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李自牧年参加革命,去世后留下90本书籍,其中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组织发给干部的学习材料,还有一些当年的老照片老邮票。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我将这些遗物按照当年物品的属地分别捐赠给了河北省档案馆、张家口市档案馆、承德市档案馆和天津市滨海新区档案馆,作为历史的记忆永久保存。”提起父亲,南开大学退休干部李小芹满怀深情,而她捐赠给河北省档案馆的红色档案,为我们讲述了那些艰难的岁月里,无数革命者为民族独立、人民的自由和幸福所做的艰苦卓绝的努力。
李自牧年摄于张家口女子中学
“雄赳赳气昂昂的八路军让我觉得中国有救了”
据李小芹介绍,父亲李自牧原名李香国,年出生在唐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因家境贫困,11岁才在父兄的努力下得以进入村里的初小读书。李自牧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高小毕业后考入管吃管住、不交学费的唐县简易师范学校上学。年7月,李自牧毕业后被分配到唐县南关小学任国文教员。
年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日寇占领了平汉铁路。“9月下旬,国民党唐县政府的县长仓皇出逃,一时间城乡逃兵乱窜,匪患四起。正当这时,传来了平型关大捷的消息,紧接着八路军来到了家乡。”多年以后,李自牧跟女儿回忆当时的情景,“看到八路军师骑兵营的队伍经过村子,雄赳赳气昂昂地自西向东开去,我真是高兴极了,激动地流下热泪,中国有救了!”
八路军在唐县各村贴标语、开大会,动员人民群众积极抗日,热火朝天的场面感染激励着李自牧。他毅然决定参加革命。
年,李自牧(前排左三)与当时的市教育局长、教职工和张家口女子中学毕业生合影
无论多大困难都没动摇过抗日的决心
参加革命后,李自牧对待上级组织分配给他的每一项工作都全力以赴,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没有被吓倒过。“不管是敌人频繁残酷的大扫荡,还是吃高粱、黑豆、谷糠、树叶,或是家庭困难等,都没有动摇过我抗日的决心和意志,我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要跟着共产党抗战到底,革命到底,这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多年后,跟女儿说起当年的革命经历,李自牧的语气仍然十分坚定。
“父亲晚年曾对我讲,抗战八年,日军每年都有几次大规模扫荡,小规模出兵骚扰则更是家常便饭。最艰苦的是年,‘五一’大扫荡历时十天;秋季大扫荡历时三个月;紧接着12月又进行冬季大扫荡。日军所到之处实行杀光、烧光、抢光,无恶不作,灭绝人寰……”李小芹说,“那时唐县设有特务机关,汉奸、特务和告密者设法收集八路军的情报,突袭八路军驻地,防不胜防。”
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在李自牧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年,77岁的李自牧患脑溢血,昏迷中喃喃地说:“鬼子要来扫荡了,快抓紧时间抢收粮食!”五十多年前的陈年旧事竟然在脑海中重新闪现!惊叹之余,李小芹查阅了相关历史资料,“在反扫荡中,为适应斗争形势需要,增设边界县定唐县,春天发动群众抢耕、抢种,秋天快收、快打、快藏,实行坚壁清野,不让敌人得到一粒粮食……”李小芹感慨地说:“父亲年6月至年6月恰好在定唐县政府工作,估计是当时指挥老百姓抢种、抢收的紧张焦虑情绪嵌入了大脑,多年以后才有了‘情景再现’。”
多年后还对边区的教育津津乐道
在晋察冀边区,李自牧主要做教育工作。他的家中一直保存着当年的学习资料,其中有年教育阵地社出版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教育界的英雄模范》和年特委宣传部油印的《宣传鼓动工作手册》,还有年冀东行政公署教育厅印的《晋察冀边区小学暂行规程草案》。年,李自牧的女儿李小芹将这些资料捐赠给了河北省档案馆。
在已经泛黄的《宣传鼓动工作手册》中,记者见到了关于边区教育的文字:“尽可能地恢复或重新建立各地小学校,达到每村有一个初级小学校,每乡有两个中心小学或模范初级小学,每个中心区有一个两级小学或完全小学,以建立广泛的小学网……社会教育方面,开办各种民家学校、夜校、识字班……政府应提高用于国民教育方面的经费比例……”
在李自牧保存的年的《教育讲义》油印本中,有一篇《新民主主义方针指导下的老解放区人民的文化生活介绍》的文章,详细记述了边区小学的情况:“无论贫富、人人都上学,都不交学费……他们没有校址,在露天上课;缺乏桌椅,自带板凳;缺乏石板,用瓦片代替;村里有炮楼,到村外去上课;不能集体上学,便分散学习。他们一面学习,一面生产,同学们集体种菜园、开荒、耕地、栽树、养鸡、开渠、编织、纺线,大家都争当劳动小英雄和学习模范……他们还积极地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如募集、慰劳、宣传、送信、站岗、放哨。他们在对敌斗争中曾破路、填沟,救护伤兵、掩护干部、迷惑敌人……
“父亲每每提起当年解放区的教育总是津津乐道。”李小芹对此印象深刻,“文化是人民大众革命的有力武器。发展人民的文化教育事业是千秋大业,父亲能在这个领域为国家做出贡献,作为后代的我亦感到骄傲和自豪。”
一生保持艰苦朴素的习惯
年1月塘沽解放,李自牧跟随冀东的干部进入天津。曾任塘大区政府秘书主任、塘大(塘沽)区副区长、塘沽区区长等职务。
“听母亲说,父亲工作不分昼夜,尤其是遇到恶劣天气,他整宿都在办公室指挥相关部门了解渔民出海情况,如渔船有危险,及时派人全力以赴设法营救。由于常年骑自行车下基层,父亲穿的靴子(上级发的)的鞋底都被自行车的脚镫子磨出一条深沟。”回忆起父亲忘我工作的状态,李小芹钦佩不已。
“父亲一生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习惯,一年四季喜穿四个口袋的蓝色中山装,脚蹬一双老式圆口黑布鞋。穿破的衬衣补了又补,母亲劝他买件新的,他总是说:‘割舍不得’。”李小芹回忆,“只有出席重大活动时,他才会换上呢子中山装和黑色皮鞋。待活动结束,这套‘行头’又被放入壁柜珍藏起来。”
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周年,距离李自牧去世已经28年了。斯人已逝,但他的女儿李小芹一直保存着父亲当年的遗物。据李小芹介绍,父亲的遗物中一共有九十本书籍,这些书籍大部分是纸张极为粗糙的简易铅印本,也有难得一见的油印本。如今,这些老书籍、老地图、老钱币、老邮票、老照片已经成为弥足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
从去年年底到现在,李小芹一直忙着整理这些遗物,并按照当年物品的属地分别捐赠给了河北省档案馆、张家口市档案馆、承德市档案馆和天津市滨海新区档案馆。“档案是历史的记忆,能帮助国家做一些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我感到很欣慰。”李小芹动情地说。
(燕都融媒体记者卢伟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