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把研究商州文学、研究贾平凹和谭易的文学比较当作一生的事业的人,在我的眼里,贾平凹是一块石头,垒起了商州的文学大厦,奠定了商州文学的根本基础。从贾平凹早期的《满月儿》、《二月杏》、《腊月正月》、《五魁》、《美穴地》、《商州初录》、《浮躁》、《天狗》到《怀念狼》,贾平凹用灵性的文字和诡异的商州故事为我们营造了一个神秘的、野性的水墨画的商州,画里有清风明月野山野情,是大而化之的文化符号;谭易的商州文字从发表在《十月》杂志上的《银饰》、《花娘》、《织女》、《锦书》、《庵堂》开始,到散见于各类文学杂志的《母亲的红璎珞》、《老区里的老妇联》《凶宅》、《水碾》、《商镇来了上海人》、《年的核桃》、《年的眼泪》、《伤心的集体舞》、《玉蝴蝶》、《望断青梅》、《红缨枪》、《红灯笼》、《红棉袄》,一直到即将出版的以商州第一镇商镇具有年历史的伞店为背景、表现前生后世爱的追寻和报答的长篇小说《红纸伞》。贾平凹的文字是商州的灵石,笔法老辣;谭易的文字则是商州的织锦,殉情灿烂。贾平凹生在商州、长在商州,最终魂归商州;谭易只是出生在商州,魂魄却在商州山地之外招摇。贾平凹凝重沧桑、刀砍斧削、粗砺柔韧,是商州的山神;谭易浓情香艳,抵死缠绵,疼痛妖冶,是商州的艳鬼。贾平凹建构了商州文学高不可攀的文学山峰,谭易无须攀登这座山峰,织锦的缎子就那么在风中轻轻飘过,商州的魂魄就从千年的迷梦中甦醒;谭易文字的花朵哪怕就那么一朵两朵,点缀在商州文学的山石间,就能唤起前生后世的疼痛。那些用文字编织的商州织锦,有着冰冷的质地,妖艳的花纹,风中抖动的筚拨和迎风张扬的香艳,它是商州女子梦魅中的织锦,装饰着商州红男绿女的爱情,点缀和丰满着商州文学的恢弘的大厦,是对贾平凹所倡导的商州文学的进一步继承和纵深度发扬。谭易那些能够唤起前生后世痛觉的文字的花朵,有着世间最浓艳的颜色,花期可以盛放得很长,花季可以延长到四季;味道浓烈似百年老酒;酒醉的感觉,却又像是兑上了些须鹤顶红、顶点儿的砒霜、大量的罂粟;花自迷人,蝶自恋花,这样灿烂到永生的文字花朵,每一朵都是商州的魂魄,牵起前生后世的爱。
谭毅新书红纸伞首发式上和著名作家贾平凹合影
贾平凹早就是功成名就的文学大师,谭易却是拔地而起的文学新锐;
贾平凹是商州的巨峰商山,谭易则是敢与商山比肩而站的商州另一座山峰。
贾平凹的传记和文学评论文字不枚胜举,谭易作为商州文学的新派代表人物,自身却有着耐人寻味的话题,侃一个谭易现象,足足有余。
谭毅在接受三秦都市报采访
第一:“破坏分子”的谭易
这得从谭易参与了大名鼎鼎的《女友》杂志之后说起,素材来源于笔者收藏的几百本《女友》杂志和对当年女友杂志社领导、编辑、办公室、后勤、激光照排部、打字员以及谭易本人的直接采访。
谭易没有参与《女友》之前,《女友》是优雅的、安静的、惟美的,《女友》杂志的“那年那月”栏目是成熟的、怀旧的、清新的;谭易年发表在《女友》的第一篇“那年那月”文字《梨香院的故事》,突然以香艳、疼痛、敏感、少年沧桑的文风,破坏了《女友》杂志所惯有的风格,使得当年主要刊发知青文学(代表作是《笨笨的小白羊》,代表人物是雨薇)的《女友》杂志“那年那月”栏目,紧急调整为接近谭易的风格,主要体现在年第一期《女友》杂志“那年那月”栏目定稿排版之后临时换上了谭易的《娘的红璎珞》。这篇文字很快就被《读者》杂志转载在当年的第六期“人世间”栏目,标题被责编改为《母亲的红璎珞》。
谭易是在大连一边做广告总监一边给《女友》写稿子的,谭易在大连凭借对商州老区老妇联的回忆写就的献给世界妇女大会的特稿《老区里的老妇联》,作为读者来稿却打败了当时女友杂志社的著名记者的最新采访文字,又是在定稿排版之后临时撤换了别人的,上了谭易的《老区里的老妇联》。据说当年女友杂志社的很多编辑记者都感到了来自大连来自谭易的压力和挑战,有人甚至因此而辞职,逃逸到别的杂志社去了。
因为谭易的破坏性,当年的女友杂志社人心惶惶、四邻不安。
当然,这篇《老区里的老妇联》获得了世界妇女大会征稿的特别大奖和全国妇联的国家级奖励。
第二:“极度煽情”的谭易
这得从谭易著名的散文《草娃娃》说起,据说这个故事真实发生在大连,写一个得骨癌的六岁男孩聪儿和谭易的忘年之交。聪儿是谭易在大连做广告总监时挖掘的广告童星,聪儿跟着单身妈妈生活,但是聪儿患着骨癌。谭易离开大连要去女友杂志社工作了,聪儿送给谭易一个会长青草头发的草娃娃。谭易在西安一边给草娃娃剪头发一边回忆在大连给聪儿剪头发的情景,谭易安抚着聪儿截肢后最痛苦的生命岁月,却无法在聪儿告别人寰之际再看聪儿最后一眼。谭易终于赶到大连时,聪儿已经死了。在谭易的《草娃娃》里有这样声泪俱下的文字:“聪儿是在那天打电话的当日死去的,聪儿死时只剩下残缺不全的一把瘦骨头,聪儿的头发很长但不让任何人给修剪。现在,聪儿是躺在这样孤寂的松涛之上了,聪儿的坟墓朝西,他是一直在等待的,他为什么不肯始终等着,一个礼拜,两天,一天,哪怕让那个深爱他的长不大的傻叔叔,再看他一眼。那个像他一样孤苦伶仃多愁善感易伤易悴的大男人,到底该用怎样的眼泪来洗刷他对聪儿的辜负?那个漂流四方依旧灵魂寂寞的叔叔,到底该用怎样的心情来诠释那些记忆里的一无所有?那些和聪儿在一起的日子,是怎样夭折了他眼眸中的最后一抹春天?噢,聪儿,六岁以后的日子只有伴风而眠了,只有用青冢荒草点缀隔世的风景。而年年的今日,或许必然有些细雨纷纷,抚过你寂寞的墓碑,却再也无从祭你,无从挥别寥落之中伤逝哀哀的歌号,无从替你修剪岁月的荒芜,以及那些殇在噩梦里的生命之蕊,青丝如诗……”
谭易的《草娃娃》发表在在《女友》杂志年第9期“真情善始终”栏目,谭易文字的疼痛,感情的疼痛,《草娃娃》故事里幼小生命夭折的疼痛,牵扯起千千万万个读者的心。从这篇文字开始,《女友》杂志的另一种疼痛文字、伤痕文字开始了,甚至吸引了到著名的《知音》杂志都来找谭易约稿,谭易把用来写长篇小说《红纸伞》的一段文字素材提供给《知音》的著名编辑关前,于是另一篇比《草娃娃》还要疼痛还要伤痕累累的文字《父亲和他情人的樱桃谷》在《知音》发表了。由于《知音》杂志是把谭易的文字当纪实文字去处理的,发表时专门刊登了谭易在樱桃谷的照片,而且标明谭易是西安的杂志编辑,特别强调这是谭易自己揭露的家族秘密。煽情的文字注定能够引来万人瞩目。从谭易的《草娃娃》和《父亲和他情人的樱桃谷》开始,谭易以疼痛的文字、敏感的风格、煽情的故事,从中国期刊众多的写手中脱颖而出,形成非常独特、非常有痛觉的文字风格。这个时期的谭易,每天都能接到几百个电话、几千封读者来信。读者来信多到谭易甚至来不及一一拆开,更别想有时间阅读,为此谭易专门请了三名大学生帮着拆信、回信。据谭易在《女友》时的一个同事介绍,谭易在离开《女友》搬家时,阳台上遗落了六麻袋没有拆封的读者来信,谭易后来专门回来取了,让民工用三轮车运走了。
谭易离开《女友》之时也带走了当年陕西作家协会举办的首届路遥文学奖的散文金奖的桂冠,那篇获奖文字刊登在年《女友》增刊号上,名叫《母亲最后的日子》,写的是鞍山的一个苦难母亲病榻岁月与儿子相依为命的故事,这篇洋洋洒洒的文字长达3万字,后被缩写成4字刊登在年第八期《女友》杂志“真情善始终”栏目,文章改名为《还给母亲》,署名为易儿。
年第八期《女友》杂志我收藏有两本,一本快翻烂了,另一本保存如新。里面刊登着谭易的三篇大稿一首诗歌:“女友行动”栏目的《走过战争的女人》,“真情善始终”栏目的《还给母亲》,“那年那月”栏目的《银饰》,“情人岛”栏目的《结局》。
那首《结局》很短,很难忘:
与你,会有什么样的结局
什么样的结局
你流泪
我动心
你的天空阴着
你不说话
风中的我
走来走去
走来走去
最感动的是我自己
第三:“悄然失踪”的谭易
据说谭易年离开《女友》是因为一段感情,而且谭易当时背负的罪名是“破坏他人家庭”,也许我们在谭易的长篇小说《红纸伞》之《红狐之恋》里可以找到那段感情碎片。但据谭易当年的一个女同事讲,当年为谭易而放弃家庭、离婚的女子可不是一个两个,谭易确实害人不浅。
谭易离开《女友》似乎是从期刊界失踪了,其实不然,谭易是去了深圳。在深圳,谭易先后在《深圳青年》和《女报》做过编辑记者,但谭易当时的状态和注意力并不在期刊杂志上。谭易在期刊上失踪之后,其实一直在构思和准备写作长篇小说《红纸伞》,在深圳做期刊杂志,其实只是为了换个脑子、改变思路、充实生活积累。在此期间,很多人在期刊杂志上寻找谭易,很多杂志编辑为了约到谭易的稿件而三番五次往西安跑。但是谭易已经铁定了心不给杂志写稿子了。据当年深圳的一个熟悉谭易的女记者说:谭易曾经在深圳卧底传销公司,给报刊杂志写过很多有分量的报道,不过谭易只是为了钱,他要用钱写小说。那时候很多迷恋谭易文字的读者只好大量收集谭易旧作,而且有很多读者把各类杂志上模仿谭易文字的作者当作谭易去追逐。但是谭易失踪得很彻底,从年到年,除了给《深圳青年》写过《钻石是怎样打磨成功的》,给《女报》写过《年的眼泪》,就再也没有动静了。他在中国最开放的繁华城市深圳埋头创作《红纸伞》:见过红纸伞吗?它有如水的竹骨,如水的伞面,上面题写着《蝶恋花》的断句,描着绿色的国画。最初,它是风雨迢遥的一个遮蔽;后来,它笼罩了所有的天空;再后来,它化做一首诗,一幅画,一片云……停驻在前世今生。传说中,那个为情而殇的女子死后,会将一片丹心染做一顶红纸伞,并用它罩住自己的来世,直到九次轮回,方能如愿以偿,完成一次三生石畔的心灵之约。因此,每一顶红纸伞,必然会维系着九个女子荡气回肠抵死缠绵的九段情事。这里,是谁的前世今生?这里,是第几个故事呢?
第四:“挑战高考满分作文”的谭易
哪怕是此时此刻,哪怕你在Google或者百度,只要你搜索“谭易”的名字,依然会找到谭易撰写的那条刊登在年7月30日《北京青年报》上的关于高考满分作文抄袭的新闻报道。这条新闻,曾经被中国各地几乎所有的日报、晚报和网站转载,这篇报道在《北京青年报》曾经展开长达一个礼拜的太讨论,很多知名作家(比如梁晓声)也参与了讨论,这篇报道的另一个积极意义就是影响并矫正了自此以后的高考作文命题的弊病。
请看《北京青年报》的报道:
7月28日晚,西安《各界》杂志执行主编谭易在翻阅当地报纸时,惊奇地发现了在该报刊登的今年高考作文精选中,有一篇名为《豆角月亮》的作文,与自己在今年3月号的《故事会》杂志上看到的一篇《弯弯的月亮》几乎完全一样。经仔细对照后,他认定这是抄袭。于是,他愤怒地写下了以下这篇文章:
本报西安专电27日,西安某报第16版刊登了一组本年度高考作文精选,其中列在头条得满分的《豆角月亮》一文,系抄袭上海《故事会》杂志中的一篇文章。
《豆角月亮》一文讲述了一个名叫娟子的人的三段特殊的人生故事:当她还是一个小学生的时候,一天老师讲课问月亮像什么,同学们有的说像小船,有的说像镰刀,当娟子说月亮像豆角的时候,引起同学们的哄笑和老师的斥责。20年后,娟子成为一名教师,当她问她的学生月亮像什么的时候,孩子们也说像小船、像镰刀,当有一位叫李佳的学生说像豆角的时候,她给予了鼓励和肯定。又过了20年,成为作家的李佳给娟子来了封信,感谢娟子早年对自己豆角月亮的肯定。
翻开《故事会》年3月号第28页署名为袁炳发的《弯弯的月亮》一文,就会发现两篇文章故事、情节、结构完全相同。区别仅在于个别细节做了改动,比如《弯》文中的主人公叫星子,成为女作家的学生叫田菲,而在《豆》文中被改做娟子和李佳;《弯》文中关于星子老师的形象描绘以及与奶奶的对话在《豆》文中被删去;《弯》文中比较笼统的时间概念被《豆》文改为两个明确的20年;《弯》文中女作家田菲出版长篇小说《弯弯的月亮》以及给老师的赠言在《豆》文中被移花接木为李佳给娟子的感谢信,而内容则如出一辙。
更引人注目的是,报纸上《豆角月亮》的文题下标注了该文的高考评卷得分为满分60分。文后还附有阅卷老师的评语,对这篇文章在标题、构思、立意等方面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而这些正是《弯弯的月亮》的精髓所在。
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看起来比去年更具匠心,要求也较宽泛,这样虽有利于激发考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也给提前准备好范文的考生提供了用武之地。对绝大多数评卷老师而言,阅读面是有限的,很难有机会发现如此抄袭之作。
高校录取工作即将开始,也许《豆角月亮》一文的作者将会因此比别的考生有更多机会进入重点大学,而竞争常常就在分毫之间。也许还有类似的现象存在,这对于那些依靠真才实学参与竞争的考生是不公平的。笔者建议有关部门对高考作文的评卷方式和评卷标准进行完善。
第五:“横空出世再次复出”的谭易
迷恋于谭易文字的众多读者,谁也没有想到谭易在失踪了两年之后,以挑战“高考作文”的“斗士”身份复出了,如此尖刻,如此剑拔弩张,充满火药味。
与此同时读者们知道了谭易在一个没有任何知名度的《各界》杂志做执行主编。
采访谭易时,谭易特别强调,在《各界》做执行主编只是生活所逼,他在写《红纸伞》的这段时间里花光了所有的积蓄,穷困潦倒之际又去选择做杂志。但是谭易做《各界》杂志的成绩远远不如这篇揭露高考作文抄袭事件的文字,所带来的影响来得深刻、深远。因为这篇报道特别强调了谭易的“《各界》杂志执行主编”的身份,一瞬间,谭易和他的《各界》杂志成为万众瞩目。
谭易“复出”后的另一篇代表性文字是《呼啸青春+反叛少年=我是天使我不骗你》,这篇文字在《女友》、《少男少女》、《少年读者》、《花季雨季》、《中学生》、《新世代》、《少女天地》等等N本杂志上同时发表,可谓一稿多投,遍地开花......
一时间,“南有韩寒,北有张东旭”成为年中国出版界的一条公理。
一时间,谭易做了书商、图书策划人、包装少年作家,成为追逐谭易的万千读者的另一个兴奋点。
但是谭易复出后,却没有再写那些脍炙人口的煽情文字,而是选择了做书商的摇钱树,身兼少女类、时政类、健康类、汽车类、女性类五本杂志的主编,有的署名,有的做幕后英雄。那些五花八门的杂志,看得人眼花缭乱,却无法捕捉出谭易曾经的灵气和谭易自己视为生命的疼痛文字的精髓所在。
“只是为了谋生!《红纸伞》写成了,我就成为一个灵感被挖空,钱包被挖空,感情被掏空的人,做杂志主编只为谋生!”
谭易一句话道尽创作的艰辛,道尽作家的无奈。
第六:“红遍天涯的《红纸伞》”和“窜红网络”的谭易
谭易的《红纸伞》在天涯“舞文弄墨”连载之前,已经在“女友社区“西岭雪”做斑竹的“雪夜行文”火起来了。谭易去“女友社区”贴小说,也许是缘于不死鸟一般的“女友情结”。任何一个曾经在女友杂志社工作过的人,也许都有这种情结,特别是像谭易这样在《女友》辉煌灿烂过、又因感情牵缠而被迫离开的人来说,“女友情结”是生生世世的。谭易在“女友社区”连载《红纸伞》,第一是向《女友》展示,第二是支持西岭雪的论坛。
《红纸伞》在“雪夜行文”连载的日子,至今还被很多“雪夜”网友怀念并且痴迷。《红纸伞》连续几个月位居“雪夜”榜首,读者顶帖、回帖的热情空前高涨。
谭易终于来到了天涯。
谭易初来天涯,首先迎候他的是骂声、嘲笑声、拍砖声。
在天涯舞文弄墨的写手和网友们谁也忘不了一篇《谭易长篇小说《〈红纸伞〉30万出售》的贴子:
谭易的长篇小说红纸伞在天涯发表以来,读者如水,好评如潮。
引起来自全国各地出版单位的 谭易本人无法对每个出版商一一答复,也无法在电话、短信和当面洽谈时逐一说明。
特拟以下声明,算是回应。
如果知我,就一定懂;
如果懂我,自然理解;
如果理解,就是知音;
如果知音,自然合作。
不管是红颜还是青衫,
第一缘分,第二出版!
谭易声明
1.如果您不是国家一流出版社,请不要找我;
2.如果您没有最低30万的稿费,请不要找我;
3.如果您没有超一流编辑资历,请不要找我;
4.如果您不具备精品出版意识,请不要找我;
5.如果您没有广泛的发行网络,请不要找我;
6.如果您没有精湛的装帧设计,请不要找我;
7.如果您没有30万的起印数字,请不要找我;
8.如果你没有疯狂传播的企划,请不要找我;
9.如果你没有影响传媒的营销,请不要找我;
10.如果您不是谭易的绝对读者,请不要找我。
与此同时,谭易的另一篇《长篇小说《红纸伞》十大卖点》也在舞文弄墨贴出来:
第一:喜欢《红楼梦》的读者一定会喜欢《红纸伞》,因为它就是一本现代版的《红楼梦》;第二:喜欢琼瑶小说的读者一定会喜欢《红纸伞》,不仅因为它的超大容量足足可以用来制作十部琼瑶小说,更因为它的言情味,足以气死琼瑶;
第三:喜欢张爱玲的读者一定会喜欢《红纸伞》,因为它有媲美于张氏小说的魅力;
第四:喜欢贾平凹的读者一定会喜欢《红纸伞》,因为它显示了更深层次的商州小说的精神内涵;
第五:喜欢三毛的读者一定会喜欢《红纸伞》,三毛的绝笔之作中有这样一句话:“您的故乡已经成为我的梦魅,商州不存在的。”《红纸伞》中的商州,又何尝不是一个梦魅?!
第六:喜欢《女友》杂志的读者一定会喜欢《红纸伞》,因为作者本身在《女友》的情感版块阵守三年整,又分别是热点栏目《风从校园来》、《那年那月》和《真情善始终》的栏目主笔和专栏主持人,百万发行量的《女友》读者,谁能不看《红纸伞》?
第七:恋爱中的人儿一定会喜欢《红纸伞》,因为它把世间的情话都说尽叫绝。
第八:寂寞的人一定会喜欢《红纸伞》,因为它是开给寂寞者的一副良药,通篇都是寂寞者与寂寞者的对话与交流。您寂寞吗?现代人谁不寂寞?!
第九:喜欢听鬼故事的人一定会喜欢《红纸伞》,小说中多的是亡灵,多的是孤魂野鬼,不仅有鬼怨,还有鬼恋。
第十:喜欢猎奇的人一定会喜欢《红纸伞》,因为它虽然唯美,但也聚焦于盲点。
翻开这两个已经被斑竹“封”死的贴子,依然能听到当时的骂声、嘲笑声,依然能看到那一刻板砖砸来的惊怵和惊心动魄的热闹。
谭易就这样,在天涯以最独特的姿态亮相,然后迅速安静,在经历了“早安事件”和众多的磨折之后,谭易只有让自己的文字说话,从《红纸伞》到《畸恋红尘》到《会疼痛的伤心树》到《白棉花》,到一系列谭易自己撰写的辅导网友阅读的评论文字:法宝灵物--诠释《红纸伞》里的法灵;魂飞魄散--诠释《红纸伞》中的“魂魄”;烟粉灵怪人鬼情--诠释《红纸伞》中的戏;灯影摇红--诠释《红纸伞》中的灯;为伤人的《红纸伞》辩解;谭易长篇小说《红纸伞》出版后序;《红纸伞》里有多少个女子,就有多少种伞;还有一些亲情贴子,献给母亲节的《外婆是母亲的母亲》;献给6月20日父亲节的《唇情父性,光芒万丈!》......谭易用自己的文字打动无数隔膜的心灵,吸引往日的追随者和最新的崇拜者,朝圣一般,蜂拥而来。《红纸伞》在天涯社区舞文弄墨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成为最火热的贴子,无数次贴子被网友回复撑爆、无数次恳请并等待管理员链接整理,终于拥有三个可以随意打开的《红纸伞》贴子,累计在天涯的点击数超过13万,回帖数超过1万;跟帖的队伍浩浩荡荡,形成忠诚而执着的伞兵队伍:丛威、飘来漫天血、飞天流星、午夜圣经、隋文涛、冷香药丸子、还魂十三香、轻烟飘过苹果树、蓝月格格、雪漫天山、冰在冰之上、龙行之、胭脂扣扣、小飞非、尘飞扬、烈火玲珑、柳梦尘、秋惠儿、黑嘴黑话黑连篇、自动化之光、芝兰小雅、画阁寺、一丛蔷薇、齐莲、流云潭影、我没有手机、孤独天外、中国丝绸、漫溪、小鱼linde、无忌神猪、红楼梦里人、边崔......等等,这些专业顶帖的伞兵,每日里在《红纸伞》下集合,像完成作业一样完成谭易发布的对关键词的诠释和演绎;这些伞兵中,有的是当红杂志知名写手注册的ID,有的是已经成名的作家(如北京女作家王葳等等),有的从伞兵做起逐渐走向并确定自己的文学创作道路(比如丛威、芝兰小雅、烈火玲珑、孤独天外、蓝月格格、飞天流星、飘来漫天血、尘飞扬等等),《红纸伞》下的伞兵们写的精彩回帖被《三秦都市报》转载,与此同时,有关谭易和《红纸伞》的采访文字出现在众多媒体上,《三秦都市报》以整版篇幅隆重报道了《〈红纸伞〉红遍天涯》,《西安晚报》图文并貌报道了《〈红纸伞〉下的文学梦》,《阳光报》以《谭易和他的〈红纸伞〉》为题连篇累牍报道了天涯社区舞文弄墨的文学景观和谭易畅谈的《红纸伞》创作经过。
谭易携着他的《红纸伞》,在天涯社区舞文弄墨最著名的斑竹慕容雪村引退的时候,辉煌登场;
谭易在舞文弄墨风声雨声一片迢遥的时候,带着《红纸伞》本身所具备的深厚的文学底蕴,带着一个作家对文学创作的热忱和激情,辉煌登场。
谭易不去是非之地,不拍砖砸人,不兴风作浪,谣言惑众;每日里按时更新,从不间断;更新完《红纸伞》后又继续贴从前旧作,从发表在90年代初期的各类期刊杂志上的精彩小短文到记者专访、到曾经的策划文字、新颖的海报文案,到最新为报纸杂志撰写的美文、卷首;谭易所贴的小短文几乎都是撰写《红纸伞》时的创作素材,读者在这些小短文里寻找《红纸伞》的人物原型、体会一部长篇小说的创作过程和让细节升华为小说主线的写作技巧;谭易为众多文学爱好者答疑解惑,积极扶植处在弱势的写手,批评指正,撰写回帖;为因为出版不顺利而处在迷茫徘徊之际的网友鼓足干劲,帮助他们调整文学创作的方向,及时扭转作品导向和审美趋向。这是一个辛苦劳作的过程,也是收获快乐的过程。让我们欣喜地看到《红纸伞》不断有新作品贴上,有最新的伞兵加盟,有更多的网友支持,被无数的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白癜风治疗医院哪家好白癫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