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在产业和空间中发挥着连接作用,对全球城市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根据交通、产业和空间协同理论,资源型产业形态指向铁路、水路运输,资本型产业形态指向以高速公路主导的综合运输,信息型产业形态指向以航空高铁主导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从国际经济竞争的内容与形态来看,国际航运中心将经历发展和衰落的过程,而大型空港枢纽将成为全球城市的必备条件。中国的中心城市要发展成为全球城市,关键要解决好以下问题:重大交通设施在城市空间上与产业集群、城市群的互动发展;区域交通网络如何支撑中心城市对城市群带动引导,促进区域合作与分工;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与城市产业升级、功能组织的协调推进等。
从交通对产业的支撑作用来分析,港口运输对应的是重化工业、基础产业,航空运输主要支持高新产业、现代服务业,高速铁路系统是商务金融、综合服务业的重要支撑。广州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城市空间结构的困局。如珠三角主要城镇和产业均集中在广州市以南,沿珠江东岸发展带向南扩展;重点发展方向是向南部南沙地区扩展,而机场选址广州北部,与地区城镇空间结构和产业布局互动支持协调困难;广州重大基础设施以主中心城区为中心,南北向对称布局,而且轨道网集中主中心城区,对南沙和北部副中心城区支撑较弱,特别是对机场所在地区支撑不足。
一个城市的命运是由当前最新的交通方式(空港+高铁代表综合交通枢纽)所决定的。广州正在由商品贸易为主的早期开放模式走向全面开放,航空运输和轨道交通在未来的转型升级中将越来越重要,应加强轨道交通对南北狭长的城市空间结构(机场到南沙超过80公里)的支撑引领,重视大型机场对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战略性作用,将北部机场地区视为广州城市发展的战略空间。
文章来源:中国城市中心
作者:张国华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