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半岛记者 李兵图/资料图片
青岛的发展,需要志同道合的合伙人。开放也好,发展也好,就业也好,增长也好,结构调整也好,本质上,真正的行动者、操盘手是企业家。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家是青岛这座城市的最佳合伙人。值得欣喜的是,眼下的青岛,政府和企业越来越能想到一块,干到一块,合作到一块。
青岛全力破除民营经济发展的桎梏,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论证企业的创意,甘当“场务”,让企业唱响一曲高质量发展的主打歌。同时,在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等国家战略叠加下,“投资青岛就是投资国家战略”已经成为企业家的共识,民间投资热情持续升温。青岛,已成为全国企业家面向未来、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再出发的新平台、新风口。
11月7日,百位青岛企业家来到深圳与百位深圳企业家相聚,成立青深企业家联谊会。
拥抱青岛新机遇,民间投资增两成
12月18日,“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专项论坛在北京举办,六大项目签约落户青岛,总投资额达亿元。其中,新材料及科技金属全球数字交易平台工程项目、FCP氢能源项目、智慧城市运营及工业互联网产融平台项目等落地青岛城阳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项目落地青岛高新区,金亚控股有限公司分布式储能系统项目落地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
当下的青岛,正着力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不断拓展国际物流、现代商贸、双向投资合作、商旅文化交流等领域合作,打造长江以北地区国家纵深开放新的重要战略支点。
“投资青岛就是投资国家战略。南有深圳,北有青岛是实打实的。”阳光七星投资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吴征认为,青岛在国家开放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突出,发展前景广阔,毅然在青岛投资布局。阳光七星投资集团计划和宁德时代等公司合作建立青岛新材料及科技金属数字交易平台,掌握新材料及科技金属全球范围内的定价权及结算中心,主导以原料到材料到应用到供应链的交易话语权,项目计划落地英国海德尔公司及位速光电池等新材料等2~5个头部企业。
9月25日,盈石物流发展有限公司在深圳与胶州市签署合作协议,计划投资10亿元,在胶莱办事处临港经济区内设立智慧供应链服务体系项目。盈石是一家做智慧供应链服务的企业,需要在一个交通优势非常优渥的区域拓展企业的业务,而青岛的区位优势明显,不仅可以辐射海外市场,对内还有广阔的山东市场。据盈石集团副总裁黄林志介绍,在公司内部,他们给这个项目起了一个代号:“风水宝地”。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抓投资、促发展力度空前,据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1~10月份,全市投资总量已超过年全年水平。而这其中,民间投资成为投资的主要支柱,占全市投资总量的五成以上,是推动全市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1~10月份,全市民间投资在建项目个,同比增加个。完成投资增长20.9%,高于全市投资增速3.6个百分点,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为62%。
备下“精饲料”,“独角兽”井喷
年,美国种子轮基金Cowboy Ventures创始人Aileen Lee抛出了“独角兽企业”的概念,指代那些具备发展速度快、数量稀少且是投资人追求目标等属性的创业企业。
长城智库合伙人徐苏涛介绍,独角兽企业需要同时具备三个特征:创办不超过10年;获得过私募投资且未上市;估值超过10亿美元。由于独角兽企业具有自成长、平台化和生态化的内生发展动力,从而能够助力当地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能够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因此,独角兽企业数量的多寡,成为衡量一个区域或者城市创新创业生态和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
在年之前,山东竟然没有一家独角兽企业,而这个大写的尴尬最终被青岛打破。
年5月9日,《年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出炉,青岛日日顺物流、聚好看、杰华生物、伟东云教育4家企业入围此榜单。“一般认为,拥有4家独角兽企业的城市具有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这也证明了青岛过去在创新创业生态营造、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寻找新爆发点方面取得不俗成绩。”徐苏涛说。
在实现了零的突破后,青岛在年内实现独角兽企业的“扩军”。12月18日,全球独角兽企业强大会在青岛召开,现场发布的《全球独角兽企业强榜单》中,少海汇和中加特电气为新增的独角兽企业。青岛独角兽企业数量位列中国北方第二位,全国城市第七位。
“青岛的企业具有一个特色,是大多都依托制造业,或具有制造业的背景。”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局长高善武表示,这一特点非常难得,使得青岛的独角兽企业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同时在成长性、引领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未来,青岛独角兽企业的培育方向也将着重依托制造业。到年,青岛计划培育出10家独角兽企业。”高善武说。
日前,由全球INS大会研究院联合经济观察报政研院、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优客工场等机构发布的“年中国瞪羚企业数据报告”显示,青岛以家瞪羚企业跻身全国城市十强。
瞪羚企业是指成长性极好、创新性够强的高新技术类企业,如同动物界中的瞪羚羊一般善于跳跃和奔跑。瞪羚企业的标准通常为:成立时间在十年以内;必须高新技术企业;排除大型央企、房地产企业以及部分资源垄断性企业;年增长率不低于20%或上一年度总收入不低于0万元。
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的爆发式增长,正是青岛民营企业创新活力迸发的生动写照。青岛准确提出“要想聚人,先要聚钱,用资本的力量撬动人才集聚,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理念。今年5月份,青岛成功举办了全球(青岛)创投风投大会,出台“青岛创投风投十条”政策,设立总规模亿元的科创母基金,首期亿元的基金已经开始运营。截至11月末,青岛在中基协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达到家,备案私募基金只,实缴管理规模亿元。
在1~10月份的投资中,新经济成为一大特色,青岛“四新”经济共有在建项目个,同比增加个,完成投资同比增长38.5%,增速比前三季度提升4.6个百分点,对青岛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76.5%。眼下,正在有更多的基金,更大的基金,更有实力、经验与全球视野的基金,在青岛对接落地。青岛为正在成长中的“独角兽”和“瞪羚”的企业“备料”,以新经济投资大力助推新旧动能转换。
政府甘做“场务”,企业勇当“名角”
青岛人对这座城市的爱恋是出了名的。爱之深则责之切,对于青岛的发展步伐放慢,导致一些追赶者跑到前面去的现象,青岛人很着急。痛定思痛,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
无须讳言的是,这与青岛的发展理念和视野没有跟上有很大的关系,这其中既有干部的原因,也有企业家的原因。政府对产业的谋划,展望新产业、展望全球发展的趋势,规划新产业的引领投入政策不及时、不鲜明,在规划的层面上多,落地的层面上太少。企业家的全球化视野还有差距,对世界潮流、产业发展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