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成都逐渐成为一座明星城市,各种经济与社会文化发展指标,领先于中国绝大多数大城市,很多人迷惑不解。
冰川思想库研究员
任大刚
智联招聘网最近发布《年大学生求职指南》。调研数据显示,成都等新一线城市在级毕业生眼中,期望就业地比例和实际签约地点比例,均位列最高。新华网四川报道,去年7月以来,成都吸引了来自全国30多个地区18.7万名高学历青年人才落户定居。
不可否认,地方政府主导的“城市营销”在其中起到了很大作用。不过如果没有足够的基础,“城市营销”这种主观作为又能走多远呢?
你不能理解划入“西部”的失落
自李冰父子开凿都江堰始,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被称为天府之国。历史上,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地方,不止成都平原一地,但这个称号保留至今的,却只有成都平原。
很多文献把四川称为“天府之国”,实际并不准确。
年,都江堰的控灌面积,由年的万亩跃升至万亩。尽管如此,都江堰灌区所及,仍只限于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7市(地)37县(市、区),对更广大的四川全省余个县级地区来说,只是一小块地方而已,大部分的地方,无法从都江堰水利工程获得直接好处,农业生产条件并不比中国其他地方优越多少,遇到水旱灾害,损失惨重。
因此之故,所谓天府之国,实际只是指都江堰灌区所及范围的成都平原。
▲成都都江堰(图/图虫创意)
农耕时代,中原王朝统治所及的范围之内,除江南地区之外,很难找到一块农业生产条件如此优越的地方。
唐宋时期,成都虽然不是中原王朝的政治中心,但中原王朝一旦有事,成都基本上是最重要的战略支撑之一。蒙元和明末清初对成都的两次摧毁,使成都沉寂数百年,清中后期,成都再次崛起,清末保路运动之所以能够一举摧毁清王朝的统治,原因并不复杂,就在于以成都为核心的四川财政,供养着云贵西甘藏等小半个中国。
一直到抗战时期,虽然陪都设在重庆,但就经济和文化而言,成都却是大后方的大后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对美苏战略压力,成都又成为三线建设的最重要的支点地带,地位举足轻重。
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实际上时间还可以上溯到近代以来,中国的经济版图逐渐发生了很大倾斜,东部地区依靠海洋文明,迅速超越内陆的农耕文明,标志性事件,是年东、中、西部的划分。
年3月,国家“七五”计划提交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在“七五计划”中,首次把中国的经济社会版图划分为东、中、西部和老少边穷地区四块。
▲年成都老街道国学巷旧照(图/图虫创意)
这样的划分是有科学根据的。中国要走向世界,当然要拥抱海洋文明,而东部沿海有其靠近港澳台的地利之便和近代化的历史和人文基础,理应在改革开放中起到领头羊的作用。东部地区事实上成为了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核心地带。
而一向在心理距离自认为只是稍偏于中国核心的四川,被划入西部地区与老少边穷为伍,基本上就是边陲之地的代名词,文化心理上的落差可想而知。
在计划经济年代,这个划分对四川和成都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你不再是一个被中央政府优先考虑的地区,你能发展什么,你能得到什么扶持,也不是你能决定得了的。你得服从统一安排。
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四川经济迅速落伍,成都逐渐成为一个普通的西部城市,每年春节过后,人山人海逃难一样的四川民工,拖家带口,提着蛇皮袋聚集于成都的火车北站,等待在寒风里准备外出,让“天府之国”的美誉碎了一地。成都人、四川人,谁还有脸自称自己的家乡是“天府之国”?
各种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在不断往后靠,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提出“西部大开发”之后很多年,也没有刹住车。
灾后重建的意外契机
21世纪初年,四川和成都仍然是一个容易被人遗忘的省份和城市,最热门的招商引资排行榜上,没有它的名字,世界强和中国强也不大会把它作为落脚点。
峨眉山、乐山大佛、都江堰、九寨沟、熊猫是它的标签,这些标签在上世纪80年代一度闻名于世,到21世纪已经属于“吃老本”了。
图/图虫创意
四川再次被人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