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直播南阳百家号」
崭新的新能源公交车
全媒体记者蔡丹青通讯员赵鑫谢晓峰秦文平文/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阳市民生事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补短板、兜底线、出实招,一系列实打实的民生举措,为老百姓织密民生福祉的保障网。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起点和核心水源地,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豫鄂陕交界地区中心城市,“十三五”期间全面推进“公交都市”建设第一批创建城市,建设河南省副中心城市——一个个定位之下,南阳,这座有多年历史的转型重镇,年以来,在交通运输部及省交通运输厅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交通强国”建设目标,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创建国家‘公交都市’”作为城市绿色发展、中心城区加速崛起的重要举措,以广袤大地为纸、以拼搏奋斗为笔,强基建、建绿道、辟专线,努力交出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的合格答卷。
高效闭环,突破争先。南阳将借着创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的契机,朝着更高水平的“公交都市”再上新台阶。
顶层谋划全面夯实创建基础
年,南阳市被列为“十三五”期间全面推进公交都市建设第一批创建城市,在交通运输部、河南省交通厅和南阳市委、市政府的高位推动下,系统编制了《南阳市创建公交都市实施方案(-)》,全面开创南阳市“公交都市”创建之路。
抢抓机遇,顺势而为。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公交都市”创建工作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关乎南阳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形象,也关系到全市老百姓的民生福祉。自开展创建工作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专题研究涉及城市公交的重大事项,并多次赴部、省汇报、衔接,争取政策和项目支持。
高位推动,优先发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交通发展,将“公交都市”创建上升为“城市战略”和“民生工程”,成立由市长挂帅,常务副市长和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交通、城管、财政、住建、公安、发改、工信、督查、自然资源等职能部门和卧龙、宛城、高新、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四区为成员的市“公交都市”试点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共治共建、多维度地推进城市公交优先发展。
健全机制,精准发力。南阳将公交建设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统一考虑、统筹安排,结合《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南阳市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南阳市“十三五”公路和水路发展规划》,先后制定《南阳市中心城市组团绿道规划》《南阳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等专项规划和《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法规,为南阳市公共交通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同时,实行“政府主导、财政补贴、企业自筹、社会合作”的公交发展投融资办法,每年安排足额资金用于城市公共交通发展。
“上下肃然,方为政理”,正是有了城市管理者抓住机遇、高位推动、积极稳妥、严谨施策,有了各个部门的全力配合、共治共建,“公交都市”创建才如虎添翼,得以形成独具特色的“南阳经验”。
完善设施助力打造综合交通
“推而行之谓之通,往来不穷谓之通。”南阳改革创新,破除瓶颈,不断完善保障公共交通建设,实现公共交通“一通百通”。
创建期间,投入近10.2亿元,用于公交车辆购置、公交场站建设、公交运营补贴及公交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使万人公交车辆保有量达到13.22标台/万人,其中公交政策性、公益性亏损补贴逐年上升,由年的万元增加到目前的1亿元。
累计优化调整公交线路54条,开辟新线路20条,公共汽(电)车线路网长度由创建初期的.9公里增至.5公里,公共汽(电)车线路网比率达到81.93%;新开通大站快线6条,微循环线路8条,中心城区公交线路总里程由创建初期的公里增加到.3公里;开通城乡公交化运营线路14条,覆盖中心城区周边乡镇,为城乡居民提供了均等化出行服务。
新建两处公交枢纽站、1处公交停保场、6处公交首末站,租赁1处公交停车场,公共汽(电)车进场率达到%;
公交站点达到个,公共交通站点米覆盖率达到95.74%,实现主城区米上车、5分钟换乘;新建和改扩建个公交港湾式停靠站,累计建设港湾站个,公共汽(电)车港湾式停靠站设置率达22.7%;
建成公交专用道64.7公里,公交专用车道设置比率达22.7%,设置公交优先通行(借道通行)交叉口15个,实现规模化、系统化、网络化覆盖。
建设“互联网+”城市公交大脑平台,具备高效智能调度、动态运营监管功能;同步建设ERP信息管理、“掌上公交”信息查询系统等多种公交信息服务平台。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从“都市公交”到“公交都市”,5年创建,南阳交出了低碳出行的立体答卷:加入郑州“2小时高铁圈”,实现与京津冀、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快速连通,常规公交线网实现建成区全覆盖,以自行车等慢行交通连接“最后一公里”,初步形成公交大站快线为骨干,常规公交干线为主体,微循环公交支线为补充的分工明确、衔接顺畅、运营高效的公交运营网络,居民出行更立体、更快捷。
文化引领绘就绿色出行底色
南阳公共交通体系建设以汉文化为核心,以绿色为底色,借助智慧大脑,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使用绿色公交,守护南阳蓝天。购置新能源车辆台,公交车辆达到辆,绿色公共交通车辆比率由73.9%提升到98%,配套充电站4座、充电桩个,加氢站1处,多渠道推进公交充电和加氢配套设施建设,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45%以上,城市交通绿色出行分担率达80%以上,城市发展更加绿色、低碳、环保、宜居。
开辟公交专线,营造浓厚氛围。高标准打造智圣号、医圣号、科圣号、商圣号四条公交线路,并将“四圣”文化、楚汉文化、廉政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植入车厢、场站、候车亭,将城市公共交通变成“城市文化的新窗口、文化艺术的新载体、社会文明的新品牌”,让群众在享受智能化公交出行带来便捷的同时学习到汉文化,使群众“行有所看、行有所听、行有所学、行有所感、行有所悟”。持续开展“绿色出行宣传月公交出行宣传周”主题活动,引导居民优先选择公交出行。
服务重要节庆,丰富传播载体。在张仲景医药节、玉雕节、国际中医药博览会、年世界月季洲际大会等重大节庆活动期间,开辟公交专线的同时,通过在场站设置文化展板、文化墙,在公交车上滚动播放文化宣传片等方式,让公交车成为文化传播的最佳载体,让司机师傅成为文化传播链条的关键一环。
建设城市绿道,打造出行体系。累计投入资金1.13亿元,沿白河和温凉河、汉城河、护城河等8条内河两岸,建成了多公里的慢行步道,围绕白河湿地公园,完成全民健身公园周边慢行绿道提升改造,初步形成了白河为纲,内河为目,绿水相伴,纲举目张的绿道绿廊格局,居民“伴着河景骑回家”的美好愿景成为现实;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在10多条主干道两侧打造人行步道,将旅游景点、街心游园、公共服务中心等开放空间串联,从而形成了公交+出租+网约+骑行+慢行步道的绿色出行体系。
“公交都市创建,不是割裂地修几条路,开通几条公交线路,而是通过规划布局、文化引领,让城市路网、公共交通组织、设施配套更科学、更完善,让绿色出行理念深入人心。”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柴钧说。
强化服务永葆公交为民初心
“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城市绵延千里,阡陌交通,错综复杂,南阳推进城市精细化治理,结合居民多样化的出行需求,打造多元化公交线路品牌,持续优化常规公交线网,构建起“快、干、支”三级公交线网体系,开通连接机场、高铁站,进校区、景区等各类专线公交和旅游公交。
推广应用一卡通以及银联“云闪付”、支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