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政府、各级决策机构、党政工作人员、开发商、投资人、建筑师、规划师、工程师、媒体,以及市民和社会各界群体,都要学习如何参与到这一过程中。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聚焦八个主题,并提出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这些问题着重反映了中国地方政府和城市规划师在日常工作中所面临的挑战:
(1)时间的压力;
(2)逐渐消失的城市特色;
(3)规划师制定了宏伟的规划,却在实施过程中缺席;
(4)城市更新服务于开发商而非居民;
(5)对机动车无条件的让步;
(6)隐藏在品牌、口号和数字背后的力量;
(7)从地标项目到现代文化的奇幻之旅;
(8)城市发展中被忽视的本土知识和群体。
但我不打算针对这些挑战提出明确的应对策略,因为这些观察和反思本身即可说明如何规划以人为本的城市未来。
01
时间的压力
时间,在21世纪变成了珍贵的商品。在一个必须要随时待命的社会里,为了能够优化对于人、产业和服务的时间管理,政府和企业被迫投资于任何可以提升出行效率、加快沟通速度、加速生产流程和服务供应的基础设施,例如高铁、高速公路、大数据和通信,或仅仅是消费快餐。压力、过度疲劳、肥胖,成了发展趋势下不可避免的现象。越来越多家庭的生活品质在不断下降。
高速社会所带来的无法承受之重,使得人们开始寻找平衡之道。他们开始追求慢食、瑜伽、太极,崇尚简单的寺院生活,甚至不惜逃离忙碌的生活,为参加冥想课程专门规划假期,短至一周、一个月,长至一年。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心理咨询师为他们提供建议。尽管如此,快节奏的生活仍旧不断侵蚀着人们的生活品质。
似乎,谁也没有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