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虽然没有假期,却依然值得期待。因为在这一天,冬天来了,严寒的风雪里总有一种牵绊让我们津津乐道。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窗外寒风飘雪,屋内热气腾腾。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香味让人口齿生津,夹起美味的饺子,蘸着鲜红的酱汁。慢慢品味饺子馅在嘴里刺激舌尖的味蕾,耳边响起欢乐的家人嬉戏声。这是冬日里多么温暖的一幕啊。
那么,冬至吃饺子的传统习俗从何而来呢?
冬至吃饺子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今天就是令人期待的冬至了,你一定早就在馋美味的饺子了吧。不要克制,放开了吃吧。今年冬至,你打算吃多少饺子呢。
三秦都市报|来源华播资讯|编辑
因编辑需要,部分内容参考摘录于网络。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谢谢!天天新闻资讯,时时乐享生活,更多资讯,敬请北京白癜风医院怎么走怎样治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