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记者从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发布会上获悉,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为.5万亩、总产量为.2亿斤,分别比国家下达我省的播种面积、总产量目标任务增加.5万亩和11.4亿斤,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
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为.5万亩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段玲玲介绍,今年以来,河北省农业农村系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要求,把粮食生产作为头等大事,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支持政策,强化科技支撑,克服不利天气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为.5万亩、总产量为.2亿斤,分别比国家下达我省的播种面积、总产量目标任务增加.5万亩和11.4亿斤,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是全国5个总产量比上年增加超过10亿以上的省之一,也使我省粮食总产连续8年稳定在亿斤以上水平,为保障全国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全省粮食平均亩产为.1公斤
创历史新高
总体看,今年粮食生产呈5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亩产创历史新高。全省粮食平均亩产为.1公斤,比上年增加10.7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二是小麦品质全国最好。小麦平均容重为克/升,较上年增加11克/升;三等以上占%,其中一等麦比上年增加14.3个百分点,整体质量创历史新高,质量全国最好。三是机械化水平居全国前列。在全国率先打造推广智慧农场,小麦耕种管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9.7%,玉米耕种管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接近91%,农业生产智能化、信息化和小麦、玉米耕种管收机械化水平均居全国前列。四是规模化水平提升。全省种植合作社数量近5.9万个、总数居全国前列,粮食家庭农场数量2.95万个,托管服务组织数量近3万个,粮食规模化经营面积占种植总面积的35%左右,粮食生产正在向规模化、标准化快速发展。五是稳粮节水协同发展。小麦节水品种及配套技术基本实现播种面积全覆盖,季节性休耕、旱作雨养、高效节水灌溉等节水措施稳步发展,全年减少农业用水7.98亿立方米,实现稳粮与节水协同发展。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加强组织领导,压实粮食生产目标责任。将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下达到市县政府,落实到地块和作物,压实责任。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着力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一是坚决遏制各类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行为。坚决落实国务院关于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要求,参与制定《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细化实化遏止耕地“非农化”,严禁“非粮化”责任。二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增加资金投入,强化制度管理,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为重点,坚持整县推进、集中连片,加强土地整治和田间配套设施建设,提升耕地质量。年新增高标准农田万亩,总计达到万亩,基本实现粮食生产功能区全覆盖。
加强农资保供服务
防控新冠肺炎疫情
疫情期间,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加强农资保供服务,一是加强农资保供。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及时研究制定应对措施,实行包联农资企业制度,每名厅级干部包联5家企业,省市县三级对多家大中型农资企业实行一对一包联服务,为家农资企业出具民生保供证明,方便复工复产、物资运输。开通24小时“抗疫情、解农困”专线电话,明确专人跟踪督办,累计解决问题项。强化市场监管,开展农资打假行动,切实维护农资市场良好秩序,确保不误农时、确保粮食等农作物按时播种。二是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制发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田间管理技术意见建议,推介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开展专家行、送技术、促春耕活动,发挥小麦、玉米、大豆、杂粮、薯类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和农业创新驿站作用,组织专家利用网络等媒体开展疫病防控和农业生产知识宣传,组织粮食生产服务队,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包联服务,指导农民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年,全省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保持在98%以上,主推技术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为抗疫情、保丰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调整农业种植结构
推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聚焦关键环节,全力做好防灾减灾。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促进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稳粮节水,实现生态环境改善和粮食丰收双赢。推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一是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要求。二是组织实施智慧农机推进行动。重点打造79个“智慧农场”,示范应用精准变量施药、精准变量施肥、高速精量播种、辅助自动驾驶等新技术,推进农机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三是加强社会化服务。,农机服务组织作业面积达粮食种植面积的60%以上,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
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加强政策支持为粮食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粮食规模化生产。一是加强支持引导。坚持把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作为推进粮食规模化生产的重要举措。二是突出重点。在粮食主产区,加快小麦、玉米等种植类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托管服务组织发展,拓展服务范围,创新服务方式,完善利益分配机制,为农户提供全方位生产经营服务,促进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全省万亩优质强筋小麦80%以上实现订单生产。
加强政策支持,为粮食生产提供有力保障。在资金支持方面,统筹中央和省级资金57.1亿元,重点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机购置补贴和全程机械化服务、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农作物新品种繁育推广、重大病虫害防控、特色粮油生产和家庭农场、合作社及托管服务组织发展等工作,稳定粮食生产基础。
(燕都融媒体记者李会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