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19日10时,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陕西省第七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并答记者问。
发布人:
靳力陕西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办公室主任、省统计局副局长
黄振葵陕西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办公室副主任、省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处处长
1
《群众新闻网》记者提问:您好,我是群众新闻网记者。我们刚才注意到在发布的统计数据中,我省人口状况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新的特征,能给我们再详细地解读一下吗?谢谢。靳力:感谢您的提问。人口状况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省情之一,人口的发展变化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反映。通过刚刚发布的普查结果,我们可以把全省人口的基本情况及10年间人口的发展变化概括为以下七个方面:一是人口数量平稳增长。过去10年间,我省人口实现了从万到万的跨越,人口总量增加了多万人。增速高于全国0.52个百分点,年均增速高于全国0.04个百分点,净增人口数量在全国排第14位,常住人口总量在全国排第16位,与10年前第六次人口普查位次持平,反映出近十年陕西人口发展较为稳定。
二是人口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了0.9年,每10万人口中拥有的大学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人数是人,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是年的1.74倍,在全国排位较年的第7位提升1位,居第6位,仅次于江苏省。全省文盲人口减少30.89万人,文盲率下降了0.99个百分点。
三是性别结构得到改善。普查结果表明,我省人口性别比为.79,低于全国0.28,比年下降了2.13。分地区看,渭南、汉中、宝鸡三地的人口性别比均在以下。
四是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加。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少儿人口.2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17.33%,比年增加了.28万人,比重提高2.62个百分点,反映出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取得成效。分地区看,榆林、延安、商洛等地的少儿人口占比达20%以上。65岁以上人口.66万,比年增加了.28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总量13.32%,占比提高4.79个百分点,我省老龄化程度加深。
五是劳动年龄人口素质显著提升。从总量上看,全省16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76万人,与年相比减少.21万人。从质量上看,劳动年龄人口素质显著提高,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1.12年,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37年,比年提高1.2年。同时,劳动年龄人口中,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达.59万人,占比48.0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23个百分点,比年提高13.79个百分点。其中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比27.8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26个百分点,比年提高13.76个百分点。
六是流动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普查结果表明,我省人户分离人口占全省常住人口总量的33.56%,占比较年提高17.77个百分点,流动人口占全省常住人口总量的23.46%,提高10.23个百分点。
七是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10年间我省城镇化率提高了16.96个百分点,比上一个10年的增幅又上升了3.52个百分点,比全国增幅高出2.75个百分点,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
总的来说,十年来我省在人口数量、结构、质量、分布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客观反映了我省经济社会和人口发展的历史进程,反映了我省推动高质量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历程。2
《各界导报》记者提问:您好,我是各界导报记者。十年一度的人口普查,是一次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和社会动员,刚才在发布中提到,我省共选调了19万余名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我想问问,规模如此大的调查项目是如何开展的?谢谢。黄振葵:这个问题我来回答。首先,谢谢您对我省人口普查工作的关心,刚才您提到的那笔数据,完全正确。的确是这样,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截至目前规模最大的一次人口普查,同时也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较为严峻的时期开展的一场非常广泛的社会动员,各种艰辛不足为道。然而,在全省上上下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顺利高质量完成了普查工作。归纳起来,这一成绩的取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各地各部门协作有力。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人口普查工作,多次专题听取人口普查工作情况汇报,梁桂常务副省长担任陕西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组长,并于普查正式登记当天,检查指导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入户登记工作。各级均组建了普查机构,做到人员、措施、经费“三到位”,确保了普查的顺利实施。各地各部门担当作为,高效履职,通力配合,为七人普各项工作的扎实推进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二是普查方案优化完善,贯彻执行全面有力。省人普办按照《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以及相关普查工作细则的要求,组织开展对全省所有市县区、普查员的多层级、系统化的业务培训。为了给全省普查更好的探索经验、演练过程、发现问题、检验方案,省人普办在西安市高陵区开展了综合试点工作。各市根据本地实际,也开展了综合试点以及专项试点工作。在人口普查全过程中,严格执行普查方案,实时监控普查数据采集、审核、修改、上报各个环节,确保普查数据真实无误。
三是创新方式方法,提升现代化水平。在培训阶段,创新使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将业务培训延伸至乡镇,培训人员近两万人。本次普查首次采用手持终端设备进行入户登记及普查对象自主填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数据采集,并且使用相关部门数据以及大数据等协助进行普查数据采集、核实等。
四是夯实流程细节,确保普查质量。按照人普工作方案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将全省划分成18.9万个普查小区,确保普查小区互相不交叉、不重叠、全覆盖,在小区内对每个住宅按规则进行编号,普查员对每个住宅逐户入户登记。同时加强对普查员选聘培训和管理,首次使用线上全员管理方式。入户登记前,还开展了户口整顿、入户摸底等工作。
五是加强宣传动员,提高普查的知晓率和参与度。省统计局与省委宣传部联合制定印发七人普宣传工作方案,全面部署普查各阶段宣传工作,组织开展多渠道多形式普查宣传,依托统计开放日、人普宣传月等活动持续不断掀起宣传高潮,社会各界和广大普查对象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配合。
3
《三秦都市报》记者提问:您好,我是三秦都市报记者。刚才发布中提到了我省人口的区域分布,部分地区人口变化很大,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具体的情况?靳力:谢谢您的提问。分区域看,与年相比,关中、陕北、陕南三地人口占全省比重“两升一降”。其中,关中地区提高了2.77个百分点,陕北地区提高了0.11个百分点,陕南地区下降了2.88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与年相比,11个市(区)人口占全省比重“三升八降”,占比提高的三个市分别是西安、榆林、杨凌,分别提高10.08个百分点、0.19个百分点、0.1个百分点,占比下降的八个市分别是咸阳、渭南、宝鸡、商洛、汉中、安康、铜川、延安分别下降3.09个百分点、2.3个百分点、1.56个百分点、1.11个百分点、1.03个百分点、0.74个百分点、0.46个百分点、0.09个百分点。各市人口位次发生改变,榆林前进2位,延安前进1位。
西安市作为我省人口第一大市,人口总量达.29万人,比年增加.51万人,增长52.97%,占全省人口比重32.77%。得益于近年来西安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西安托管西咸新区,尤其是在“户籍新政”的助力下,西安人才虹吸效应不断显现。
陕南三市人口的减少,受到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同时我们应该看到,陕南地区生态环境宜人,经济发展韧性强大,陕南绿色循环发展是省委和省政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全省加快追赶超越步伐、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为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创新营造了良好环境,我们相信,随着陕南地区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必将带来人口发展的新变化。4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提问:您好,我是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随着前期全国七人普数据的发布,众多人口问题被大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