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岑溪市把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依托“建章立制+教育引导+关键带动”模式,积极引导市民群众除陋习、树新风。
移风易俗非一日之功,需建章立制持之以恒加以规范。“红白事酒席不超10桌、每桌标准不超元、婚车数量不超6辆等已成为我们村不成文的规矩和公序良俗,全村村民每年共减少支出超50万元。”岑溪市水汶镇旺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主任邓宏明说。岑溪市各村结合当地实际,建立了“一村一策”式的“村规民约”,并成立红白理事会,做到事前上门提醒、事中帮办代办、事后服务保障。同时,岑溪市将移风易俗工作作为全市“书记抓党建”的一项重要内容,全面构建起“市级—镇级—村级”三级监管网络,实行每月“报告制度”,夯实各级领导干部主体责任。
常态化的教育引导是让移风易俗植根于心的有效手段。“如今城乡大变样,改掉旧习旧思想,婚丧喜庆从简办……”近日,在岑溪市区广场大舞台举办的专题文艺晚会上,岑溪市群艺馆自编自演的移风易俗“三句半”快板博得观众的阵阵掌声。在岑溪市各村的宣传栏、村道墙画上,到处都能看到文明新风的宣传。岑溪市乡村振兴责任团队、镇村干部以及各村(社区)红白理事会定期入户宣传访查,开展“四到家门”志愿服务项目,通过举实例、讲故事,引导鼓励乡亲们争做移风易俗新风尚的参与者和践行者。
俗话说“家看家,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岑溪市还把抓好“关键少数”作为推进移风易俗的重要环节,党员领导干部严格执行承诺制、备案制、问责制等五项制度,签订《移风易俗文明承诺书》,明确办理婚丧嫁娶“十不准”,切实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
(西江都市报郭俊杰梁铁)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