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暑假,又一届学生毕业,我利用暑假“盘点”了这三年来给学生细改过的作文,竟有四百篇之多,三十多万字,打印下来三百多页。我打算汇集成册,留作纪念。在校对时,我重读了学生的作文,一幕幕改作文的场景浮现在眼前:学生写有初稿,小组互评互改,我来升格指导……有时候我主观臆断,改变学生的写作思路,学生愤愤不平,找我理论,我们又花些许时间反复商榷,最终一篇作文从思路到语言,小作者和我都满意方才罢休。后来细算来,一篇文章最后定格最起码得花去我40分钟,我开始不知道做这件事的意义,但是教学上的那点期待又让我坚持做了下去。直至中考后,三分之二的学生都兴高采烈地告诉我,他们的考场作文用的是我改过的文章。从他们欢心的眼神中,我读懂了感激,我的内心也很自足。
我把这些文章汇集成册,定名为《与时光对坐》,既纪念了和学生磨合作文的时候所花去的光阴,又有记录他们成长的意思。也确实,我从这些文章当中(文章是按照写的先后排序的),看出了学生们日渐长大。这些文字,记录了他们在滨河的点滴岁月:初一的懵懂幼稚,看什么都那么简单天真;初二的叛逆张扬,文章中总是写与周围的矛盾;初三走向成熟,学会了反思,回望初中生活,反思自己成长。
拿着这本厚厚的样书,回忆着三年的时光,学生们成长,我也慢慢成熟;学生们有收获,我亦有收获和感动。我总感觉到自己和这一届的学生情感更深,大概是我们用文字记录下了他们的青葱岁月,记录下了时光驻足的每一个瞬间的缘故。以至于毕业后的若干天,看着一大波一大波学生要加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