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今日(12日)凌晨,里约奥运会男子50米自由游预赛,宁泽涛折戟而归。
连日来,关于他的讨论不断,除了高呼“颜值即正义”,谁真正去了解过他的成长故事?谁又真正想走进他的内心?他的未来会如何?
这些问题都没有满分的答案,但除了“帅”,我们想听听更多面的宁泽涛。
下文选自腾讯体育
撰文:赵宇
设计:孙天淇
南都君获授权转载
从距离自己最近的岸边爬上去,用手擦了一下脸上的水,慢慢地走向工作台。走到一半时下意识地回头看了一眼大屏幕上的成绩。取完证件后径直离开,对于身后的一池碧水没有丝毫的留恋。
米自由泳比赛没能进入决赛,50米自由泳预赛就被淘汰,宁泽涛的奥运成绩糟糕得一塌糊涂。
两次赛后的混合采访区,他都不愿意接受媒体的采访,匆匆离去。对于宁泽涛而言,里约奥运会的游泳池到底意味着什么?恐怕没人能说得清。
平时低调、内敛的他永远跟周围人保持着足够的距离。人们或许可以感知他的外表,却永远无法触碰到他的内心。米自由泳无缘决赛后,他在社交媒体上致青春,强调无愧我心。
宁泽涛似乎忘记了他曾经雄心壮志的说过:“在职业方面,我希望能在年奥运会站到游泳的最高领奖台上去。如果可以的话,希望自己30岁的时候还在游泳,仍然处在世界游泳最高水平的行列中。”
青春流逝,未来四年时光如何度过?宁泽涛或许该认真思考了。
没有人能够真正了解到
他的内心世界
“采访?这恐怕不太方便。”奥运会开始前拨通宁泽涛父亲宁锋电话时,对方语气低沉,言语里不带有丝毫温度,他强调了三遍“我也是媒体人”,连供职单位的采访都拒绝了,“我们就想做普通人。”
和父亲一样,宁泽涛出现在公众面前时也是内敛、低调,哪怕他早已成为全民偶像。他在公开场合接受媒体采访时通常是只言片语,会让人觉得这人的口头表达能力欠发达。
宁泽涛没有成名之前谦逊、低调,参加发布会时会主动起身、鞠躬对媒体说“哥哥姐姐们好”。
据游泳项目记者张宾介绍,“他其实一直都挺客气的,礼节性的东西不会少。刚开始还是挺开朗的,随意,什么话都说,不过慢慢和媒体接触多了就有了距离感。”
新华社游泳记者周欣也有同样的感觉,她表示宁泽涛刚出名那会儿不但跟媒体人客气,就连对粉丝也同样如此,“不过也时刻都保持着警戒心,谨小慎微,希望自己能够有一个尽量完美的外在表现。”宁泽涛这样评价自己的表现。
见到游泳圈的前辈,宁泽涛会很客气的打招呼。吴鹏在国家队虽然和他的交集并不是很多,但两人平时见面时他也会主动走上前去,亲切地喊上一句:“鹏哥”,寒暄几句。由于平时并没有什么太多深入的交流,这么多年下来宁泽涛给吴鹏留下的印象只有:“平时话不多。”
懂礼貌、客气,看上去文质彬彬的,这是宁泽涛给外界留下的印象。里约奥运会开始前,中国奥运代表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出征动员大会。之前一直有消息称宁泽涛可能无缘奥运会,结果他还是出现在了大会现场。他的出现立刻引来无数媒体,整个开会前的5分钟,所有记者都将相机、摄像机对准他的脸,不停地拍,其他运动员此时已被完全忽略。
面对记者们的拍摄,宁泽涛坐在椅子上纹丝不动,不拒绝,也不回应。有记者叫他转过头来对准另外一侧的相机,他也会配合,可依然是没有太多表情。脾气不好的运动员被这样一通折腾后恐怕早已开始烦躁,但他则依旧平静。
不过,日常生活中的这种“客套”把他包裹起来,表面上给人感觉彬彬有礼,但外界实际上却也很难触碰到他内心最深处的东西,始终给人一种距离感。游泳圈记者众多,但真正能够跟宁泽涛交心的,却几乎没有。很多游泳记者都表示,你或许可以感触到宁泽涛的外表,但他的内心,除了最亲近的人之外,很多人都无法触碰得到。
也有人说他在游泳队几乎没有什么朋友。不过他的教练叶瑾并不认同,“谁说的?不可能的,他跟其他小朋友们玩得也挺好的。”
关于出国训练与否
曾与教练发生分歧
宁泽涛最开始学游泳时在河南体工队训练,后来转到了海军游泳队,他在那里和叶瑾相识。由于当时年纪太小,还没资格接受叶瑾的直接训练。每次叶瑾看他们小孩训练比赛时,他都会很卖力。
叶瑾走时,其他孩子都回房间休息,只有宁泽涛一个人送教练从楼上走到院子里,再走到大门口,直到叶瑾上车了才离开。“他的确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孩子。可能有些事情别的孩子稀里糊涂的,但他的条理性却很强,也很有灵光。”叶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