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三秦都市报_都市报理念 > 都市报简介 > 用智慧治理破解大城市病成都摘得这项世

用智慧治理破解大城市病成都摘得这项世

发布时间:2025/6/18 11:09:00   点击数:

在世界智慧城市领域,有一个“奥斯卡”级别的大奖,每年评选一次,每个奖项仅授予一个城市。今年,中国有10个省30座城市、4个直辖市和3个自治区共个项目参与竞奖;全球46个国家、座城市共个项目角逐世界智慧城市大奖。

11月17日晚,“世界智慧城市大奖”全球决赛结果在西班牙巴塞罗那揭晓,成都在与爱尔兰都柏林、印度海德巴拉的角逐中获胜,最终在“世界智慧城市大奖宜居和包容大奖”全球决赛中获胜,摘得全球桂冠。

成都的“答卷”:创新推行网络理政

打造泛在智慧之都、宜居包容之城

封面新闻记者了解到,本次“世界智慧城市大奖”全球决赛是11月16日至17日在巴塞罗那举办的第十届全球智慧城市大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次大会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应全球智慧城市大会组委会和巴塞罗那市政府邀请,成都市代表团11人通过线上参加了大会。

全球智慧城市大会(SmartCityExpoWorldCongress,缩写SCEWC)由西班牙巴塞罗那市政府创办于年,由联合国人居署、世界经济论坛、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支持,至今已连续举办9届,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专注于城市和社会智慧化发展及转型的主题展会。全球智慧城市大会设立了世界智慧城市大奖(WorldSmartCityAwards,缩写WSCA),每年评选一次,被誉为世界智慧城市领域的“奥斯卡”,奖项包括宜居和包容大奖、使能技术大奖等八大类别,每个奖项每年仅授予一个城市,洛杉矶、新加坡、圣彼得堡、迪拜、纽约等城市先后荣获奖项。自年起,世界智慧城市大奖中国赛区设立。

今年6月以来,按照成都市委市政府部署,成都市网络理政办组织四川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成华区、成都市大数据集团,联合市委社治委、市公安局、市人社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文广旅局,以“创新推行网络理政,打造泛在智慧之都、宜居包容之城”为主题,竞逐“世界智慧城市大奖宜居和包容大奖”。10月,成都市获得“世界智慧城市大奖宜居和包容大奖”中国区决赛入围资格,与深圳市、无锡市共同竞奖,最终获胜中国区决赛。11月,成都市获得全球区决赛入围资格,与爱尔兰都柏林市、印度海德巴拉市共同竞逐“世界智慧城市大奖宜居和包容大奖”,最终摘得全球桂冠。

成都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苟正礼代表成都市领取奖项,发表获奖感言,并参与了大会组织的市长对话活动,向全球介绍成都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经验做法。苟正礼介绍,近年来,成都市以建设美丽宜居的公园城市为目标,大力推动“智慧蓉城”建设,创新运用大数据、5G、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手段,扩宽城市管理幅度,增强应急安全感知能力,加强生态环境监测预警,优化公共资源分配,提高政务服务效能,不断运用数字化、智慧化手段破解“大城市病”的难题,努力提高城市宜居性、包容性、安全性。

成都案例:

让每个市民都感受到生活的品质、城市的温度

成都是一个人口超过万的超大城市,经历了从省会城市到区域中心城市、到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变化。据统计,过去10年中,成都GDP增长了1.2万亿元、达到1.77万亿元人民币,人口增长了万人、达到.78万人,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长了万人次、达到万人次。如何让城市更宜居、更包容?让生活其间的市民更有幸福感、获得感?成都创新运用大数据、5G、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手段,扩宽城市管理幅度,增强应急安全感知能力,加强生态环境监测预警,优化公共资源分配,提高政务服务效能,不断运用数字化、智慧化手段破解“大城市病”的难题,努力提高城市宜居性、包容性、安全性。

清晨的青龙湖湿地公园,阳光清朗,空气通透。在绿道上慢跑,做几次“森呼吸”,已成为了时下成都人最时尚、健康的生活方式。绿道,正在重塑城市形态。作为遍布城市的“毛细血管”,成都的绿道承载着生态、休闲游憩、景观美学、社会文化、经济产业等诸多功能。

成都市规划建设平方公里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规划打造总长度达1.69万公里的四级城市绿道体系,三年已累计建成多公里绿道。在此过程中大量运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不仅为市民休闲健身、家庭聚会、娱乐消费提供了更多应用场景,也改善了当地空气和水资源质量,保护了生态环境和物种多样性。

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营方面,推动智慧化养老服务走进家庭,开展电子证照服务让老年人更便利地享受优待服务。创建24个儿童友好社区试点,培育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达家,努力让每个市民都感受到生活的品质、城市的温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bbyubao.com/dsbjj/16617.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