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热线接到读者打进电话,高度赞扬刘方军,其中也有给刘方军提意见和建议的市民昨日,记者带着市民的建议和意见电话采访刘方军时,他说:“这些意见中好的点子我会采用同时,我也不会在创新路上停止,下一步的计划是,组建一支电瓶车服务队,这支服务队采取‘邮递员的服务模式’,比如,群众需要办理护照了,电瓶车服务队便可开车直接将群众带到需要办理的地点,并由民警陪同,最大效率地为社区群众办理业务”
三秦都市报 - 三秦网讯(记者晁阳实习生孙倩杨思梦)“都市新警”刘方军经本报连续13天不同角度的深度挖掘报道后,赢得社会各界的三秦都市报投诉热线一致赞许和认可从昨日上午,便有读者陆陆续续打进本报热线,有的读者称赞刘方军的爱民情怀,服务为民的精神,有的市民称欣赏他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创新的警务模式截至昨日,“都市新警”刘方军单篇报道省内各网站转载量已超过1000次,引发网友纷纷评论
读者打进本报热线赞扬刘方军
昨日上午10时许,一名约30岁的小伙打进本报热线,小伙称自己姓陈,看到本报报道的《爱民故事篇:他是片警8年帮助20名迷路老人回家》后,特意打进热线,想通过热线再次感谢刘方军他说:“这20名迷路老人中,可能其中就有我的母亲……”在他的讲述中,记者了解到,原来陈先生7年前来到西安雁塔区做生意,2年前将老家的母三秦都市报记者电话亲接到西安,一天其母亲出门买菜时迷路,幸亏遇到刘警官,才让他找回母亲
迄今为止“都市新警”刘方军的系列报道已有13篇,记者昨日在统计省内各大网站和网友的转载量时,发现此次系列报道的单篇转载量超过1000次,每篇的评论不少于15条网友“月之眼lahm”说:“我也是一名新时代的民警,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也喜欢探索,不喜欢一成不变,我觉得创新不但让更多的群众获得更大的帮助,而且我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快乐!”网友“酱紫君”说:“警察就是一个值得人敬佩和向往的职业,为文中主人公点一万个赞”网友“玫瑰&小鹿”三秦都市报招标信息说:“自己的丈夫就是一名人民警察,看到刘方军为群众所做的一切后,自己深有感触,也越来越理解自己的丈夫了,因为所有的民警在自己的普通岗位上做的都是一些不平凡的事情,我为这些警察感到骄傲!”
市民:创新型民警需要更多的挖掘
昨日下午4时许,一名戴着老花镜,拄着拐杖,提着手提袋,虽然瘦小却精神矍铄的老人来到办公室,这名72岁的老人称自己叫张良柱,是特意为了赞扬刘方军而来的,更想问问怎样才能见到这名新时代的警察张良柱说:“自己年轻的时候是一名警察,60年代的警察同样需要创新,那会的群众更需要警察,我也是在那个年代开创了独特的管理方法,现在退休了以后正在研究写关于创新警务模式方面的书籍,觉三秦都市报今日新闻得刘方军是个典型,想和他讨论一下同时,我觉得向刘方军这样的创新型民警就需要多挖掘,这样就会为这个时代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11时许,家住和平门的一名65的老人许光辉打进本报热线,称是因看到本报报道后,被刘方军服务为民的精神所感动,并赞扬了刘方军创新的警务模式许国辉说:“对于我这样的普通市民来说,有困难首先想到的就是找警察,如果一个警察没有一颗心怀百姓的心,他何谈为民服务呢?刘方军不但做到了心怀百姓,更重要的一点是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摸索、探索的警务创新模式,我觉得他能在岗位上创新就是因为心怀百姓,一心为群众着想,才能做到这一点,这个年轻人很不错,值得宣传!”
“自己在外三秦都市报数字报打拼这么多年,好不容易能对母亲尽孝了,却把母亲弄丢了,正当一家人心急如焚地寻找时,刘警官开着警车将老母亲送了回来,刘警官对我们一家人的恩情,我们这辈子都不会忘记!”陈先生激动地说
单篇报道省内网站转载量超过1000次
后天的白癜风遗传吗专治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