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下午16时许,医院检验科主任刘刚正在大口地吃着方便面,这居然是他的“午饭”,5日起,核酸检测工作量开始剧增,他和同事们住进了科里,不分白昼,24小时战斗在一线,这是该院新冠疫情防控一线广大医务人员的缩影。
面对卷土重来的新冠疫情,为落实国家、省市区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新要求及重要指示精神,医院迅速行动,在医院疫情防疫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和部署下,全院上下构筑起严密的防控体系,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一线医务工作者更是拿出了首战用我的勇气和用我必胜的精神,切实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到了1月8日,当日核算检测采样人数增加至近人,医院医务人员身上的担子逐渐加重,但工作的斗志却在不断提升。从1月5日起,检验科主任刘刚带领五名科室人员住进了科里,大家分工合作,接力上岗,24小时不停歇,每人每天的工作量达到了16个小时。
检验科医生杜硕正在专注的调配核酸检测试剂,她的孩子不到1岁半,还没戒奶。“孩子小你不在身边行吗?没母乳吃孩子哭闹咋办?”记者问,她说:“非常时期工作是第一位的,孩子有家人帮看,没母乳就吃奶粉,没事!”。医生张辛的孩子在衡水读初中,她原本打算去衡水接孩子,如今只能暂时把孩子和年迈的母亲留在那里。
看得出来,主任刘刚脸色不太好,忙碌一天,凌晨3点睡,早晨7点起,工作量太大了!“精、准、快的出具每一份检测报告对疫情防控工作意义重大,我们甘愿付出,没有一个人叫苦喊累!”刘刚说。他们虽然隐身幕后,却能为一线临床医师诊断新冠疫情提供准确结果;虽然没有身披铠甲,却在实验室日夜奋战于疫情战斗的最前端;虽然没有在前线与疫情交锋,却永远是第一个直面病毒的人。
核酸检测工作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采集咽拭子,连日来,市民在医院发热门诊的核酸检测点排期了长队,医院紧急部署,从其它科室抽调医务人员,与发热门诊职工共同作战。采集咽拭子标本时,需要检测者摘掉口罩,张大嘴巴,面对面近距离用棉签伸入咽喉部采样,其潜在的风险不言而喻。
每天早六点,发热门诊护士长刘浩宇便来到单位,准备一天的工作,经常忙得顾不上吃饭,回到家已经是晚上10点。孩子读小学四年级,她根本无暇照顾,几天来早出晚归,甚至和孩子说不上一句话。6日下午,接到北戴河区各机关单位职工统一做核算检测的任务,在医院的周密部署下,护理部宫建辉主任带领护士长团队火速增援发热门诊核酸条码打印、核对以及物资准备工作。在接到增援任务时,有的护士长下班进家刚端上饭碗,有的护士长还在回家的路上,医院,一直加班到凌晨12点返回,第二天早7点半仍然准时到岗工作。一线医务人员齐心协力投入到更加艰巨的战斗中,确保1月7日、8日两天完成0多个咽拭子样本采集。
“大家一站就是一整天,两条腿又酸又胀,感觉就像跑了一万米。疫情防控工作职责重大,及时准确地采集每一个标本,才能保证更多人的安全,尽管我们很辛苦,但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能够在这场战‘疫’中贡献一份力量,大家情绪都很高涨!”发热门诊主任牛婵娟说。
没有高声呐喊,也没有壮志豪言,但能感受到他们坚定的信念!感谢所有疫情防控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是你们为大家筑起了一道安心的墙。(燕都融媒体记者杨琦通讯员刘健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