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想当年幼儿园、小学、初中、大学……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梯,“老师”扶了我们一程又一程。讲台上,他们传道授业;生活中,他们嘘寒问暖…一声“老师”,赋予了他们太多的职责!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困难多大,他们都坚定地站在学生面前,教书育人,挡风遮雨!
陕西初评前10强老师
(三秦都市报7月13日8版报道)
马云公益基金会6月15日公布第二届马云乡村教师奖入围名单,13省市区位入围老师中,陕西9地市有30人入围。之后,13个省开始进行各省初评,陕西省初评由三秦都市报全媒体组织,并采访报道。
陕西省初评由两部分组成:网络公示投票,三秦都市报各记者站(驻外事业部)走访推荐。12日13时,网络公示投票结束,排名前10的老师名单出炉:王静、马琼、李涛、李忙肖、冯海燕、阮荣芝、王拴龙、井莉莉、李军、任百平。
这10位老师进入下一轮的陕西复评,因网络不发达等原因导致排名靠后的剩余20名确实优秀的老师,由走访的各站推荐1名共9名。本轮初评确定的19人取得参加下一轮陕西复评的资格。
陕西复评采用陕西评审团打分制,最后按照分数多少,从19人中选出15个提名教师,报送马云基金会。之后和全国其他12省市区位提名教师,组成全国名提名教师名单。提名教师参与现场终评,通过现场与评委答辩,最终选出名优秀教师,这位优秀教师将参加颁奖典礼,获得10万元现金与学习资助;加入全国优秀教师的社区。
本报记者通过多种方式调查中……
被访故事将被陆续报道……
80后女教师不忘初心
(三秦都市报7月13日8版报道)
在商洛市流岭腹地的丹凤县寺坪镇甘沟小学,有这么一位80后女教师,从年毕业至今始终坚守在山区教学第一线,克服生活与工作的诸多不便,一步步走出一名合格乡村教师的足迹。
1
有困难她毫不畏惧
年出生的苏霞,老家在丹凤县商镇流仙坪界牌村,毕业于陕西商洛学院化学教育专业。基于从小对老师职业的向往,毕业后来到寺坪镇甘沟小学任教。
让她记忆犹新的是刚参加工作时,她提前一天和父亲来到学校,山区道路本来就难走,再加上当时刚下过雨,去学校的路上不少地方出现了滑坡、坍塌。她和父亲只能推着自行车慢慢朝前走,走过的地上有两双一大一小的脚印,父亲问她能不能适应这种环境,她笑着回答,我是你的女儿,你还没有信心?
由于学校住房紧张,她只能住在楼梯底下一间不到5平方米的房子里,她在这间小房子里一住就是6年,学校没有食堂,菜得从家里带,饭得自己做。记者采访时巧遇学校停电,苏霞老师只能用烧火的炉子做饭,饭做熟了,她的手脸却被熏得黑黑的。正是因为她的努力,她所带的年级各学科一直在镇级教学质量检测中名列前茅,获得多次奖励。
2
为坚守她懂得放弃
年5月她完成了自己终身大事,次年4月有了自己的宝宝,9月开学,为了不耽误工作又能照顾孩子,她放弃家中为她申请的假期,将孩子带到了学校,边上课边照顾孩子。
有一天她正在上课,孩子哭得特别厉害,前来给她帮忙照顾孩子的母亲喊她给孩子喂奶,她怕影响学生的听课效率,坚持将课上完。等她上完课走进房子,母亲告诉她孩子哭累了,已经睡着了。看着熟睡中的孩子她心里的滋味难以言语,只能默默下定决心在工作中更加努力来安慰母亲和孩子。
她的这种为大家舍小家精神经各界传播后,政府各级部门、媒体都对她进行慰问报道,有关部门还开展向她学习的专题活动。其工作小学地处大山深处,时常有不少学生由于各种原因辍学,苏霞只要一得到消息,就去给家长做工作。采访中她说,只要我在这个学校一天,就不能让我的每一名学生“掉队”。她在年10月被丹凤县精神文明办评为首届“丹凤好人”。年3月被丹凤县评为第三届道德模范。
工作6年来,苏霞在教学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她却不满足于现状,还在不断地学习,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面对成绩,她只说了一句:“我做的还远远不够,还得继续努力。”
三秦都市报商洛讯 记者闫 鹏飞
放弃机遇坚持回母校任教
(三秦都市报7月14日12版报道)
冯海燕是宝鸡市渭滨区马营镇燃灯寺小学一名教师,她从事农村教育工作19个春秋,以其炽热的教育情怀、独特的教育智慧、积极的社会影响赢得了学校师生、当地村民和社会公众的一致尊敬,是人们心目中的“最美乡村女教师”。
1
主动要求回母校任教
年毕业后,她满怀对教育梦想的憧憬和对家乡的热爱,自愿申请回到家乡当一名普通教师。自此,她把自己的人生坐标定在了献身教育事业的轨迹上。
她家住市区,起先在镇上条件相对较好的旭光小学任教。五年前,得知母校燃灯寺小学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条件艰苦,师资缺乏,教学陷入困境的情况后,她毅然放弃在城市学校发展的机遇,主动请求回母校任教。从此,简陋清寂的校舍、顽皮可爱的学生、崎岖蜿蜒的山路几乎成了她生活的全部。
因为她的优秀能干,近两年,上级领导几次提出要调她去其他学校或幼儿园担任校长、园长,但都被她婉言谢绝了。她说:“我是从燃灯寺小学走出来的,今天这里更需要我,我的根就扎在这里。”
2讲坛上的“教学能手”
从走进燃灯寺小学的那刻起,冯海燕就相信:山里一定能飞出金凤凰。
多年来,她积极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使得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她注重能力培养,带出的学生成绩优秀、品德纯洁、自我管理能力强,个个能当“小老师”。她积极创新,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开设了魔方课,组建了手工、足球、篮球、书法、绘画等课外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开展校园种植、志愿服务活动……让山村孩子享受到了优质的素质教育。她的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先后被渭滨区、高新区评为“教学能手”,年被市教育局授予“宝鸡市教学能手”称号。
3
留守儿童心目中的“妈妈”
山村留守儿童较多,这些孩子大都随爷爷奶奶生活,缺乏父母的关爱。
每逢节日或过生日,冯海燕都会给孩子带来小礼物:本子、彩笔、饼干、棒棒糖、巧克力等,再加上一个温暖的拥抱。有的学生在校生病了,她会第一时间送孩子去诊所治疗;对那个不幸失去一条右腿的孩子奇奇,她更是视同己出、精心呵护……
她热情参与过“暖春,我们在行动”公益助教活动。教孩子文明礼仪、传授安全防护知识、和孩子们一起歌舞游戏……经常有孩子情不自禁地把她叫“妈妈”。
三秦都市报宝鸡讯程风
大家都在看●南海!!各国朋友圈竟是这样的!来龙去脉,这幅漫画终于说清了
●他后悔死了!一条未打开的北京白癜风哪里医院好北京哪家正规医院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