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三秦都市报_都市报理念 > 都市报特点 > 诗人邢德朝诗集面向阳光出版

诗人邢德朝诗集面向阳光出版

发布时间:2021-3-5 5:10:21   点击数:

诗人邢德朝把自己三十年的人生装订在一起,献给社会,这便是他的个人诗集《面向阳光》。邢德朝在这本四公分厚的集子里,用诗情记录社会的发展与精神的文明,用诗行记录了自己,展示了自己,沉淀了自己,也丰富了自己。他认为诗是悠扬的乐曲,在生活中,能激起万千浪花。诗是一坛上好的美酒,在朋友中,它可醇香动人。诗是一句高贵凝练的语言,在岁月中它能架起情感的桥梁。当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认为邢德朝的诗有人文情怀,有时代精神,其意境宽广。在阅读邢德朝诗时多有点评价。

当代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西部文艺研究会会长、原陕西省文学评论家协会主席、陕西省文联副主席肖云儒这样评说:读着邢德朝这样的诗,你恐怕想不到德朝会很现代,而他的诗恰恰就是有这一面。他到底年轻,他处在现代生活的旋涡里,新现象、新思维、新话题、新时尚、新趋势、新的社会情绪和文化心理,冲击着他,裹挟着他,时时诱发他心中诗的共鸣。于是他写《广告》,写《信息》,写《读者》,写《情人港湾》,写《西安渭河》,写《香湖湾的风景》,以及《海阔天空》中的诗人、书画家和亲近的朋友。“一夜之后/所有的空间/属于你/信息/在你的身边/接受太阳的爆晒/热烈的思维/悬挂在意识的旗杆/理性/畅开大门/邀情每个情节/坐在五彩缤纷的看台”(《广告》)。崭新的生活引发崭新的比喻,造成崭新的感觉,你不由号到了一个时代的脉博。

当代著名诗人、著名文学评论家、邰尚贤先生这样评说:诗如其人,诗映其心。邢德朝的诗,为什么朴实、深刻、感人?说到底说是因为他根植于乡土,根植于工厂,根植城市、根植于他投身于文化事业的实践和改革开放大时代的沃土之中。这种“沃土”说白了,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生活”。因此,还是一句老话,生活仍然是文学、诗歌,乃至于一切艺术的根!邢德朝的文化事业的实践,文学、诗歌创作的实践,又一次证明了生活是一切文学创作之源泉的真理。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邢德朝的诗“分明是生命的浇灌,分明是人格的写照”。诗人,用心升腾生命的活力,吟唱着个人与民族生命的乐章,更有一种热爱党、、热爱社会的大胸怀。

当代著名作家、陕西省作家协会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赵熙这样评说:邢德朝曾在《歌颂祖国》《十月,我亲爱的中国》《五星红旗》中写出自己对祖国的崇敬和对人民的热爱,对民族的炽热和忠诚。而在大西安的发展中他以公民的情怀、诗人的感受,创作出了《西安大秦岭》《穿越西安的陇海铁路》《香湖湾的风景》《白天鹅正在灞河河滩》《夜晚我们在高新区》《致敬,西安公安警察》等,他写的诗情诗义有高度,有情感,更有文化含量和时代精神。他的诗不同于当下那些花花绿绿的叫喊,而是以正义之气,抒发对社会、对西安人文环境、经济环境、自然环境的感憾,眼光高远,思路开阔,善于观察,潜心研究,使诗意融入知识性和趣味性,更可窥探艺术家丰富的个性特质和艺趣习好,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博见。这方面他体会很深,一些诗中更能体现古都历史文化的内涵。

当代著名作家、陕西省作家协会专职作家韩起这样评说:邢德朝的诗,平易而微妙,简洁而深邃。我喜爱邢德朝的诗。他没有一些流行诗句的佶屈聱牙,没有极端个人化的鄙屑情调,没有故弄玄虚叫人不知所云,没有将诗制成谜语,没有虚张声势披虎皮拉大旗吓人,没有用分行的文字去写哲学论文,没有用文字制作游戏。诗就是诗,就是真实的感情,由心尖的鲜血谱写出来的生命之歌,他率真而情笃。正如苏东坡评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说“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我也用此言评价邢德朝的诗歌。

当代著名诗人、中国邮政作协副主席、陕西省职工作协主席周养俊这样说:邢德朝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邢德朝生在乡下,生活在城市亲近于军营、工厂、煤矿、院校,有丰富的阅历和生活经历。他了解农村、城市,“懂得”基层、机关,接触的人和事更多,范围更广,视野也更宽阔,这些丰富的阅历和经历都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所以他的诗歌既有时代的高度,也非常接地气,真实、自然、亲切,感情浓郁。他写城市,写城市的大街小巷、写城市的清洁工、交通警察,写城市的白天和晚上,特别是《夜晚,我们在高新区》,把高新区的晚上写的生动、靓丽;他写故乡“穆柯寨”,把对家乡的一片深情倾注于笔端,他笔下的父亲、母亲、父老乡亲,包括家乡的山水、花草都非常生动、活泼、亲切感人。

在陕西韩城龙门钢铁公司采风

邢德朝有化不开的农家情结、故乡情结和田园情结。诗集《面向阳光》中,诗人有大量写故乡、故土的诗歌,如《农民》《老家》《土窑》《老树》《洋槐树》《石碾》《父亲》《母亲》《外婆家的老井》等等,故乡的亲人、故乡的风景、故乡的一草一木,都是诗人魂牵梦梦绕的思念。比如写对《老家》的眷恋“喔/老家/我生命的老家/我走到何地/都难以忘记你的养育之恩”再如《父亲》“儿时/父亲是一座高大的塔”“是一棵高大的树”“是一轮红红的太阳”“是一望无际的大海”诗人用这么多的比喻来形容自己的父亲,看得出诗人对父亲的思念有多么深情,多么厚重。

当代著名诗人、作家,世界龙文化研究专家庞进这样说:邢德朝是一个诗人、作家。作为诗人,德朝三十多年前开始写诗,现已见报刊的有一千余首之多,结集出版了《年轮》《钟鼓楼诗情》《关中》等。作为作家,德朝写了数百篇散文,结集出版了《穆柯寨话语》《穆柯寨记忆》《朋友是座山》《但愿人长久》等,而且有些书已再版多次。在我看来,人是物质存在,也是精神存在,更应该是审美存在。区分一个人精神存在的高下,就看这个人能否进入审美存在。一个诗人、一个作家,若缺乏审美的能力,或者审美的能力不高妙、不精致、不特异,这个诗人,这个作家,就不会是一个好的诗人、好的作家。

邢德朝与金石书画院艺术家在长江三峡大坝采风

德朝的诗是审美的。他写《爆竹》:“爆竹的回音中/童年已在成熟/我的脑海/装满浓浓的烟花/烟花,紧紧地贴在我的脸庞/像是童年时候贴近妈妈的怀抱/童年的嬉闹在印象中/是唱不完的歌谣……”他写《父亲》:“儿时,父亲/是一座高大的塔/层层叠叠着/伟岸、神秘和豁达……/当我刚刚学语呀呀/他就常把我举过头顶/眺望那远处的景色/我笑了,他也笑了/笑声越过村头下面的堤坝……”读这样的诗,我们会进入一个画面、一个场景,感悟到一种质朴而淳厚的亲情。

邢德朝,年5月出生于陕西临潼。中国民革党员。编辑、诗人、作家、文化活动家。年进入西安高压开关厂工作,后曾在报社电视台工作。年辞去公职。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诗词学会理事、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出版大型文化丛书,主编《陕西文化人》(五卷本),《陕西名医名家》《陕西诗歌选集》《金石文典》《中国西部诗歌选集》等30部图书,出版散文集《但愿人长久》《穆柯情怀》《穆柯寨记忆》《朋友是座山》,出版个人诗集《关中》《年轮》《钟鼓楼诗情》等。先后在全国余家报刊及网络媒体发表散文、诗歌0余篇(首)。《陕西日报》《陕西工人报》《延河》《西安晚报》《西安日报》《三秦都市报》《文化艺术报》《西部法制报》等报刊曾刊发过诗歌、散文并专题或专版介绍其文化事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byubao.com/dsbtd/11114.html

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