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念贻
我无绘画本领,却常起绘画之心,这是过眼云烟,无法让感情为之着色。一次次举起手机面对市井,总想到老绘出一幅清明上河图。因此,我强调散文写生,或者称之为文字写生。
——张念贻
晚上回来的时候,城北雨下得正大。撑伞雨流如柱,下脚雨脚如麻。
夜市的摊点,比平日少了许多,撑起的帐篷仅有十余个,有点冷清,有点寥落。而不下雨时,无论冬夏,都会有四五十个摊点在此布阵,灯火汇集,通霄达旦。最是人间烟火,莫过街头夜市。
十余年间,因为夜班,昼伏夜出,积年累月。在西安这座城里,说到夜市,回民街、北院门不必说,和平路、乐居场也不必说,东新街、永兴坊都不必说,吃货们都知道,不知道问问出租车司机,没有不知道的。
话说回来哪个城市没有被拥趸的夜市,韩城的民杨广场,咸阳的汇通十字,前者号称“亚洲最大”,后者以“汇通面”享誉四方。热闹也热闹,寂寞也寂寞。许多年里,我坐在凌晨两三点下班的车上,透过车窗看街看灯看人,夜未央,欢声长,不像古时有打更的更夫,而在彻夜明亮的街灯下,车行西安任何一个街口路口,哪里少得了夜市的摊点。或三三两两,或十余个或几十个。城里的月光遍洒,那些都市夜归人,心热的要喝酒,身寒的酒要喝,最具烟火色的夜市,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依我夜归的路径,西安北门往北,北关十字、北梢门十字、龙首村十字,要规模有规模,要气象有气象,正宗牛肉夹馍有之,爱情麻辣烫有之,幸福串串有之,嘿吃嘿涮有之。
现在,永福路口,是我每晚归来必经的路口,是我每天必然穿行的人间烟火,汉中凉皮,渭南水盆,蓝田合络、咸阳汇通面、长沙臭豆腐、东北熏肉大饼,或者胖子炒面,阿王烩饼,李家饺子,车是四轮电动车,操作台是自制的铁架,打馍的小伙将擀杖在木质或铁质的案板上摔得震天响,胖子翻动炒锅火声隆隆,掂勺过油顶出一个剪蛋,叭地一声盖在炒面上,那家的饺子下好了,女人将盛好汁,套好塑料的碗排放整齐,男人一手拿碗,一手拿勺挨个盛来……
他们是夫妻,是兄弟,是姐妹,或是一家老小,他们出摊在城管下班之时,夜幕降临之时,忙碌一天的下班族,辛勤夜战的夜班狗,电影散场的恋人,KTV嗨完的月光族,是归客,是顾客。
今晚的永福路口,因雨冷清,因雨寂寞,不比平日市灯如昼,却依旧是令人滋味莫名的人间烟火。
张念贻简介作者简介:张念贻,年生,祖籍西安灞桥。资深媒体人,曾执教八年。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出版三部专著。曾获陕西省优秀新闻工作者、陕西日报“名编辑”、三秦都市报“名编辑”。陕西省散文学会常务理事、文艺评论委员会副主任。
更多文章,敬请期待
往期文章精选
点击文章标题即可查看相应文章
张念贻专栏
青门无故事?樱花开樱花落
张念贻专栏
青门无故事?那个卖豆腐脑的小伙
张念贻专栏
青门无故事?巷子面庄
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