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三秦都市报_都市报理念 > 都市报历史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要作者胡福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要作者胡福

发布时间:2025/4/15 13:34:29   点击数:

封面新闻记者李佳雨林珏瑶

年1月2日,封面新闻记者获悉,年5月11日《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主要作者、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胡福明,于今晨因病去世,享年87岁。

1月2日中午,封面新闻记者拨通胡福明家属电话,对方一度哽咽,向记者确认了胡老因病去世的消息,“暂时还没有后续的安排。”

胡福明与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曾数度结缘,谈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胡福明在年曾接受封面新闻专访表示,“没想到会有这么大反响”。

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篇文章是为历史转折服务的

这篇引发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的文章,医院的走廊。

年,改革开放40年,也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40周年时,胡福明曾接受封面新闻专访。

胡福明回忆说,年2月7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联合发表了一篇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在这篇社论里提出了“两个凡是”的论调。

在当时的胡福明看来,这种说法简直“不可思议”。他表示,思考良久后,他决定批判这篇社论。“我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只有笔和嘴巴两件武器,所以我决定拿起笔来。但我没跟同志们商量,决定一个人写,文责自负,一人做事一人当。”

年7月初,胡福明把文章的主题、结构确定下来。当时他的妻子因查出肿瘤,医院手术。为了照顾妻子,他只得上午到学校讲课,医院进行陪护,医院过夜。在医院的走廊里,他找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和《毛泽东选集》里关于实践的理论论述,前后找了近20条。

年8月下旬,文章写好了。“我仔细阅读、排列后,开始列提纲,写了多字,过了一周,妻子出院,我继续在家写,前后修改了三次。”胡福明拟的题目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有字。公开资料显示,后来其他一些同志参与进来,这篇文章数易其稿,最终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题,于年5月10日在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上发表,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文章的形式公开发表,新华社当天转发全文,《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也于次日全文转载。

回忆文章出炉的前后,胡福明在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文中的观点并不是我的首创,只是由我在一个特殊的‘时间点’把它写了出来。没想到(当年)文章发表后会有这么大反响,真是万万没有想到。”

他认为,这篇文章是时代的产物,是为历史转折服务的。

谈华西都市报:

它是改革开放的产物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和胡老几度结缘。

年4月29日,胡福明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的采访。同年5月21日,华西都市报在头版刊发对胡福明的独家专访,作为“致敬40年”大型专题报道的开篇。

当时,胡福明在收到样报后,给记者打来电话,纠正了文中一处细节的用词,同时也希望能够把后续的报道都给他一份。

报道结束后,华西都市报将“致敬40年”的40篇专访,重新进行编辑,交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将图书定名为《大转折——致敬改革开放40年》。

年10月份,图书出版。11月13日,封面新闻记者将图书送到胡老家中,并介绍了图书的出版情况。看到样书,胡老说:“你们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封面新闻记者发现,胡老家中,保存着华西都市报出版的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特刊。

胡老家中保存着年华西都市报出版的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特刊

这份特刊出版于年3月24日,分为“改革开放元年”“思想解冻”“命运转折”和“风起云涌”四个篇章,有关胡老的文章,出现在“思想解冻”的专题中。

这份特刊在胡老家中被珍藏了十年。得知华西都市报是中国第一张都市报,胡福明曾评价说,“华西都市报是改革开放的产物。”



转载请注明:http://www.bbyubao.com/dsbls/16450.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