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同行
我是一各超声医生,工作已经20多年了。我从一开始使用的黑白超声到现在的4D超声成像,从当初的全身超声检查到现在的专攻产科超声,一路走来,感慨万千。
(作者在为孕妇诊断)
记得10年前碰到一个六十多岁的男患者,诊疗的过程很有意思。他的爱人因痔疮在外科就诊,手术期间,他全程陪护,觉得无聊,就跑到我这里来做个常规超声检查。我一查,发现他肝右叶上有个包块,3公分大小,边界不太规整,上血流图发现周边有动脉频谱信号,怀疑他是肝上有恶性肿瘤,建议其做CT检查。患者根本不相信,说自己好好的,能吃能喝能睡,一点问题都没有,说我叫他做CT,医院想多做检查,多收钱。我反复和他强调做CT的重要性,最后我说:“大爷,如果您检查结果一切正常,那么CT检查的费用,我来帮您出吧。如果有问题,就要及时治疗,身体是您自己的,可别不当一回事。”大爷一听,这下没话说了,去做了检查,CT检查结果也怀疑是肝癌。因为发现及时,治疗比较规范,患者后来生活了7年才去世。生前他和家人都感谢我,说幸亏是我当时强烈建议,不然就漏诊了。
“徐医生,感谢你,我爱人于今天分娩,母子平安,谢谢你的超声诊断!”我记不清这是第几对双胞家属给我发来的信息了。随着优生优育观念的深入人心,产科超声越来越受到重视,胎儿超声筛查也被提到重要的检查项目上来了。特别是试管婴儿,畸形发病率高,并且多数是双胎。如果其中一个被发现是畸形,胎儿保还是不保?如果减胎,会不会引起正常胎儿的流产?
此时,超声医生的诊断结果及建议就显得十分重要。
在行医的过程中,不仅仅是靠技术来服务患者,更重要的是带有情感,让对方从心底里感到温暖。虽然现在的医学十分发达,但还是有许多疾病我们有待认知,特别是母胎医学,有些遗传疾病,我们医生也束手无策。“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医生就是这样的角色。
记得三年前的正月初六,服务台的护士告诉我,说有个孕妇点名一定要我给她做超声检查。我纳闷,为什么一定要我做呢?这时孕妇进来了,她说:“医生,您可能不认识我了,我是三年前在您这里做的检查,当时宝宝不好,后来引产了。当时你细心的检查,给我留下了很深印象。现在我又怀孕了,还想请您帮我看看,我相信您!”
孕妇的信任是对我最大的肯定,我一边打开机器,一边安慰她不要紧张,同时问她上次是什么原因不好。她说是致死性的软骨发育不全。一听她的话,我似乎有些印象了。随着检查的深入,我心里直发凉,我惊讶地发现,这个胎儿与上次是一样的毛病,四肢长骨极其短小,肢体弯曲,胸腔狭小。这一回,我怎么对她说啊?
在我检查的过程中,她说:“医生,我们结婚多年才怀孕,双方老人年龄都大了,上一胎不好流产了,这次得知我又怀孕了,高兴得不得了,大年三十晚上一家人都在祈祷,盼望着能生个健康的孩子呢!”
看着她满怀期望的眼神,我多么想告诉她这是一个健康的宝宝啊,可惜事与愿违。我现在都还记得她拿到报告单时的痛苦表情。她伤心而泣。我扶她坐下,好言相劝,建议她到上海做一次全面的检查,排除双方的染色体有没有携带的基因缺失。
几年过去了,但愿她能早日拥有一个健康的孩子!
孕妇是上帝,行医路上,我们同行。我爱超声,永不言悔!
作者简介:
徐会吟女,年生,现在医院工作,超声科主任,主治医师。
发表文章若干,曾获首届梁斌文学奖新人奖特等奖(散文),首届“绵柔颂”全国散文、诗歌大赛二等奖(诗),医院协会“医院情怀”主题诗歌大赛一等奖。
“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共享美好医患关系”系列作品征集活动通知“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共享美好医患关系”
系列作品征集活动通知
为了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医患关系的发展脉络、经验,探索促进医患关系和谐的理论、方法及有效举措,讴歌美好医患关系中的典型人物和感人事迹,全媒体系统性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成果,同时,以医患双主体和全社会参与的新视角为切入点,探寻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之途径,以实际行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01
活动主题
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共享美好医患关系
02
组织单位
1.主办单位:《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健康报社、中国卫生法学会、科学出版社
2.承办单位:西安国际医学投资股份有限公司、通化金马药业集团
3.协办单位: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工会理论研究会、上海市医学伦理学学会、北京市医学伦理学学会、广东省医务社会工作研究会、陕西省健康文化研究中心、西安医院、西安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人文学院、西安医学院卫生管理学院
4.支持单位: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新浪网、搜狐网、腾讯网、“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青春医声”全媒体健康科普平台、陕西医疗自媒体联盟、陕西广播电视台《健康好生活》、西安广播电视台、西部网、华商网、西安晚报、健康时报、阳光报、三秦都市报
03
活动内容
1.作品征集形式
学术论文、案例分析、医患故事、有声叙事、摄影作品、演讲比赛(初赛以视频形式参加,决赛以现场方式进行)、微视频及其他作品形式(如微电影、辩论赛、书法、绘画、flash制作等)。
2.评选及奖项设置
(1)评选
评选原则:质量第一,数量不限。
评选方式:评审由学术委员会负责,入围作品部分参考网络投票结果。
(2)奖项设置(暂定如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①个人奖拟设置:特等奖(8名)、一等奖(16名)、二等奖(32名)、三等奖(64名)、优秀奖(若干名)。
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颁发相应证书和奖杯;优秀奖颁发证书;其他参评作品颁发电子版参赛证书。
②团体奖拟设置:20~30个(特别贡献奖、最佳组织奖、最具创意奖、最佳宣传奖),团体奖颁发证书和奖牌。
3.颁奖大会及“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共享美好医患关系”高峰论坛
04
活动参与对象
1.社会公众,主要包括患者个体及组织(如病友会等),志愿者及其组织,社会工作者及其组织等。
2.媒体工作者及其组织,相关的医药企业及积极推进医患关系和谐的社会各界人士。
3.医务工作者,包括医务人员、医学教育工作者、医学科研工作者等。
4.高校学生,尤其是医学相关专业的高校学生。
05
成果运用
1.在《中国医学伦理学》《健康报》择优刊登相关作品,并结集出版。
2.优秀作品可入选科学出版社《医患关系学》教材。
3.在《中国医学伦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