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现居台湾的三秦游子胡玉春吃完老孙家的羊肉泡后写下了“六十年来久睽违,几番梦中把乡回。今朝欢聚老孙家,原汁原汤没变味”。这里除了抒发游子思乡之情外,还有对老孙家历经百年依然生机勃勃的感慨。当然,这个“依然”也仅仅是字面上说说而已。因为在古都西安城里,有多少曾与老孙家饭店并肩而立的饭店酒楼,早已把自己的辉煌或平常的一生,作为一个时代的印记划上了句号。而老孙家羊肉泡不仅依然本固枝荣地飘香在繁华闹市,并且无论是在西安餐饮界的地位,还是在海内外食客心目中的声望,早已不是几十年前,包括我六十年代经常光顾时的那个“依然”了。为了让顾客吃好,吃得快乐,吃得放心,多少年来,老孙家人继续承发扬了牛羊肉泡馍的料新汤鲜、肉嫩酥香、馍筋光滑、滋味醇正的风味特色外,还着力弘扬清真饮食文化“讲洁净、严选择、重节俭”优良的传统,通过挖掘、引进和创新,不只使牛羊肉泡馍等源于传统高于传统,并且个性非常鲜明而特色突出,有着强烈吸引顾客的魅力。也许正因为如此,他们的牛羊肉泡馍,在全国小吃鉴定评比中一举夺魁。没有德,难招客;没有特,难取胜。老孙家人用自己的行动为“天下第一碗”做了最好的诠释。
老孙家羊肉泡馍的名气越来越大,生意做得越来越红,社会上也不乏一些微词:“把个平平常常的牛羊肉泡馍搞得在全国风风火火,怕是硬炒出来的。”“炒”,谁也不否认,“江山也要名人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几乎所有商品都要炒,何况全国、全球的餐饮业竞争相当激烈,不“炒”能行吗?不过,我以为前提是要有东西可“炒”。
人以店聚,店以人名。这是老孙家可“炒”的重要文化底蕴。老孙家牛羊肉泡馍既是名食,又地处城市中心,因而成了名人首选之地。就我所知,数十年来,光临老孙家的中外名人、文坛泰斗如满天繁星,难以计数,诸如于右仁、杨虎城、张学良、周恩来、彭德怀、习仲勋、江泽民、李瑞环、刘华清、老舍、柯仲平、杜鹏程、柳青、石鲁、贾平凹、陈忠实等,均品尝过老孙家的牛羊肉泡馍。他们的光临,自然为老孙家增色匪浅。
名人到此不仅仅是好吃,他们还好说、好写、好画。老孙家正好始终保持宾客围坐一起“自我掰馍”、“谝闲话”的传统方式,并备有考究的“文房四宝”,为名人提供温馨的氛围。他们来到这里,或酣饮畅叙,纵论国事大计,或高风亮节,留下千古佳话,或赋诗作画,联结友谊,尽显风流儒雅。老孙家人又将这些名人书画和留影视为无价之宝,或悉心珍藏,或装点楼厅,使名店翰墨飘香,宾朋如云,增强了老孙家的文化氛围。反过来,文化效应又扩大了到老孙家吃牛羊肉泡馍排队的阵容。南京有个小学生,暑假来西安,在姨妈的带领下去老孙家吃了次羊肉泡馍,感受颇深,回去后写了一篇作文,竟然获奖刊登于报,一下子使一二十万南京小学生乃至不知多少市民,都知道了老孙家这“天下第一碗”。显然,这不是老孙家自己去“炒”的,可它给老孙家带来的效益则是可想而知的。如果说西安饮食文化滋润着老孙家走过了风风雨雨之百年,那么前面提及和未提及的名人,乃至并不出名的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或文或画,或讲或传,使“天下第一碗”变得更加风风光光了。
上期精彩:王子辉专栏
天下第一碗(上)
本文内容节选自《三秦饮食文化刍议》(年12月出版)
王子辉简介
王子辉,西安蓝田人。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早年教书和做宣教工作。20世纪70年代后期,从事饮食文化研究和教学,先后任原商业部西安烹饪技术培训站站长、西安烹饪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和西安旅游烹饪学院院长、教授,陕菜网顾问。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终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已出版《中华饮食文化论》《周易与饮食文化》《隋唐五代烹饪史纲》《中华饮食文库·中国菜肴大典》《曲江宴与曲江春》《仿唐菜点》《素食养生谈》《五味斋杂谈》《吃喝恋》《品味谈吃》《陕菜纵横谭》《三秦饮食文化刍议》等多部著作。
编辑:赵雨凡
图片:网络
寻旺店咥陕菜,下载陕西美食地图APP,一招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