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三秦都市报_都市报理念 > 都市报历史 > 重磅自豪果乡瓷都魅力印台今

重磅自豪果乡瓷都魅力印台今

发布时间:2018-6-5 17:30:49   点击数:

编者按:1月30日,《陕西日报》刊发“根植陶瓷文化土壤打造共建共融典范”专版,《三秦都市报》刊发“印台苹果在大上海红了——铜川市印台区发展苹果产业综述”专版,同一天省级两家媒体刊发印台区系列稿件,为该区转型发展追赶超越营造了良好氛围,今日全文转发。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使命当有新作为。在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到实践中,为新时代印台追赶超越转型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陕西日报:根植陶瓷文化土壤打造共建共融典范

“依山排布,层层叠叠,状如蜂房”,五彩斑斓的罐罐垒墙错落有致,富有油画效果的瓷片铺路,极具观赏性,被誉为“脚下的艺术”。陈炉古镇因“陶炉陈列”而得名,烧制陶瓷的历史可上溯到年前的北周时期,至今连绵不断,堪称“北方青瓷之都”,是耀州窑唯一遗存的“炉火千年不绝”的烧造基地,被誉为“东方古瓷巨镇”的活化石。

年铜川耀州窑陈炉窑址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陈炉窑民间手工技艺)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陈炉镇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年陈炉镇被列为全省30个旅游文化古镇和省级33个旅游特色名镇。

  

传承陶瓷技艺做强主产业

陈炉古镇烧造陶瓷的炉火多年来灼灼不息,陶瓷产业历史悠久,已经成为陈炉镇的主导产业之一,是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千百年来,陈炉人民祖祖辈辈以陶瓷为业,从陶瓷坩土开采、运输、初加工到陶瓷制作、烧成、销售,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近年来在陶瓷艺术家协会的带领下,目前,陈炉镇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2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8人,市级工艺美术大师16人,研发陶瓷新产品20余种。另外,陈炉镇拥有稀缺的紫砂资源,现已有两家紫砂研发制作企业投入运营生产,年产量2万余件。除陈炉陶瓷总厂外,全镇现有个体私营陶瓷作坊15家、陶吧7家、服务商铺32户,年产量近万件,产品以工艺瓷、日用瓷为主,种类主要包括黑釉剔花和青釉剔花等系列,从业人员余人,陶瓷加工运销年均产值达余万元。

  

特色美食让游客流连忘返

  陈炉的饮食文化也有独到之处,种类多,讲实惠,味道以酸、辣见长,有饸饹、泼面、搅团、软面、驴蹄子面、锅盔等,最具有特色的菜肴有豆芽、豆腐、龙柏芽、猪头肉等。受制陶的影响,锅盔酥脆可口;驴蹄子面筋而韧;饸饹以“稀、煎、汪”著称;豆芽肥嫩,龙柏芽清香;即便是一种面食,它也是陶工用揉团泥的功夫做来的。

  众多美食中,不得不提的是龙柏芽,因为龙柏芽独爱陈炉这块宝地,仅在陈炉生长,最大采摘地在东山、立地坡和马科,初春季节采摘新出的嫩芽嫩叶,用开水煮过,在凉水中浸泡,调制为菜,清气回肠,有健胃消食、益中补气之效用,千年以来,这一传统野菜已成为陈炉家家户户必备食材和待客佳肴珍品。近年来研制的新产品龙柏芽茶,经专家鉴定有降血压血脂的功效,深受大众喜爱,并销往全国各地。

  陈炉古镇积极做好旅游纪念品的研发制造工作,重点打造陶瓷、龙柏芽、陈炉醋、干杂果等旅游纪念品,充分展示陈炉民风民俗,增强游客的融入性和体验感,使这些具有浓厚陈炉地域特色的产品真正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   

陈炉奇石成为古镇新名片

  陈炉奇石因产于陈炉镇而得名,陈炉石通体黝黑、温润细腻、油质光亮、图案灵动、变幻莫测、气韵高古、极具汉唐风韵。它有金属之音,清脆悦耳,余音悠长。欣赏陈炉石犹如穿越洪荒,倾听远古的呼唤,触摸古老的文明,感受高原黄土赋予的古朴与厚重。陈炉石可分为画面石、纹理石、珍珠石、文字石、造型石、色质石、生物化石等七类,具有极高的文化收藏价值,已成为陈炉古镇的又一张新名片。

  截至目前,陈炉石在阿拉善、北京、上海、武汉、重庆、深圳以及宝岛台湾等各大赏石博览会及法国、意大利等地频频亮相,已荣获各类荣誉项,其中,获得金奖45枚。陈炉石已成为赏石界的新贵,登上了《土地资源报》《宝藏》《中华奇石》《鉴石》《石友》《图纹石》《奇石研究》《大艺术》等赏石媒体。下一步,陈炉镇将着力从资源管控、品牌保护、宣传推广等方面持续用力,将奇石业引上正规化和产业化的发展轨道,打造奇石苑,让奇石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途径,将陈炉石打造成印台、铜川乃至陕西的又一张亮丽名片。   

根植历史文化发展旅游观光

  用文化的标尺丈量陈炉,才深知他的博大与精深;用旅游的眼光审视陈炉,才能感悟到他的情趣与价值。国家文物局领导年来铜川考察时这样评价陈炉:“世界经典、中华瑰宝、日渐升值、前途无量。”

  在绵延年的历史长河中,炉火生生不息,陈炉镇积淀了深厚的陶瓷文化土壤,其陶瓷文化的民间性、历史永久性、可观赏性和不可替代性,以及富有地域特色的风土人情,涵养了文化旅游的丰富内容和特点。这里还曾是一片红色的土地、英雄的热土,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以来领导同官县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活动中心,是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年2月6日,贺龙、关向应率部移驻陈炉镇。贺龙居住在镇中的县立第二高小(原清凉寺旧址),他们在这里建立党的组织,成立“工人抗日救国会”,改良瓷业。年3月8日,在陈炉镇上街梁姓家里的“静守堂”里,召开了红二方面军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此外,陈炉还发生过著名的军台岭战役。

  重现历史记忆,留住文化乡愁。陈炉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坚持景区建设保护为先、正本清源、传承为重、强基固本,努力打造古朴自然、特色鲜明、文化厚重的人文景区。不断加快古镇的保护与修缮,科学制定景区建设推进步骤,努力打造精品工程。坚持把旅游环境与服务功能提升作为景区建设的首要任务,做美旅游环境,做精景区管理,做优景区服务,重视游客体验,强调服务细节,用心用力推进优质服务,突出细节提升景区旅游环境。通过连续成功举办陈炉古镇陶瓷文化旅游艺术节,陶瓷文化交流研究和宣传展示不断深入,进一步提升了“全省旅游特色名镇”对外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年,陈炉古镇共接待中外游客达70.59万人次,同比增长1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29亿元,同比增长27.6%。窑神庙、戏楼、自来水供水等项目已投入使用,民宿客栈、游客服务中心等项目正在建设当中,陈炉陶瓷写生基地和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即将开工建设,为走好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对接互动,实现区域发展共建共融搭建平台。

来源:陕西日报

三秦都市报:红了!红了!印台苹果在大上海红了......

 

印台区,上海市,一个在西一个在东,一个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市,一个是中外闻名的大都市,反差颇大,且相距上千公里。但是,近两年来,这两个地方的许多人却你来我往的,联系十分紧密,还结下了不少的善缘。让他们结缘的“媒人”只有一个,那就是印台的苹果。从年开始,小印台的大苹果以靓丽的身姿登上了大上海果品市场的舞台,红红火火地“舞”了起来。数字为据,印台苹果年在上海市场销售2.1万吨,年销售5.5万吨。仅上海一地的销量就占到了印台苹果总产量的五分之一,成效喜人。近日,在铜川市印台区果业局采访,该局的王军武局长等人给我们讲述了印台苹果的“前世今生”和近几年印台区大力发展苹果产业的情况。

 

印台苹果的“前世今生”

  王军武说:“我们印台是世界苹果最佳适生区,已有70年大面积苹果种植的历史。印台区位处北纬35°,属于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充足,土壤深厚肥沃,海拔高,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满足了优质苹果生长的七项指标。结出的苹果果形端庄、色泽艳丽、酸甜可口,被誉为‘中华名果’。印台区是上世纪70年代国务院最早确立的中国优质苹果的外销基地,是全国唯一的出口导向型鲜苹果生产基地,年被评为全国果蔬产业优质农产品10强区,年被评为全国现代苹果产业30强县,陕西省绿色苹果基地创建先进区,也是全省苹果基地县。年,印台区苹果产量25万余吨,产值接近12亿元。截至目前,印台区果农人均苹果纯收入连续5年超万元,占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印台的苹果产业已成为全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最直接、最可靠、最稳定的产业。苹果是我们印台农民脱贫致富的‘金果果’。”

  据了解,多年来,印台苹果的品牌效应不断放大,先后荣获陕西省果业“创新奖”,“水果提质增效先进区县”,全省“苹果绿色基地建设先进单位”,上海市优质苹果种植基地等荣誉称号。印台苹果先后40余次荣获部、省级优质农产品奖,曾被国务院选为国宴用果,出口东南亚和欧美市场。他们首创的《印台苹果标准综合体》及《印台苹果老果园改造技术规程》获得年第24届中国杨凌农高会后稷特别奖。

  目前,印台区苹果种植面积已达30.8万亩。其中,10.4万亩果园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7亩通过中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亩通过欧盟标准认证,印台区苹果的标准化管理水平已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被农业部誉为“从印台走出的中国标准”。

  

要让印台苹果成为奢侈品

  作为有着“果业大省”之称的陕西,历来以出产优质苹果闻名。坊间也有“中国苹果在陕西,陕西苹果在铜川,铜川苹果在印台”的说法。印台苹果品质好,但在种植面积及规模上不及国内其他地区。对此,印台区委区政府对苹果产业重新进行了定位,要大力发展精品果,走高端市场的路子,目标是要让印台苹果成为奢侈品。但印台人明白,要种出一等一的精品果,大自然的馈赠只是前提,最终还是要取决于技术与管理。

  年,在遭遇了严重的干旱天气,印台苹果的商品率与年相比,保持持平,这都得益于技术上的支撑。近年来,印台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果业立区”战略,决心做大做强苹果产业。全区果农通过多年的培训和实践,标准化生产已经成为习惯和自觉。从施肥、修剪、套袋、病虫防治等方面都形成了标准化的体系。而且果农们都想把苹果种好,种出绿色有机苹果,让苹果卖个好价钱,脱贫致富奔小康。

  年印台区出台了《印台苹果标准化综合体》规范体系,其中《印台苹果老果园改造技术规程》是全国唯一的行业标准。此举规范了印台区苹果的标准化生产,对印台苹果产业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为了发挥乡土人才的作用,年,印台区启动了“百优”果业技术员网格化管理体制,制定了以“百千万工程”为主体的技术示范带动工程。即百名果业乡土优秀人才示范带动千名果业技术骨干,千名果业技术骨干带动万名以上果农增收致富。通过区、镇、村三级推荐考核,选聘名“百优”果业乡土人才,上联区园艺站、所在镇办,下联包联技术骨干、周边果农贫困户。建立了自上而下、分层次、多渠道的果业人才队伍,培育了一个新型农民果业技术培训体系,疏通了技术服务渠道,不断地提高技术员队伍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实现了年均培训果农3万人次以上,为全面推动印台果业发展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

  

印台苹果在大上海“红”了

  印台苹果被称为“皇帝的女儿”,是印台人的骄傲。苹果,作为印台区的农业支柱产业,承载了印台农民增收致富的梦想和希望。“皇帝的女儿”要嫁好。把品牌做大做好,对印台苹果产业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对此,印台区委、区政府有着清晰的认识和正确的举措。

  近年来,该区对印台苹果的品牌和包装进行了整合,申报了印台苹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加大了对印台苹果的推介宣传。在全国一线城市以及物流较集中的地方进行推广和宣传,在一些大型水果集散市场设立了印台苹果品牌专卖店。仅年,就在全国多个城市举行了8次大型苹果推介活动,并参加了农业部、陕西省政府、陕西省贸促会以及铜川市政府举办的13场果品宣传推介活动。每次活动,区上主要领导都前往参加,为印台苹果宣传推介站台助威,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活动扩大了印台苹果的品牌效应。年,经过多方研判,印台区看准了上海市场,决定倾力打造上海市场,让印台苹果先在大上海“红”起来。

  铜川市印台区果业局信息股股长董梦艳向我们介绍了印台苹果进入上海市场的一些情况。她说:“我们认真考察调研了上海果品市场,先后对接和参观了上海西郊国际农产品批发市场、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上海进口水果节等农业市场领域的龙头企业,参加和组织了一系列的宣传推介、洽谈活动,为印台果品营销主体向立体化、纵深化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础。”年9月、年9月,连续两年,在上海西郊国际·农产品展示直销中心举办了“陕西铜川·印台苹果(上海)招商推介会”,对印台苹果进入上海市场起到了极好的宣传推介效应。

  “首届推介会,我们当时邀请了余家企业领导参会,但一下子来了大约名,当时的那个场面我们都感到吃惊!”董梦艳回忆说。推介会现场,人头攒动,果色耀眼,果香扑鼻,来自上海的多位客商围满了整个印台苹果展台。“印台苹果皮薄水分多,好吃!”上海果品行业协会秘书长袁亚祥先生说:“年,全国各地在上海举办的16场次推介会中,印台区推介成效最显著,印台苹果品质最好”。

  在印台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两地各方人士的共同努力,印台区的一些果品销售企业与上海市的一些果品销售龙头企业签订了多项合作协议。这标志着印台苹果已规模化地正式进入上海市场。年,上海市果品行业协会将印台区确定为“上海苹果采购基地”;年,又将印台区确定为“上海苹果种植基地”;年,印台区被上海市果业行业协会吸纳为苹果专委会主任单位。会上,上海市果品行业协会会长张春华对印台苹果赞不绝口。他说:“我们之所以确立印台果业为苹果专委会主任单位,就是看中了印台苹果优良的品质和过硬的标准。”这一系列的举动,将对印台区果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和巨大的影响。

  

招蜂引蝶的“金果果”引来上海“金凤凰”

  印台人在夸赞印台苹果皮薄水多,甘甜爽口的时候,常会说“我们的苹果切开以后会引来蜜蜂呢!”事实确实如此。这里要说的是,近两年,印台苹果与上海结缘后,还引来了上海的“金凤凰”,一些上海企业家纷纷前来参观考察,投资办厂。

  年以来,印台区在主动出击上海推销印台苹果的同时,也经常邀请上海相关方面的企业人士来印台参观考察。交往中,在上海市果品行业协会和上海市肥料行业协会的大力支持下,上海的一些客商不但相中了印台苹果,也看上了印台区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发展前景。董梦艳说:“年以来,先后已有5批50余家上海果商以及其他相关企业来印台区进行考察,有多家大型企业正在洽谈中。其中,两家已准备于年下半年进行投资。目前,在印台区注册的上海禾绿生物有机肥有限公司陕西分公司的生物有机肥生产线建设项目已经开工建设。”

  在谈到果业与农民脱贫致富的关系时,王军武说:“产业脱贫是一条必经之路。印台苹果是印台区果农脱贫奔小康的支柱产业。这两年,印台果业紧扣‘四化标准’,积极扶持、壮大苹果贮运、加工、种苗等果业企业、合作社的发展。着力打造了20个涉果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扶贫示范点,形成了果业产业脱贫的特色模式。”目前,印台区已培育了由龙头企业主导的“晨光模式”、产业基地主导的“鑫鑫兴模式”、果库贮销带动的“五顺模式”、农业园区引领的“津樱模式”、学习培训引领的“绿健模式”等示范样板。实现带动贫困户户,贫困人口人;累计完成土地流转.3余亩,劳务用工人;果业产业示范带动贫困户户,面积.5亩。把果区变成景区,把田间变成车间,形成了政府引领,企业、合作社主导,贫困户及时跟进的果业产业脱贫格局。可以说,印台苹果为印台农民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理想,插上了助力腾飞的翅膀。

来源:三秦都市报

赞赏

长按







































皮肤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北京治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bbyubao.com/dsbls/7953.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