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姬娜
陈柏走了!
从此,世间再无陈柏股评。
中午,同事电话中传来噩耗,我惊呼怎么可能,几天前上班还碰见了呢!
脑溢血复发。五个字,阴阳两相隔。
对炒股的人来说,陈柏很熟,陕西证券类新闻节目主创者之一、著名股评人!曾于年办起第一个由陕西本土人士主持的股评专栏节目——周末股市点金。
我不炒股。但,他曾是我从业7年半的部门副主任。
时至今日,我经常和即将步入社会的实习生们交流,年轻人初入职场时,能遇到一个好领导,那就是天大的福分。
我就是如此。
年,大学毕业的我成为报社经济新闻部一名记者。陈柏是部门副主任,主任是李亚军。
对于陈柏的传说,早有耳闻。单身,拥有不菲家产的股票股评专家,这些一度在传媒圈被过度解读。
当然,我最 陈柏是三秦老社会生活部的人,后来叫经济生活部。我大学毕业到三秦报到,办公室的桌子就是陈柏帮着抬的,他穿一件米黄色缎子衬衫,高大,长发,油面,微胖,沉默。但随着相处时间长了,才发现他其实是个热闹人,特能说,当时社会部三宝:卢萌的段子陈柏的嘴,李亚军的铁腿满地飞。印象最深有一次在办公室说嗨了,陈柏挥舞着大手说我四十岁以前不发就跳楼!后来到编辑部又做同事,印象陈柏喜欢美食,应该是四川人的底子,一次部门一起去石泉水库玩,看见他油乎乎地从人家宾馆厨房钻出来,一问,说是去厨房指导了一下工作。当天晚上,我们把桌子抬到半山腰江边一个亭子上吃饭,晚风习习,大江辽阔,好吃啊。离开报社后,很少见了,见过一次,巨瘦,贴墙走,不打招呼,沉默,换了一个人一样。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对陈柏的理解,赵良的认识可能是最准确的:在一个投机市场上试图勤劳致富。想想的确挺拧的。陈柏走了,但记忆犹存,他走还是不走,那些记忆都在那里,除非,我们也走了。
万波:
在证券业,在股评界,在传统媒体的理财版面,陈柏曾经是一面旗帜,猎猎飘扬。作为同事的陈柏,谦逊低调,与人为善,生活恬淡。他标志性的笑容深藏了智慧和洞察。他的人生虽然有缺憾,但曾经光彩夺目,足以用烈度和强度胜过长度,以空间超越时间,以身后的悠长弥补生前的短暂。他的离去,对老三秦这个集体的完整是个巨大的损失,也提醒我们其中的每个人,珍爱生命,珍视生活,珍惜彼此一一谨以此文祭陈柏。年7月2日写于手机
郭靖
我和陈柏不是很熟,记得在很久以前,报社买了民生的原始股票,当时我们谁都不会炒股,就跟着陈柏到股票大厅,他夹着包走在前面,我们像小跟班似的围在他身边,他看着大屏幕小声说道,“可以走了”,我们都茫然的看着他,你让我们现在就走?他笑笑说,我是让你们现在就可以把股票变成钱了,不是让你们现在回家,那次是我们在陈柏的指导下在股票市场上赚的第一桶金。
王朝阳:
当年在编辑部,陈柏说不到五年你就可以开车回去了。我说不可能,夏利都二十万呢,咱们这点儿工资。陈柏说,你工资可能没涨多少,夏利就成五万块钱一个了。我对汽车的梦想是从这儿开始的。
杨晓波:
当年包括在我和卢萌的宿舍,陈柏是常客,大家一起玩很开心,我离开三秦再未谋面,没承想一下成了故人,人生太残酷!
霍长吉:
陈柏在三秦与我一同工作20多年,说走就走,太不够意思。前几天还在三号楼大门相遇,今天就传来噩耗,实在不敢相信。想起当年三秦创刊时我们一起奋战的日夜,感慨万千,一语难表!
学者评论家资深媒体人
专著《帝王的隐秘》
惊闻陕西证券类新闻节目主创者之一、著名股评人、三秦都市报我的同事陈柏先生溘然长逝,心中哀痛不已。
往事依稀,泪眼朦胧。陈柏性格内向,与人多划界交往,显得孤僻,可一旦觉得对方是个能够交心的朋友,便干柴烈火,私下里聊起来也是烈焰熊熊或一江春水。
我与他,还有当时陕西经济广播电台的王牌主持人于阗(本名田跃),曾于年办起第一个由陕西本土人士主持的股评专栏节目——“周末股市点金”。
为此,我在年三秦都市报《千年世界百年陕西》千禧金版中留下了《古城股潮》的一段文字;年我还在《新西部》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忐忑不安就是你的命运——股民陈柏素描》。现将一篇文章重新发表,以示对陈柏的悼念。
年7月1日22时15分,
陕西日报社一号楼二单元门前,
送别陈柏的最后时刻
《三秦都市报?千禧金版》封面
刊载此文的年第六期
《新西部》杂志版样
·生存方阵·赵良
中国股市又到了一个重要的时期,这是一个个股股价大变动大分化的时期,也是重新洗牌、财富重新分配的时期。当了十年股民的陈柏告诫大家:睁大你的眼睛,看着机会也要盯着风险,千万别让残酷的股市把你清洗出去。
“忐忑不安就是你的命运”
——股民陈柏素描
引子
股民陈柏总是低着头走路,左手的腋下夹个皮包。
股民陈柏总是早上9点30分准时来到固定的证券公司,毕恭毕敬坐在电脑前,看沪深股市开盘。
股民陈柏的爱好不多,最大的爱好他从不讳言,那就是金钱。可他爱钱并不是为了花钱,平日里他是很节省的,他说他就喜欢拥资百万的那种感觉。
股民陈柏是个很有实力的人,这并不是说他的钱多,而是作为新中国第一批证券投资者和颇具影响的股评家,见识了堆积金山的艰辛、险恶和辉煌,"曾经沧海"又何惧风雨,这就是他的实力所在。
初次赶海
股民陈柏说出来可能大家都比较熟悉,他就是每天在《三秦都市报》财经版刊发“陈柏股评”的那个陈柏。
有人非常喜欢这个栏目,每当盘面扑朔迷离,混乱不堪,就有人背诵陈柏语录。
"看看陈柏是怎么说的。"——似乎这是止跌信号。
若有几天不见,便要四下问:"陈柏到哪儿去了?"
陈柏身高腿长,有走南闯北、东游西荡的潜力,但他走得再远都摆脱不掉从股市那边飘来的引力丝线。
这使我想起太阳与众行星的关系,他有可能是水星、金星,也可能是海王星、冥王星,但离得再远都围绕着太阳旋转,这已成为他不可抗拒的命运。
实际上,这种命运的选择并非严峻,有时仅仅是年轻人的一时冲动或一念之差。
陈柏进入股市就是这样。
记得那是年的夏天,他在陕西日报社当校对,从所校的稿件上得知上海股市要向全国开放,外地投资者可通过电脑联网参与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同步交易,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他看了彻夜未眠,骚动不安。
出于好奇和对发财机会的渴望,他和同事林成虎一起请假去了一趟上海。当时每人兜里带了一千多块钱,这是他的全部家当。
此前,他没有去过上海,单单对十里洋场的过去有所耳闻,那是一片铺满金钱、传奇和罪恶的土地。
为了省钱,他们住在离上海证券交易所旧址不远处静安寺的一个地下室里,每张床位是10元钱。
白天他们混迹于上交所的"黄牛"中,想蹭点机会,最好弄上几张紧俏的购股证,以便捣腾一把,落点小钱,晚上便去那个阴渗的地下室里落脚。
呆了几天,人渐渐熟了。有个"黄牛"径直来到地下室里,要卖给他们包含有300股水仙电器的认购证,标价元。两人一看价不高,倒是有心想要来着,可没有那么多钱,便蹲着和那小子侃价,侃得时间太长兼太狠,倒叫对方看出他们粗气海口下的"小"来——那分明是实力不济的标志。那小子谎称上厕所,一溜弯出了地下室,跑了,再不见人了。
通过这件事,陈柏懂得了"实力"这个词,俗话说"男人看实力,女人看魅力"。现代社会的实力就是金钱,没钱你还算个男人吗?
两人见识了金钱的冷酷,倒启发了他们的精明。
大生意做不了,就做小生意。他们发现上海市场上有一本名叫《股票投资基础知识》的书,是那种16开的大版本,白皮封面,看上去挺厚,且要价不高,每本仅售5元钱。他们想,这书有可能在西安畅销。
对大西北那座阴郁的古城而言,股票毕竟是个新鲜玩艺,只要有发财欲望,有人就会对此感兴趣,不妨小试牛刀,于是一气吃下了几十本。后来这批书以近十倍的价格被悉数卖出。
上海之行,精神上大赚,物质上小赚,基本上做到了不虚此行。
回来后不久,西安证券公司和陕西证券公司分别在西大街、西五路开设了证券营业部,陈柏、林成虎两人各出元和元凑够元,合开了个账户,理所当然地成为陕西境内第一批股民。
一张只能在报纸上找到的"老"照片
第一次获利
当时上海市场上的股票只有十几只,户头一到手,陈柏和林成虎就迫不及待地想买股票。
那是1992年的夏季,赤日炎炎,可市场却寒风凛冽。股市正处于放开股价冲高后的回跌途中,熊气弥漫。
可对陈柏之类的初生牛犊来说,风险等于胆怯。未见识过大寒,何来畏惧?
俩人一商量,就买当时上海市场排名第一的延中实业股票(600601,即如今的方正科技),而且一买就是满仓。若按以后拆细的价格算,吃进价是11.8元。
一星期后,他再去看盘,延中的股价已跌至7元,再后来是6元、5元,他真以为股市只会跌不会涨的。
可就在这时,股市开始了强劲反转的走势。他用后补的资金又吃了几手新上市的联农股份(600620,即如今的天宸股份),进价是7元多。
他刚吃到货,联农就开始一路疯涨,至1993年春节前后,股市创下了1558点的新高,联农竟涨至50多元。没错,他记得自己是在50.8元抛的货。
这是他买股票以来第一次获利,也是十年股市生涯中按个股价格计算最大的一次获利,赚了整整43块钱,是原有资本金的6倍。
他谈起这次操作得意之情溢于言表,他说:“我不知道谁在高位上接了我的货,那几乎是那轮行情联农的最高价。”
上海飞乐音响公司
年发行的股票(通称“小飞乐”),
是改革开放后
我国公开发行的第一支股票。
原始积累
陈柏在股市经过十年的摸爬滚打,至今已少有积累,有人就想当然地认为他是在股市里挣的钱,似乎股市遍地都是黄金。
他单位里就有几个同事对股市似懂非懂,以羡慕并迷惑的目光专注于他的忙碌,一看到股市上涨就以为他又挣钱了,整日嚷嚷着要他请客。他有口难辩,只好顺水推舟用食物来堵塞他们无知的嘴巴。
他常说:"我的钱不是从股市里赚的,但与股市有关。"
可没人相信。
实际上股市上的钱,尤其是二级市场上的钱并不好挣。从1992年到现在,股市淘汰了多少大户?又留下多少生动熟悉的面孔?
陈柏举了个例子:“陕国投大差市证券营业部里原来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大胖子,大夏天穿着一件白背心,活跃于散户群中,潮起潮落他都激动,经常嚷嚷着追涨杀跌;有时,他还要求营业部给他透资,没有达到目的就暴跳如雷。我记得,他以前是个几百万元的大户,从大户做到中户,再到散户,后来就见不着人了,不知所踪。有人说,他去了越南,又有人说他去了俄罗斯。据说还是炒股。我相信他干不了别的。从股市走出去的人,要有很大的毅力投入生活才行,因为股市是具有腐蚀性的,挣钱亏钱都太快,要叫一个股民出苦力去赚取赢来或亏空的金钱,那无异于给了他一杯毒药,你让他死吧。我觉得一个成功的股民就是要练就拒腐蚀的本领。没有这种本领,即便他在股市挣了钱,也算不得成功,而且八成以后要还给市场。"
陈柏说他之所以在这个凶险的市场上能走到现在,就是因为有颗"劳苦大众"的平常心。
他强调说:这一点很重要!你想,一个工作不久的年轻人,能有多少钱?即便联农让他的资金增长了6倍,若以3000元计,翻6倍还不到20000元。
他说他基本上是"劳动致富",他的原始积累是靠做股市信息得来的。
这或许让每个人都有点吃惊。
请问,在这个信息畅通的社会里,做节目、写稿件如果不玩猫腻,能挣多少钱呢?
陈柏说,别小看这笔钱。股市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真正做股票的股民整年做下来一算帐,发现没挣多少钱,倒是与股市相关的边际行业,如发报纸做信息的、卖盒饭看自行车的,捞了不少实惠。只要市场火爆,无论输赢,股民都要定期看报纸听信息,都要吃饭。抓得好,虽然不是暴利,却是一笔稳定可观的收入。
在股市沸腾的1996年——1997年,仅做节目、写稿件这两项活动陈柏每个月的收入都逾万元,最高月份达到两万余元。当时96信息台他的电话拨打量居第二位,仅次于国内著名股评人士珞珈。
由于站在市场之外,旁观者清,陈柏这几年做股票也做出了感觉,总能准确地把握市场的脉络,因此股市几次大的回落他都能够成功避险。而抄底的几率也在加大。像1999年的彩虹股份(600707),2000年的双虎涂料(600885),他都是在7元左右的底部买入,股价翻番后抛出的。这都加大了他的积累。
至于做信息发股评有没有成为"庄托",或间断性地为庄家服务。
陈柏回答得很干脆:"除非你退出江湖,不再搞股评,否则一个人是决不会拿自己的职业前程当赌注的。再说,庄家又能给你多少钱?花多少钱,要打多少广告,才能挽回或重建一个人的信誉?信誉,是拿金钱能买回来的吗?从道德法律上讲,这是一件犯罪坑人的事。即便从经济角度来看,这也是一件傻事,是划不来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股民是这样的
边界感
陈柏对不当"庄托"的回答使我很不满意,尤其是"从经济角度来看……划不来"等说法使我心存疑虑,这句话似乎透出了这样的信息:如果庄家给的价钱合适,为庄家当托是可以考虑的。
我问他是不是这个意思。
陈柏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话。
他说:"如果我说不是,我就是虚伪的,因为我不是道德圣徒,像我这样的人,不可能不对到手的利益感觉麻木;如果我说是,我就是个见利忘义的小人。可我本性是个商人,生活的状况还不至于落得靠损人利己来维持,我想我没有那么坏。说句实话,我呢,既不好也不坏,但我是有自己生活原则的。我们并不生活在一个黑白分明的世界里,不是好,就是坏,这是稚嫩的孩童世界。实际上,在黑白之间有大片的灰色地带,不瞒你说,我就生活在这一大片灰白色中,你不能随意给生活在其中的人下道德判断,难道你的生活就洁白无瑕,问心无愧吗?但这并不表示没有边界,我是个边界感很强的人,我知道我该在什么地方打住。比如去当'庄托',那是边界以外的事,我绝对不会去做的。就像做股票,我在顶部抛掉以后,为了防止狂热的市场气氛对我的感染,我会收市以后再去看盘,去查资料。我会在诱惑和道德之间建立一个缓冲地带。我护盘的底线在1700点,我必须在1800点设防,好有个下跌缓冲,不然底线在1700点,又在1700设防,一旦攻破,是要引发灾难性崩盘的。这对谁都不利。"
数字风暴
新的投资理念
今年夏季的股灾,陈柏也难逃厄运。
多年的牛市思维,使他在股市建立起的防空系统未发出警报而只是传来几声噪音,他迷迷糊糊地注视着股指飞流直下,等灵醒过来,沪市已下泄了400余点。大盘跌幅高达23%,可他拿的民生银行(600016)只跌了10%左右。
对老股民来说,大跌年份能保存实力就是胜利。
陈柏再次成功避险,是与他崭新的投资理念分不开的,这一理念有可能造就新一波行情的热点板块。
炒概念,炒题材,炒资产重组,是以往中国股市的三大热点。从"三无"板块到浦东板块,再到西部板块,少数民族板块,网络科技板块、光谷板块,都是概念题材。
除了1996年有一波绩优股行情外,其它时间都是概念题材满天飞。中国股市有一奇怪的现象,就是股票越烂收益越差,活跃程度越高,赚钱效应越好。
一个垃圾股,因为注入了一点所谓的优质资产,进入了一个高科技领域,不管挣不挣钱,有没有利润,都鸡犬升天,炒一把再说。从亏损股到ST股,再到PT股,一个比一个红火。
陈柏前些年就认为,中国证券市场这种可怕的虚浮风气愈演愈烈,到头来,损害的不仅是中小股民,是市场本身,是国家。
因此,他很少介入那些光有概念没有实绩、尤其是没有主业且没有利润的股票,即便买了也不长期持有,只是打打短线,这使他错过了一些相当丰厚的获利机会。
不过却使他在狂热的市场上始终保持头脑冷静。不然,今年夏天发生在科技股上的雪崩,足以让他十年奋斗的成果毁于一旦。
股市是残酷的,可曾见银广厦()14个跌停板都未能止住跌势,从30元一口气跌到6元多,在一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市值折损八成。多少英雄豪杰,数百亿血汗资产,灰飞烟灭。
陈柏说:"我们来股市是赚钱来了,不是跳楼来了,跳楼那里都可以,不必来股市。选择当股民,你就不得安生,忐忑不安就是你的命运。可我们也没有必要整天玩杂技,让人看得提心吊胆。确立正确应时的投资理念,适时跟进,在适当的时间抛出,就会有所收获。"
陈柏的一位朋友在股市摸索了几年,提出"三个一起"的境界与股民共勉,这"三个一起"是:与主力一起进货,与主力一起出货,与主力一起休息。
陈柏对此表示赞赏,他说:"要做到这'三个一起'并不难,单单紧盯盘面就可以体悟。主要是看成交量,主力进货时一般都下跌了相当一段时间,有一定跌幅,然后开始震荡,温和放量;主力出货时一般都有横盘,放量滞涨;主力休息时一般都盘面虚弱,成交低迷。
中国股市正在走向规范,这不假,但要挣钱还得跟主力走。这是股市的中国特色。
中国人不相信制度,相信人,挣钱也一样,每年春季为什么有行情?就是人来了,基金管理人来了,券商来了,战略投资者来了,私募基金和个人大户也来了,大家都有赢利计划,都要完成任务,行情能不来吗?
没行情也要造出一波行情来。人一走,行情也就结束了。若求保险,一定要有符合市场的新的投资理念,与时俱进,适时调整。因为这两年的变数会很多,如监管力度加强背后传达出的信息是什么?
'入世'以后的中国股市会有何变化?不确定性就是风险。符合市场的新的投资理念会让你保持不败。
经过十年的发展,中国股市又到了一个重要的时期,这是一个个股股价大变动大分化的时期,也是重新洗牌,财富重新分配的时期。
睁大你的眼睛,看着机会也要盯着风险,千万别让残酷的股市把你清洗出去。一旦遭洗,身体倒是干净了,可什么也没有了,这是忠告!"
原刊于年第六期
《新西部》杂志
今天有没有感觉
非常热!
陕西省气象台发布
医生说,高温天,脑溢血高发
公益君流泪发完这组文字
为了逝去的
为了我们
请珍爱珍惜自己
同意别忘了点zan
公益记者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