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扶贫工作的总体要求,总结推介全省人社系统精准扶贫工作的经验做法和创新模式,营造人社扶贫工作的良好舆论氛围,即日起,陕西省人社厅联合三秦都市报推出系列报道《全省人社系统就业扶贫在行动》。
就业扶贫在脱贫攻坚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此,陕西省人社厅坚定以习近平扶贫思想指导就业扶贫,将就业扶贫作为头等重要的政治任务,放在人社工作的第一位,主动担当作为,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坚持将各项政策、各种资源、各类资金向就业扶贫倾斜,以滚石上山的劲头和勇气,持续加力,扎实做好就业扶贫工作。
截至7月底,全省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23.68万人,自主创业人,免费培训9.04万人,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48%、.57%。
持续发力六大举措强化就业扶持
年初,陕西省人社厅推出六大举措不断强化就业扶持,依托专项活动促进就业扶贫。利用3个多月时间,集中开展“就业援助月”和“春风行动”,为10余万贫困劳动力提供各类就业服务,帮助就业2.8万人。
积极开发公益岗位。总结经验,出台《陕西省就业扶贫公益专岗管理暂行办法》。开发公益性岗位个,新安置就业1.15万人。同时,继续做好利用城镇公益性岗位和农村特设公岗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工作。
加快发展社区工厂。要求各县至少新建一个社区工厂,认真落实一次性岗位补贴、房租、水电补贴等社区工厂政策,支持社区工厂建设,促进就业扶贫和县域经济发展。截至7月底,新建社区工厂个。
培育认定就业扶贫基地。将吸纳贫困劳动力成效明显的企业认定为就业扶贫基地,落实奖补政策。截至7月底,全省新认定就业扶贫基地家,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余人。
深入推进苏陕劳务协作。组织两省30家企业学校签订15项合作协议,落实并示范带动校企、校校培训合作,开展订单式、项目制就业培训,帮助名贫困劳动力在江苏就业,其中,今年在江苏省就业的贫困劳动力人。
着力推进创业扶贫。优先组织有创业意愿的名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参加创业培训,完成年度培训任务的76%。积极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以及信用乡村建设重点向深度贫困县倾斜。截至8月底,今年全省新建信用乡村57个,完成目标任务的.5%,年到年8月底,为名贫困劳动力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万元。同时,培育了一批返乡创业带头人、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精准帮扶深入开展“两联一包”
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丹凤县确定为就业扶贫整改工作抓点示范县,示范带动全省就业扶贫工作。陕西省人社厅主动履行“两联一包”牵头责任,厅领导带头调研,全厅名处级以上干部赴丹凤县及阳阴村对接、走访,合力推进丹凤县做好整改工作。同时,认真落实省委组织部要求,在全厅选派优秀干部到丹凤县挂职扶贫副县长,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联户扶贫工作队队员,强化扶贫工作力量。
此外,加快落实阳阴村帮扶措施。一方面大力发展农业产业。组织该村50人免费参加香菇、油牡丹、核桃种植等实用技术培训;为该村提供棵优质核桃树苗,新发展核桃种植亩;依托合作社发展茶园种植亩、油牡丹亩,共带动贫困户户,并出资6万元启动电商运营,协调落实9户村民2万元3年贴息贷款,协调省农业厅落实贫困村综合示范合作社产业项目资金万元。另一方面,加快阳阴村基础设施建设。出资45万元安装盏路灯为阳阴村实施亮化工程,协调省交通厅落实通组路资金万元。同时,联系县文化馆进村开展文艺演出,通过扶志扶智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
三个结合创新推进工作落实
下一步,陕西省人社厅将坚持问题导向,从“三个结合”发力,创新推进工作落实。
坚持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相结合。结合产业梯度转移和易地扶贫搬迁,下半年再新建社区工厂个,全年新建个以上,新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超过1万人。筛选管理规范、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企业,下半年再认定就业扶贫基地20家以上,全年新认定超过家,新吸纳贫困劳动力超过人。出台政策措施,支持国有企业就业扶贫工作。
坚持强化公共就业服务与发挥市场作用相结合。将特设公益性岗位从贫困村扩大到有贫困户的非贫困村,全年安置就业2.5万人。打破限制,在贫困县城镇公益性岗位安置“三无”人员,全年安置就业4万人。继续动员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开发公益专岗,全年安置就业人。出台劳务经纪人管理办法,落实职介补贴,组织农村“能人”和人力资源企业介绍贫困劳动力就业,全年介绍贫困劳动力就业1万人。此外,在已建18个公益性劳务输出站的基础上,年底前再建10个,覆盖陕南28个县(区),提高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
坚持扶智与扶志相结合。协调出台阶梯式就业培训补贴政策,将培训与就业挂钩,提升培训就业率。大力开展苏陕间校企、校校合作,今年合作举办订单式培训班83期,培训人,实现“培训即就业”。同时将培训内容增加“就业创业脱贫光荣”专题教育,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
陕西人社期待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