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三秦都市报_都市报理念 > 都市报品牌 > 在合阳有一种淡淡的乡愁,叫做春节回家咥一

在合阳有一种淡淡的乡愁,叫做春节回家咥一

发布时间:2021-5-8 16:03:10   点击数:
南昌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jc/140821/4453164.html

在合阳,有一种淡淡的乡愁,它让在外的游子魂索梦牵,让在家的食客闻之雀跃,那就是——咥一碗踅面去。儿时的记忆中,过年总是那么地值得期待。时光荏苒,时序缓慢,总是盼着过年会有好看的新衣,有唇齿留香的佳肴,有那么多亲人朋友团聚在一起,天南海北地闲聊,回味或一起欢庆或多或少的收成。

而父母,还在村口的老树下,渐渐昏花的双眼,倔强而深情地望着远方。那条叫阿黄的狗狗,还在汪汪地叫着匍匐在主人身旁。年要来了,年猪要福了,庭院要打扫了,春联要贴了,孩子们该回家了!

是的,再忙再累,挣多挣少,都是要回家的。故乡,小的只能容下两个字,也许它不过是一个地名,一缕风烟,一块薄田,一座山头,一溪流水,一条大道。父母在哪里,哪里才是故乡。从故乡的时光里出发,哪怕到达了世界最辽阔的疆域,但只有父母在的地方,那才是最美最长久的港湾。

过年,回家才是年!而回家咥一碗家乡的踅面才是地地道道的春节!举一碗原汁汤,将感恩与祝福一饮而尽。

家乡的踅面可以说是历史久远,据百度百科收录的文字介绍:踅面的来历相传是由西汉淮阴侯韩信所创,到现在已有多年的历史,可称得上是“中国最古老的方便面”。汉朝初年,魏王豹反汉,韩信奉命出兵平叛,准备在洽川的夏阳渡军。假如埋锅造饭,敌兵就会从烟火的大小多少判断兵力的强弱,是兵家大忌。为解决士兵吃饭问题,韩信让以当地盛产的荞麦为原料,烙成大饼,发给士兵,吃时用开水一泡即可,十分快捷方便,为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踅”即“折足”,是个会意字,在关中方言中是“转来转去”的意思。因为踅面从和面、摊饼到下面、捞面甚至放调料的每一个程序,都有“踅”的动作在里边,因而得名。据说踅面的名子就是由那个半月形的木踅子而得的。但街上也有把“踅面”写作“旋面”的,想必也与一圈一圈地旋着刮摊有关。烙熟后一张张搭在外面凉冷,再切成宽窄与薄厚相当的条形,码得整整齐齐,这样能保质三、五天,吃时只需在开水锅里滚一下即可。相对于其他饭食,踅面的三个特点都更有利于行军打仗,汉高祖能稳坐天下,其中也有踅面的一份功劳。

为此,笔者专门请教了当地的师傅,了解踅面的做法。踅面用荞面做成,分为磨面、和面、摊面、切面、下面五道工序。卖踅面的人讲究自己动手,把荞麦拣净淘好,磨成细面。和面时要用能装四五十斤的大瓷盆,在面粉里添上水,用一根粗木棒顺同一方向搅拌,这是关键的一环,必须稀稠得当,搅拌均匀。面糊和得好,摊出的面更好。摊面用的是特制的铁鏊,重达40余斤,直径二尺多。舀一勺和好的面糊倒在鏊中心,用半月形的木踅子划开摊平。稍顷,待一面受火变硬翻过来烘烤另一面,烙到七八成熟,叠在一起,折成四折,用刀切成细丝,讲究切成的宽窄和面饼薄厚一样,四棱见线,才显功夫。切好的面码在木箱子里备用。吃时把水烧开,再放少许盐,以防面入锅中变粘。抓一把切好的面投入锅中,用筷子须锅一搅,便可捞起。外地人见状总怀疑这面是否变熟,其实完全不用担心,因为在鏊上已烙至七八成,再在沸汤中一烫,便完全熟了。或干捞,或带汤,再用笊篱捞一些鱼儿粉,然后调上大油(白油)、大油辣椒(红油)、清油辣椒、盐、醋,蘸一点花椒面,撒一捏葱花或韭菜花,便可食用了。吃踅面时大油必不可少,荞面调上大油,才软和好吃。

外地人一是嫌荞面看起来黑,其貌不扬;二是怕不熟;三是对红油辣椒望而生畏,但若吃上一碗,便觉味美可口,咬到嘴里筋,吃到肚里香,方知合阳人为什么对踅面感情极深。合阳人不分男女老少,都喜食踅面,上会赶集,少不了两碗踅面,一个个吃得满嘴红油,即使是穿着入时的大姑娘小媳妇也丝毫不觉难为情,反而却觉得这才吃出味儿来了。

在合阳,看到这由大油、红油辣子、花椒、精盐、葱花、凉粉鱼鱼调味而成的踅面,便让人胃生食意,大有不咥一碗踅面不过瘾的感觉。而对于外地的游客,这里自古就有“不吃踅面不看戏,不算来过合阳县”的说法,足见踅面在合阳的历史地位。如今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踅面更是迎来了焕发勃勃生机的春天,和清汤羊肉、路井辣子豆腐、黑池糊饽、洽川黑乌鲤、洽川九眼莲、同家庄水鲜饸饹、三池荠麦刀削面、西同醍红油渣子、百良大肉蒸面、东南乡花样面条、黑池粉汤,十碗席等成为了来合阳的游客必选的美食之一。

回家了,我在情诗之源、水秀洽川的合阳等你。这里素有“早知有洽川,何须下江南”的瀵泉奇观,更有万亩荷塘,千顷芦荡,百种珍禽在等候着你,回合阳,咥一碗踅面,看一折线戏,泡一阵瀵泉,观一眼芦荡,一定让你收获视觉、听觉和味蕾的多重享受,留下不一样的乡愁记忆。

任伟峰,合阳电视台新闻部在编记者,渭南市作协会员。合阳县楹联学会会员。合阳首位专栏作家,在洽川周刊创办《伟峰谈经济》39期。散文、随笔散见于《中学生学习报》、《西北旅游》、浙江《交通导报》、四川《精神文明报》、《陕西农村报》、《三秦都市报》、山西《塞北文苑》、深圳《托起朝阳》、江苏《今日周庄报》、江苏《华宏人报》、四川《绵阳日报》、《深圳坪山作家》、《周视渭南》、河南《三门峡日报》、深圳《桃源文艺》、合阳《生态文明报》等。曾多次在省内外征文中获优秀奖,年获县建党90周年征文三等奖,年获洽川征文二等奖、渭南市走转改好新闻奖,年获渭南市电视台优秀通联记者,年获第一届“桃源雅韵杯中华魂”征文大赛一等奖。年获“顾村杯全国诗歌征文”网络人气第二名,全国企业文化故事征文一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

最权威的县域媒体、最海量的新闻资讯、最深度的政策解读、最新鲜的民生万事。一切尽在合阳电视台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bbyubao.com/dsbpp/12073.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