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三秦都市报_都市报理念 > 都市报理念 > 赵智宝为岐山臊子面ldquo寻根

赵智宝为岐山臊子面ldquo寻根

发布时间:2022-6-29 23:56:26   点击数:
淘宝推广运营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jpm.cn/article-122749-1.html

一位七十四岁的老人,魂牵梦绕岐山臊子面,几十年如一日,潜心挖掘研究宣传和弘扬岐山饮食文化,为岐山臊子面“寻根铸魂”,乐此不疲,辛勤笔耕,取得累累成果。他就是曾任宝鸡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宝鸡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宝鸡市政协委员、宝鸡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现为宝鸡市政协文史员、《宝鸡历史文化丛书》副总编、宝鸡炎帝与周秦文化研究会学术顾问的杨青峰。

率先公开总结宣传“九字诀”

每当人们谈论起岐山臊子面,总会津津乐道其鲜明特色、朗朗上口的“九字诀”。可你知道这脍炙人口的“九字诀”是如何总结并宣传出来的?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年7月初,陕西省恢复地方风味名吃技能培训会在省城西安举办,特邀蔡家坡车站人民食堂李文治参加会议。李文治是岐山县餐饮行业的一位名厨、臊子面操作能手,他在会上讲授了岐山臊子面的来历、操作技能,并现场示范臊子面制作加工程序,受到与会代表一致好评。时任岐山县委通讯干事的杨青峰、王少波,前往蔡家坡人民食堂专程采访正在厨房操作的李文治。李文治虽已年过八旬,中等个儿,鬓发花白,但身体硬朗,两眼炯炯有神,思维清晰。他简单介绍了参加会议的情况,特别是省上能把岐山臊子面作为重要地方名吃在会上介绍让他很受鼓舞。接着,他从岐山臊子面来历讲起,称“岐山面”是“文王面”“和气面”,历史悠久,风味突出,对面、汤、味的要求很高,讲究工艺技术等。当谈及臊子面最突出的特点时?李师傅说,主要是面要做得筋道,辣子要用油泼得爨而不炝,汤的味道要突出酸,闻起来香气扑鼻,肉臊子要燷得粘而不腻,舀在碗里的面够吃一两口就行。听了李师傅介绍又现场看了他的操作,使杨青峰和王少波很受启发。回县城后的当天晚上,杨青峰夜不能寐,思绪万千,脑子里不停思索,如何把这个哺育了岐山人民三千多年的“神来之食”,“神圣之食”用简明扼要、提纲挈领的几句话概括出来,让人们易于记忆、传播和操作。他回忆起岐山人逢年过节吃臊子面的浓浓乡土情味,细心琢磨,反复吟诵,几经推敲,柳暗花明,功夫不负有心人,脑子里一下子蹦出了九个字:“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他进一步体悟到,前三个字是对面的概括和要求,中间三个字是对汤的概括和要求,后三个字是对味的概括和要求,这三个层次形象而艺术地体现了岐山臊子面内涵与外延的高度契合,包含了物质的与精神的完全统一,实现了饮食与文化的有机融合,是对岐山臊子面最为凝练最为经典的总结、提炼和升华。于是,他与王少波合作写出稿件发往《陕西日报》。7月15日,《陕西日报》第二版以《顾客又吃到别具风味的‘岐山面’》为题予以发表。迄今为止,从所能得到的资料看,这篇报道是首次公开系统宣传总结岐山臊子面“九字诀”的第一篇文章,受到各方面

转载请注明:http://www.bbyubao.com/dsbln/14201.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