如此了。
在笔者的观点里,暖锅更像是最早的“火锅”。但它没有火锅的热情火辣,充满朝气,更像是一位饱经沧桑的长者,一眼望去,平平无奇,淡而无味,小口一尝,暖心又暖胃!
过去条件不好,多数地区都还是“什锦素暖锅”,关中地区常吃的菜蔬有卤水豆腐、菜丸子、红薯粉条、白菜、木耳、黄花菜、红白萝卜、以及腐竹等,但它仍是过去接待贵客最隆重的一道菜,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能吃得上。全家人围坐一起,所有的辛劳与收获伴着暖锅的香味,咽在肚里,留在心里。
现在,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暖锅内的食材也慢慢的丰富起来,蛋卷、各类丸子、蛋饺、排骨,鸡块等,不再只有逢年过节才可品尝,即便这样,有些地区还是会延续过去家中办事做暖锅的习俗,好像只有吃完了它,才预示着家中“大事”的完美结局。由此可见,美食所承载的情感是永远不会改变的,一层一层垒起的暖锅,就如同他们越过越红火的日子,暖锅咕嘟咕嘟声,是对于新生活和未来最美好的祝福。
在摆放食材的过程中,先后的顺序也大有讲究。
锅中打底的是萝卜片、豆芽、土豆、粉条等配菜,手作的肉丸、大块的排骨一层层向上垒起,精心挑选的五花肉整整齐齐地码在最上面,葱丝和干辣椒点缀其中,最后浇上秘制汤底。炭火在中间散发热浪,下面的配菜吸收了肉的油脂,汤底在上下翻滚中,将肉的油腻化为无形。
童年吃暖锅,总是一大家子一起吃。窗外鹅毛大雪盈盈飘落,屋内挤挤挨挨围作一桌;待雪花落得极盛时,锅子便也端了上来。
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一次的品尝暖锅,都更像是回味一种情怀,尽管现在满街可品,但回味最深的依旧是那年除夕,全家围坐,昏黄暖灯,三双筷子,一口暖锅,你来我往,嬉笑打闹、争抢最后一块排骨的“味道”。
办公室没有暖气,一楼的空调也不那么给力。下午又冷又饿之时,总能想起小时候吃暖锅的情景:桌上暖锅沸腾,一家人围桌而坐,自有浓浓暖意涌上身来。行文至此,早已饥肠辘辘,只待下班去喝碗热汤,聊慰乡情吧。
End
编辑
安娜本月主编
安娜
图片
网络
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告知
法律顾问刘陆训团队
陕西仁和万国律师事务所
联合运营:大唐博相府文化艺术酒店、陕菜研究院、中国陕菜网、陕菜文化研究会
支持单位:陕西省商务厅、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西安市商务局
指导单位:陕西省烹饪餐饮行业协会、北京陕菜协会、深圳陕菜协会(筹)、上海陕菜协会(筹)、三秦文化研究会、西安旅游协会、西安市老字号产业促进会
协办单位:陕味食族?油泼面、北京秦汉风韵、北京秦门陕西菜、索哥食品、深圳老碗会、深圳大秦小宴陕西菜、红餐网
媒体支持:华商报、三秦都市报、文化艺术报、微博大V自媒体、陕西电视台影视娱乐频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