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三秦都市报_都市报理念 > 都市报特点 > 地道战景区,被汉奸和垃圾攻陷环球

地道战景区,被汉奸和垃圾攻陷环球

发布时间:2024/7/31 14:46:33   点击数:
山西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cgia.cn/news/chuangyi/1669869.html

红色“老区”失去了本色。

“高家庄被‘国军’占领了!”

“这不像敌后根据地,倒有点像‘国统区’”。

看着河北冉庄地道战遗址景区内,到处穿着国民党和伪军军服,在“青天白日”旗前摆剪刀手照相的男男女女,刀哥身边的游客感叹着。

在刀哥的童年里,《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平原游击队》是电影黑白片的“四大天王”,津津有味、百看不厌的存在。

给刀哥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单是抗日军民的英勇,更有他们在极端艰苦险恶环境下,展现出的高超智慧。

尤其是《地道战》影片最后,配合“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的背景音乐,冀中平原上无数埋伏在地道中的民兵,一起掀开掩护冲向日本鬼子的镜头,是几代人的红色经典记忆,是多少人爱国主义教育的启蒙。

所以,当在网上查到《地道战》的遗址就在河北保定冉庄的时候,有了假期,刀哥是毫不犹豫欣然驱车前往的。

但到了后看到的结果是触目惊心、大失所望。

公开资料显示,位于河北保定市清苑县冉庄镇冉庄村的地道战遗址,是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青少年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第一批省级国防教育基地。冉庄村,是年经国家有关部门评定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年1月,地道战遗址入选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当天,刀哥驱车进入清苑县地界后,发现当地还是非常重视宣传地道战遗址和吸引旅游的,路边有不少这样的指示牌。

手机导航加指示牌指路,从京港澳高速下来,要走一条通往冉庄的省道。

当地媒体燕赵都市报年的一篇报道中称,“驱车走在去往冉庄的路上,柏油公路平整宽敞,两旁的绿化带整齐有序。片片白云摊开在蔚蓝的天空中,微风吹来,会飘来农田里的作物芬芳”。

报道中介绍,年,当地政府对旅游路再一次拓宽,道路两边各预留出几十米宽的绿化范围,一条绿色景观线路目前正在紧张施工。

不知道有没有正值春节的因素,刀哥在省道边看到的却是这样的情景。

在导航显示距离景区还有几百米的时候,沿途出现了一些举着小红旗的村民拦车,甚至有大叔大妈大婶挺身而出,直接站到了行驶的车前。

拦住车的老太太说,景区内车已停满了,交给她15元可以停在她指定的路边上。

我们随口还价10元,老太太立即说可以。

后来进了景区才知道,遗址保护区和纪念馆都有停车场,保护区停车场收费5元。

停车完毕,老太太又凑上来向我们推荐坐电动旅游车去一个叫“炮楼”的景点,票价一人40元,但她保证一人只要20元。

我们以想先进主景区看看为由推脱,老太太随即说,“炮楼”下午4点就关门,应该先去看“炮楼”,纠缠了一阵才罢了。实际上直到我们下午5点离开,她推荐的“炮楼”景点依然在卖票。

后来在旅游网站上看其他网友的评论,才知道举小红旗推销的实际是“黑导游”,地道战遗址景区和纪念馆都是不收费的,但这些人会以“门票20一个人,我只收你40块钱导游费,门票就不用掏了、导游费可以打折”为幌子,欺骗游客,其实就是带游客钻一圈免费的地道。

“告别”了老太太,刀哥进入了冉庄地道战遗址景区。

根据官方介绍,冉庄地道战遗址保护区30万平方米,现仍保留着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的环境风貌,完整保留着高房工事、牲口槽、地平面、锅台、石头堡、面柜等各种作战工事,旧时的街道,旧时的房屋,旧时的墙院猪舍,以及冉庄抗日村公所、抗日武装委员会等。

刀哥进了村头一眼朝前望去,遗址保护区完全就是一个人头攒动的农村“大集”,道路两边摆满了各种卖工艺品、小人书、玩具、纪念章和砸金蛋、打气球、吃小吃等乱七八糟的摊点。

摊点摆放无序,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存在安全和卫生隐患。

冉庄抗战传奇、地道战电影原型、“双枪老太”王霞故居门前当然也是如此。

还有算命的摊位。

道路两边有众多抗日遗址,包括抗日武装委员会、吕正操将军办公旧址和烈士故居,比如冉庄地道战的主要创始人张森林故居。

张森林年出生于河北省冉庄的一个贫农家庭。七七事变后,他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冉庄第一名党员,并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和民兵连指导员,领导乡亲们与日伪军展开斗争。挖藏身洞的办法就是他想出来的,藏身洞被认为是地道的原始雏形。

年秋,张森林去耿庄侦查敌情时不幸被捕。敌人要他交出各村党员名单,画出冉庄地道的线路图。张森林回答:“宁死不当亡国奴!”敌人严刑拷打也没能让他松口,后来残忍的将他活埋。

老乡后来在张森林遗体的衣服口袋里发现了他留下的就义诗。故居墙面上悬挂着原诗的照片。

鳞伤遍体做徒囚,山河未复志未酬。

敌酋逼书归降字,誓将碧血染春秋。

人去留得英魂在,唤起民众报国仇。

烈士大义凛然、威武不屈的浩然之气扑面而来。

屋门前还张贴着入党誓词。

在这样原本应该比较严肃的地方,以及冉庄抗日村公所、抗日武装委员会、妇救会、吕正操将军办公旧址等等,基本无一例外,统统都被改成了村民的土照相馆。刀哥在全国其他红色景区没有见过这样的景象。

这些照相馆里摆放着各种供游客扮演角色的服装和道具。刀哥在服装架上看到,主要是国民党军服,还有少量的汉奸伪军服装,偶尔有照相馆也零星有一些八路军武工队服装。

“皇协军”军服。

以及“青天白日”旗。

国民党军服,尤其是女军官服以及汉奸(或为地下工作者)服装很受游客欢迎。

地道战电影中高老忠拼死敲钟报警的那颗大槐树,现在是游客扮演角色照相的主要取景地。

还有不少父母给孩子也换上国民党军或者汉奸服装摄影留念。

公开资料显示,地道战遗址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示范基地、民族宗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知道这样的照相馆,这样的照片,能给我们的孩子以怎样的爱国主义教育?

在这些房屋里参观是不收费的,但如果跟道具合影或私自拍照,那就要收每人五元的取景费,有游客因为怕掏钱而偷拍,那村民是异常认真,不会放你一马的,“老乡”一急眼,你也只好乖乖掏钱。

整个遗址景区,刀哥只在村委会看到一处厕所,因为游客人多流量大而排起了长队,村民们抓住商机,自家厕所开放,每人方便一至二元不等,还有直接在路边搭起印度式简易厕所,收费一元。有游客想省钱,悄悄在僻静处“方便”,被厕所“老板”抓个现行,死拉硬拽不给走要罚款。看来“厕所革命”的新风也没有吹到这里。

在冉庄村转悠了半天,没有看到一个像是管理人员的人,可以理解,大过年的。

刀哥一行头昏脑胀的穿过街道过了桥,终于找到冉庄地道战纪念馆。与冉庄村上的混乱景象不同,这个纪念馆管理正规、政治严肃、藏品丰富、布展精细,地下有千米地道可以体验,是很值得一看的。

从纪念馆出来,又有电动旅游车司机推销“炮楼”景区,一番讨价还价,讲定往返一人5元,刀哥一行上了车。

司机是一位相貌憨厚的大嫂,她说这种电动车由村民自己购买,统一由村里管理并上保险,司机必须有驾照、健康证明、年龄在60岁以下,收入归自己。

大嫂司机说,这个“炮楼”是日军的遗址,规模不小,当年管着一大片区域。

到了景点门口,大嫂以“游客都是在这把钱一起付了”为由,让我们把来回钱都付了,又给了我们一个电话,让我们玩结束后打她电话。

刀哥看到,所谓“炮楼”,参观券名为“冉庄地道战遗址东展区、侵华日军冀中罪行展览馆”,票价40元,实际收费30元。

门口挂着多家单位的“国防教育基地”牌子。

进去一看,这个景点有点猫腻,院内比较空旷,没啥实际内容,可看性差,感觉30元的票价不值。“炮楼”像是新修的,问管理人员炮楼是原来的还是新修的,不置可否,拒绝回答。

内有两个展览馆,一个陈列比较齐全,另一个就比较坑。

令人疑惑的是,刀哥在网上没有查到这家“冉庄地道战遗址东展区”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bbyubao.com/dsbtd/15768.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