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34年的“乡村教育守望者”见证古蔺小山村走出百名大学生
51岁的刘开其和学生打成一片。
罗政周叶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李华刚 6月27日,泸州市举行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表彰大会,51岁的刘开其荣获“泸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刚年过5旬的刘开其已工作了34年——17岁时,他就成为泸州市古蔺县观文镇荒田小学教师。 34年来,桃李开了一茬又一茬,学生走了一届又一届,上百人考上了大学,唯一不变的是,刘开其一直都在——尽管从小刘变成老刘,从普通教师成为村小的负责人。 7月21日,刘开其在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说:“前30多年,我见证了脱贫奔小康,接下来,我还要亲眼目睹乡村振兴。”
走家串户教育扶贫劝回失学儿童18名
荒田小学所在的荒田村很偏远,无论是到观文镇还是相邻的龙山镇,都有约10公里,到古蔺县城更是有一个半小时的车程。 荒田小学不大,全校共有10名教职员工,其中教师8名。“我是资格最老的。”刘开其说,从年3月参加工作起,就一直没有离开过这里。 年,刘开其成了荒田小学负责人,既要统筹好学校的教学和管理,还要完成上级安排的各项工作。尽管如此,他的教学工作也未落下,一直担任着毕业班的教学,不仅自己在赛课活动中获奖,班级的成绩还曾在全县名列前茅、在全镇名列第一。 为了让老师们把心思更多地放在教学上,这几年,学校包保的荒田村教育扶贫工作,基本由刘开其独自完成。他到荒田村所有贫困户家里,精准核查学生信息,宣传教育资助政策,先后劝返失学儿童18名。在他一次次的走访下,当地适龄儿童无一辍学。
自来水断供他为全校师生拉水4个月
把孩子们劝回来后,刘开其希望给他们一个尽可能好的条件。 年,由于街道硬化水管阻断,导致学校长期处于缺水状态,为保证学生营养午餐的正常开餐和老师们的生活用水,刘开其骑着自家的摩托车、三轮车,从两公里外运水回来,这一运便坚持了4个多月。同事们提出给他报酬或付油费,他摆摆手说“算了”。 曾经有一天清晨,下着瓢泼大雨,摩托车无法行驶,刘开其便开轿车去拉水。一车、两车……雨水、汗水交织,见全校师生能用上水、吃上饭,他咧嘴笑得像个孩子。 学校的营养午餐是一项民生工程,为了让学生吃得安全、健康、营养,刘开其每天早上坚持参与原材料的入、出库监管,每天中午坚持午餐安全监管,即使生病也从不缺席。
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的“上阵父子兵”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刘开其主动请缨成为一名志愿者。从2月4日起,他每天从早到晚守在荒田至回龙公路的路口卡点,参与检查、劝导、制止、登记出入人员和车辆情况。后来,由于增设防控卡点人员不够,他又动员儿子刘磊加入,成了疫情防控中一对“上阵父子兵”。 除了出力,刘开其也积极捐款。平时省吃俭用的他,在疫情发生后主动缴纳特殊党费元。在他的带领下,学校党员的捐款率达到了%。 “我是党员,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7月21日,刘开其说,他才51岁,身体还很硬朗,希望能再为村里做点事,“前30多年,我见证了脱贫奔小康,接下来,我还要亲眼目睹乡村振兴。”
本文来源:华西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