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推文有点严肃,希望你耐心看完。
因为很有用。
我们希望通过这篇文章,
给身处疫情中的普通人、病患提供一些思路。
这些人,包括了你和我,
还有我们的爱人、爸妈、同学、挚友。
如果觉得必要,请转给你关心的人。
与此同时,我市心理援助热线
—
将24小时开通,接受市民咨询。
01
“你的心理超负荷了,亲”
“持续刷微博、朋友圈,从不恐慌到恐慌
“网上各种信息看久了会呼吸不畅,胸闷、胃疼、想流泪
“入睡困难,早醒,一直在想自己能做什么?
“脾气很大,易激惹……
徐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路艳说,如果有了上述表现,这很可能意味着我们正在经历心理学上所说的“压力应激反应。
如果这种反应持久或持续加大,有些人甚至还可能出现躯体症状:
比如肠胃问题、头痛、其他酸痛、视觉障碍、体重减轻或增加、出汗或发冷、慢性疲劳或睡眠障碍,免疫系统疾病等。
这是我们的身体在报警:你的心理超负荷了,亲。
路艳表示,巨大的心理压力会导致对人体免疫系统有抑制作用的荷尔蒙分泌增多,如果长期处于紧张恐惧的情绪中,人会更容易受到感冒或其他病毒的侵袭。
因此,除了做好生理层面的防御外,心理层面的防护也很重要。
徐州市心理卫生研究所所长、徐州市心理援助热线负责人赵后锋教授说,面对疫情,常见心理反应主要包括如下表现:
情绪方面对这场疫情严重性的紧张、担心、焦虑、恐惧,担心万一被感染怎么办?
甚至出现对传染来源、对干预措施的抱怨、愤怒;对确诊和疑似病例数据日渐上升的愤怒和无助、绝望。
躯体方面不自主地心慌、胸闷,头痛,容易出汗,总感觉心里不踏实、身体各种不舒服,容易疲倦、食欲下降、睡眠变差等情况。
认知方面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将身体的各种不舒服与“疫情”联系起来,对身体各种感觉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