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意见,其中特别指出,“严禁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面试、评测”。
自年西安取消“”小升初考试,采用“摇号+面谈”形式以来已经两届了。除了“摇号”不幸地成为众矢之的外,面谈也遇到不小的争议。
譬如,就有学生家长质疑,西安小升初的面谈到底是“面谈”还是“面试”?
据三秦都市报年报道,西安市教育局副局长张瑞答记者问时说到,首先要明确民办小升初面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面试,更不是学科及奥数等学科知识的考试比拼。
中国汉语言文字博大精深,用法讲究。有时两个词大义虽相近,但所传递出的感觉又有着微妙的区别。
面谈和面试这两个词语,乍一看意思都差不多,甚至翻译成英文都可以用“interview”一词来代替,但实际上两个词的延展空间却是不同的。
某培训机构“模拟小升初面试”宣传图图源网络
面试一词不必多说,有着色彩浓厚的选拔性。找工作要面试、公务员考试要面试、考取研究生也要面试。几乎带有筛选和选拔类的东西,都离不开面试这一关。
面谈则比较有意思,频率不高却词义丰富。比如,和朋友有事要商量,可以约到茶馆里喝个茶,当面谈一谈,这叫面谈;公司招人的时候没有给职位标明具体薪水,会写一个“工资面谈”,这也叫面谈。
近年,西安民办学校“小升初”考试也让“面谈”一词的应用场景更加丰富。
走向公共话语的中心舞台后,更多的人开始好奇面谈到底是啥意思,是啥性质,对此争议纷纷。
在西安市教育局发布的《西安市年民办学校初中招生入学工作方案》中指明,“面谈统一采用谈话方式进行,不得出现任何形式的考试或变相考试,严禁出现‘奥数’内容”。
这句话虽没有直接说明面谈的含义,但我们可以从中捕捉出两个重点。
一个是,西安的面谈是相区别于“考试”和“变相考试”而言的,要和“考试”旗帜鲜明地划清界限,还要禁止类似于“奥数”这样的内容出现。
另一个,也给面谈的形式做了明确限定,即要统一采用“谈话”的方式进行,而不能用诸如笔试等其他方法代替。
对于教育主管部门来说,费尽心思地推出“面谈”这个概念,其实是为了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入学和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这一矛盾。
按照教育部门某负责人在记者招待会上的说法,“面谈既符合《义务教育法》‘免试入学’规定,又保障了《民办教育促进法》中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
这样从制度设计层面上来说,就比较好的解决了这一对冲突。而在实际操作中,又引发了其他问题。
一位教育工作者曾做过一个小样本的调查:即在目前“小升初”形式不变的情况下,把“面谈”的叫法改成“面试”,是否妥当?
投票数据来自陕西交通广播
超过八成的学生家长认为这两个概念没什么区别,还有有家长坚定地认为目前的面谈就是面试。
这是因为就目前的情形来看,面谈依旧具有着十分强的选拔性质,面谈双方的地位是不对等的,是一个单方挑选的过程。面谈更像是“试”而不是“谈”。
如果有一天,西安的学校没有强弱之分,而只是有特点不同,考生不会一股脑地都涌向那几所学校的时候,面谈才能做回自己。
再者,面谈的考察背景下,能不能体现出素质教育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呢?
教育主管部门统一规定从“品德修养、学习习惯、身心发展、团队合作、艺术素养、创新实践”六个方面来设置话题,考查学生。
从教育本身来看,上述考察的六个方面的话题其实就是国家一直倡导的素质教育内涵的体现。
铁一中滨河学校小升初面试现场资料图
相比形式拘谨的书面考试,面谈的方式更有利于学生自身能力的多方面体现,也使得整个考察更加全面。
例如,“创新实践”能力这一项,要以知识点为载体的笔试形式展现出来比较困难,但要通过面谈的方式则会更加鲜活和立体。
当然,不能否认的是,面谈相比考试是一大进步,既符合国家义务教育法中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入学的要求,也将孩子从题海中解救了出来,避免“高分低能”与素质教育的目标相违背。
有人说这是一件好事。学生可以和老师静静地坐下来聊一聊人生理想、谈一谈学业规划,有助于老师和学生之间增进了解。
也有人说面谈就是面试。老师和学生也不可能做到坦诚地谈话聊天,因为双方的出发点非常明确,一个是想招到好学生,一个是想进入名校,其本质上还是一种筛选。
制度还是好制度。只是要在西安独有的基础教育环境上生根发芽,还需要不断地微调与磨合。
评论员:钟南坤
来源:陕西交通广播
要闻回顾:
▲远方不远,山水秦岭在眼前
▲“摇号+面谈”,西安不是唯一
社会、民生类稿件征稿
一经采用,稿费元起
征稿邮箱:newmedia
ra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