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三秦都市报_都市报理念 > 都市报品牌 > 临潼实施ldquo骊山北麓森林植被恢

临潼实施ldquo骊山北麓森林植被恢

发布时间:2021-8-20 10:31:16   点击数: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学研究院 http://www.paisufa.com/

骊山横亘临潼东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孕育了周秦汉唐文化,承载着众多历史遗存和自然风貌。“骊山晚照”是久负盛名的关中八景之一。   但是,由于历史和自然原因,年前,骊山北麓的森林植被覆盖率仅为37.2%。于是,依山傍景的名胜古迹没有了灵性和美感,“骊山晚照”也只是夕阳余辉下的光山秃岭!   近年来,临潼区委、区政府提出“保骊山碧绿、护十水长流”的宏伟目标。自年以来,启动实施了“骊山北麓森林植被恢复”工程,通过6年艰辛努力,使骊山核心景区直观坡面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5%以上。骊山绿了,山体美了,生态环境更加和谐了! “恢复骊山植被,重塑骊山美景,打造人文、和谐、生态临潼”,这是临潼全区人民的共同梦想。   举全区之力再造碧绿苍翠的秀美骊山   “骊山北麓森林覆盖率6年以前仅为37.2%!”记者8月25日在临潼区农林局采访时了解到,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生态保护意识,骊山山体背景森林植被遭受严重破坏,大部分山体裸露,植被不丰,光山秃岭依稀可见。生态功能减退,给骊山风景区的整体形象带来严重影响。在景区之外,山上的住户养猪牛羊、烧柴、盖房,森林植被毁坏严重,加上几十家采石场人为破坏,骊山北麓许多山头一度千疮百孔,满目疮痍。

骊山不仅是临潼的、西安的,更是中国的、世界的   年,骊山北麓森林植被恢复这个庞大的生态工程写进了临潼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程:“举全区之力,再造一个碧绿苍翠的秀美骊山”。这是一个着眼长远,荫及子孙万代的大工程,在当时没有几个人相信她会在六年后的今天能够披上绿装。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更是让临潼人民“震惊”!年,临潼区骊山北麓森林植被恢复工程正式确定实施。一期工程规划区东起小金街道土门河,西至斜口街道芷阳湖,北起城市快速干道,南至骊山第一道山脊线,东西长27.5公里,南北平均宽3公里,工程概算总投资近5亿元。年秋,伴随着一场浩大的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临潼区骊山北麓森林植被恢复工程正式启动。在随后的五年里,该区克服资金匮乏、造林土地条件差等困难,强制关闭采石场,铺设供水管网,修建蓄水池、抽水站,硬是把一座缺水、多石的山脉“养”成了一片植物繁衍生息的“温床”,取得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阶段性胜利。 截至目前,骊山北麓森林植被恢复工程已累计投资2.86亿元,由西到东,整体绿化了柏家山(老金矿)至玉川河17公里26座山头,完成工程造林面积3万亩,栽植侧柏、油松、女贞等各类苗木余万株,造林成活率高达95%以上。“西安市目前的常住人口为多万,如果按照这个数字来比对,相当于在骊山北麓,临潼为全市人民每人‘种’下了一个生态梦。”   通过骊山北麓森林植被恢复工程的实施,达到了恢复骊山植被、绿化美化山体、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使骊山核心景区直观坡面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5%以上。   站在骊山之巅,放眼望去,碧绿苍翠,郁郁葱葱。   坚持保护为主杜绝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秦岭北麓临潼段东西长35.5公里,南北宽7.5公里,区域面积约.19平方公里,涉及9个街办69个行政村,人口约10.4万人。   近年来,临潼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先后编制了《骊山绿化规划》、《城乡土地利用规划》、《临潼新区、西安渭北工业区临潼现代工业组团及渭河绿地系统规划》、《西安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临潼区实施方案》、《西安市临潼区骊山采石场植被恢复治理方案》、《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麓土石质立面坡防护治理方案》、《西安东三环至临潼二级公路临潼段线外林地植被恢复与治理方案》、《西安市临潼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山塬区杂果经济林建设规划》等60余项规划,形成了包括秦岭在内的平方公里全覆盖的科学规划体系,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和谐共进。同时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杜绝破坏秦岭生态环境的行为。推进限制开发区开发、扎实推进植被恢复、退耕还林工作,并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移民搬迁工作;适度控制开发区开发建设活动的规模,禁止有污染和不符合规定项目的立项,从源头上杜绝破坏行为的出现。 在年启动了“三年植绿大行动、森林城市看临潼”活动,截至目前累计造林7万余亩,将全区森林覆盖率由16.9%提高到25.2%。   “能种果树的就种果树,既是绿化还让村民有了一定的收入,我们就叫经济林。有些地方因土质问题不能种果树的就种一般的树,就是常说的生态林。我们不但要让骊山更绿,还要让老百姓更富。”   “不能为了种树而种树,得有效益,只有把生态林和经济林相结合,长短项目和适当补贴相结合,才能同时“种出”生态和财富。”农林局一位负责人介绍说,为了达到青山绿水资源的权利和群众一起共享,区上设计了以万亩核桃林和石榴林为主的“以短养长”计划。目前,全区栽植石榴、核桃树12.5万亩,经济林基地总面积达到16.7万亩,年产鲜果11.2万吨,收入3.78亿元。特色经济林产业的发展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成为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

来源:三秦都市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byubao.com/dsbpp/12918.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