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天的文章有点长,可以说是厂长发过最长的一篇,所有内容都是厂长根据三秦都市报的资料,亲自整理完成的。
相信你如果能看完这篇文章,一定会和厂长一样感动,一样热泪盈眶。
这是一个关于纺织城人民好警察的真实故事。
1初来乍到
“房顶漏雨、墙面垮塌,你能管吗?”独居棚户的刘大妈瞅了瞅面前的小年轻警员。其他居民也都看热闹聚了过来。
初来乍到,社区民警乔煜便被问住了。当他准备了许久,拿着一塌子警民联系卡,满心欢喜地走在西安东郊六棉社区自由区,准备好好和居民说说话的时候,却被眼前设施陈旧的棚户区震惊了。
年久失修、破烂不堪,环境比想象的还要差。
而这一句“迎面冷水”更是把他浇了个“透心凉”,但居民说的都是实情。
“大妈。”乔煜右手攥着,满脸通红,他知道自己刚上任不了解情况,但绝不能不表态,“我是新来的社区民警,大家有看法,有脾气,我理解,现在我说什么都是空话,我……等等我!”
回所里的路上,乔煜走得很慢,眼眶有点湿润。
或许有一些对迎面难堪的委屈,或许又有一些对环境恶劣的震惊,但最强烈的感受,则是这些大姐大妈的生活状态。30岁的小伙子,穿着警服走起来倒是威风凛凛,面对社区群众的困难,难道就束手无策?
“刘哥,咱俩收集一下棚户区整体情况,分析一下。王主任,咱们明天再去自由区一趟,详细看一下。”第二天一早,乔煜来到警务室,便开始和同事老刘以及社区干部王耀军行动起来。
看着这个年轻人的“主动出击”,同事们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一条巷、一条巷走,一个洼、一个洼看,一面墙、一面墙补。就在这个破烂许久的棚户区里,年春天却多了几抹蓝色,平日里冷清的道路,忽然热闹了起来,“你看你看,几个警察最近老在这转悠,不像抓人,好像在排查啥。”居民们纷纷议论着。
看着墙上的“危险区域、请勿靠近”的牌子,张大妈先是紧张了一下,随后表情一变,朝墙角忍不住的喊了声:“小乔,你小心点,悠着点。”
乔煜正拿着榔头挂警示牌,嘴里叼着钉子,看着从未和自己主动说话的张大妈问候自己,赶紧点了点头,示意大妈离开危险区域,转过头来,心里忽然像打翻了五味瓶,差点把钉子咽下去。
加固、抢修、树立警示牌的日子一晃而过,大家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年轻警官啥也不说,就像赶工期一样每天来干活,有时候是一个人,有时候带着同事和社区干部。慢慢大家也都熟悉了,还挺心疼,“小乔,我们都习惯了,不着急、不打紧。”不管大家怎么说,垮塌的墙面、沟渠都被一点点加固,牌子也都尽可能的多树一些。
西安的春天太短暂,夏日的天气说变就变,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转瞬间,空中便传来阵阵雷鸣,雨点像黄豆一般砸向脆弱的棚户区。
“大家注意慢行,注意看警示牌,有垮塌漏雨的情况及时给我说。”棚户区的居民都在纷纷躲雨跑回家,只见一个小伙儿卷着裤腿,在雨里冲大家喊着,其他几位干部也在帮忙疏导和提醒。
不过这场雨,习惯了常态的居民有了新的发现。当大雨匆匆过后,自己的老住处再没有出现前几年那样到处漏雨垮塌的情况,四周的墙面也都安全无恙,即便危险的地方,也有提示,大家都躲得远远的。
大家这才反应过来,原来春天初来乍到的小乔天天朝棚户区跑,加班加点的赶工期,就是为了夏天的这第一场雨。
“等等我”,原来这个警察不是说说,是真的动了脑子,想了办法!
乔煜和同事照常来排查隐患,发现每个居民都会冲他微笑,在屋子里的还会主动出来打声招呼,“乔警官,来啦。”
心里稍稍有些甜滋滋的乔煜努力收紧着自己的激动心情,没想到新的问题又来了,王大妈一把拉着小乔,着急地就往一处小跑,“你看看我这隔壁,俞老太的厨房,还是有点漏啊,大娘知道你有办法。”
虽然天晴了,但小乔走进俞老太的厨房里发现还有滴滴答答的水流,平日独居的俞老太烧热水、煮口饭都得在这里,是得想办法。
怎么办?
又是一句“等等我”,乔煜若有所思的走了。
这小伙子啥意思?王大妈和俞老太纳闷了一中午还不见人,想着没戏了。忽然看着乔煜和老刘朝自己方向跑过来,手里提着折叠了几层的防雨大布。
“大妈,你扶着俞老太先在外面休息,马上就好。”不愧是特警出身,乔煜一个虎跃跳上棚顶,蹲着拉开了防雨布,“刘哥,你在底下接着。”
看着警察给自己爬高上低,两个大妈哭笑不得,“都说养儿防老,这可好,警察过来比儿子干实事多了。”
一个小时,防雨布严严实实的铺盖在破旧的棚顶上,四周用重物和绳索栓得很牢。“大妈,先这样抵御一下,我再给你想彻底解决的办法。”
看着满头大汗还乐呵呵的乔煜,俞老太不知道该说啥,“进屋,进屋我给你熬锅稀饭。”
2大雨倾盆
又一天,西安城东突降暴雨,纺织城西街地势较低,道路施工围挡,积水严重,瞬间车辆大面积拥堵,行人受阻。雨虽然有小的趋势,但路越来越难走,大人小孩拉着裤腿、缩着脖子,踉踉跄跄的艰难前行。
刚从棚户区疏导完居民的乔煜准备回所里,却被当场的艰难场景镇住了。他一边联系所里民警前来支援,一边甩掉自己的雨伞,弯曲裤腿,跳进路中间的深水区,“路我熟悉,大家朝这个方向走,不要着急,看我的指挥。”
一个警察站在混乱的中间,大家瞬间有了方向感,纷纷按着指示顺利通过了。不过还是有步履艰难、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孩子泡在水里。
乔煜是个急性子,“来,跳上来。”乔煜也没管老人反应,直接钻到了老人的怀里,屁股一撅,顺势三步并作两步利索地走到了路沿边上。
“大娘,您慢点。”来不及等大娘回话,乔煜又跳进水里,去背旁边一个落汤鸡一般的小学生,积水化成小浪击打着他的裤腿,制式皮鞋深深埋在泥水里,但只听他在说:“快,这边、这边。”
一来一回,一来一回,同事们也很快都赶到了现场一起疏导,虽然水退去还要一段时间,但交通终于恢复了正常。
“警察叔叔,我发现你们挺好的。”
车辆穿梭,人来人往,一切都恢复平静,混身湿透的乔煜望着每日经过的街道,忽然回味起来背上那个小男孩偷偷在自己耳朵边喃喃的细语。他又忽然想起自己的孩子,这会儿是不是应该有他妈妈管着没淋雨吧。
傻笑了一下,乔煜和战友们拧了拧警服,收工回所了。
3纺织城的老年人
纺织城的六棉社区有个大大的特殊性!它也代表了整个纺织城的现状。
它属于老旧社区,老年人较多,他们都是六七十年代支援大西北时,从上海、四川、河南等地来这里纺织厂工作的老一辈工人。如今,仅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就有余人,空巢老人、困难老人、残疾老人有余人,每天在社区居家养老院中心吃饭的老人就有多位。
忽然有一天,老人们惊喜地发现:“有个警察来给我们端饭了。”
乔煜脖子上还是掌勺的毛巾,来不及擦汗,赶紧介绍道:“叔叔、阿姨,大爷、大婶,我是新来的社区民警乔煜,这是我的警民联系卡,以后大家有啥困难,不管白天黑夜尽管叫我。”
香喷喷的饭菜似乎没有吸引老人们的注意,乔煜的可爱模样和精美的卡片倒是成了他们议论的话题。乔煜心里明白,自己的承诺就是泼出去的水,而且是警察泼的水。
当天下午,乔煜的电话响了,一位老太太在电话那边叫了声小乔,然后就打开了话匣子。乔煜听出来了是养老中心的苏阿姨,开始还以为老人有什么事情找他,后来才明白,是子女在外地工作,常年不回来,孤独寂寞的老人拨通了便民联系卡上留下的电话,跟自己拉起了家常。
“苏阿姨,你以后有事就给我打,这会儿,我去找你好吗?”挂上电话,乔煜就直奔社区居家养老中心,他明白,这个电话对于一个空巢老人意味着什么,自己从挂电话到赶过去的时间又意味着什么。
从此,六厂的居家养老中心就成了乔煜上班去的最多的地方。帮帮灶,拉拉家常,顺便将老人需要办理的户籍材料带走,将办好的户口本、身份证送回来,成为这个80后警察最普遍的工作。当然,深更半夜给老人家换灯泡,逢年过节陪大家吃粽子、吃饺子也都成了老人们点名的项目。
“小乔、小乔。”没有人称呼警官,老人们叫得亲切自然,乔煜身上的天蓝似乎成了大家最熟悉不过的色调、离不开的颜色。
大年二十九,已经好几年没回过老家的乔煜,准备组织老人们写完春联,就赶紧收拾行装带着妻子孩子回蓝田老家。就在老人们沉浸在活动的欢乐中时,乔煜的电话始终在爱人的号码上震动着,乔煜其实也挺着急。
一阵闲聊寒暄,准备离开的乔煜突然了解到有一位70多岁的骆庚年老人很特殊,他性格孤僻、不多言谈,但听很多朋友说他原先酷爱书法,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原来两年前,老人的儿子不幸意外身亡,老骆心气一下子被打击殆尽,整个人都变了。乔煜的心忽然震了一下,看了看坐在人群一旁沉默的老骆。
我是不是该做些什么?这大过年的。乔煜坐在凳子上想了想,又看了看电话。
“妈,有点急事,先让媳妇带娃回去,我明日回来,行不?”乔煜强装着镇定,真担心妈妈不乐意,是啊,大年三十这事谁能乐意。
年的大年三十,一大早,乔煜敲开了老骆的大门。
刚开始是吊着脸,随后是奇怪,“你要干啥?”老骆干脆不管乔煜了,自己坐进屋去,气儿还不打一处来。“你赶紧走,别烦我!”
乔煜把事先准备好的春联贴在房门上,红灿灿的颜色分外好看。哈了哈气,乔煜走进屋子,四处看了看,能感觉来,精神状态不佳的老骆平日比较少打扫卫生,房间有些脏乱,拖把、笤帚、抹布,乔煜一齐上手,很快房子就焕然一新。
一干就是一上午,老骆有些坐不住了,似乎有点不好意思,但又碍于面子,开始慢慢朝小乔靠近。
“老骆,今天我的时间就是专门安排来陪你的,我给你包饺子吃,你也别嫌弃。”乔煜穿上围裙还真是有一身好手艺,和面、切菜,已经坐在小乔身边的老骆念念有词好像在念叨着什么。
正当饺子馅拌好,乔煜开始包的时候,老骆抹了抹眼角,咳了一声,“你这警察,包的不如我,来,我教你。”
坐在一起,包着饺子,老骆再没有停止过说话,就像多年未见的朋友,老骆滔滔不绝地诉说着自己的爱好和经历。刚开始还是称呼警察,到了下午已经开始“乔兄弟”了。
当要分别得时候,老骆的气色分外红润,非要送出家门送到院子口,“你下次啥时候来?”老骆这句话其实藏了很久。
之后,为了能更多的和老人有共同语言,乔煜这双握惯了警棍、枪械的手,挥起了从来不会的毛笔,练起了从未练就的太极,而最重要的是,老骆在乔煜的引荐下,加入了养老中心的一个书画班,一进去就成为了当仁不让的“大师”。
看着人群中,老骆自豪的笑脸,乔煜也打心底里高兴……
4初生牛犊
西安人习惯将灞桥区,称为东城,亦或城东。
白居易有一首诗曰:独寻秋景城东去,白鹿原头信马行。这“城东”二字,指的正是灞桥区。
公安灞桥分局纺织城派出所,乔煜乐呵呵的推开门进来,胸前别着一枚鲜红党旗徽章。
他白净、消瘦,看着斯文极了。大学刚毕业那几年,有同学们得知乔煜当了警察,觉得不可思议,“这么文质彬彬的人,气场不够呀。”乔煜仍是乐呵呵的回答,“警察还挑长相?”
当警察,是乔煜从小到大一个十分坚定的愿望。
高考结束,拿到铁路警官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时,他脑子里蹦出来的第一个想法是,“人生第一步开始了,总算可以走出这座山了。”
乔煜的老家在蓝田县农村,一直到现在,即便在城市工作、生活了十几年,他都从不回避自己“从农村出来”的这个身份。
事实上,农村这片肥沃的土地给了乔煜很多人生东西。从上小学开始,作为家里的长子,他就帮着父母卖菜、卖西瓜,给弟弟做饭。上初中时,他住在学校,从家到学校,步行得一个多小时。
到了高中,学校离家40多公里。“从苦地方出来,所以我从来不怕吃苦。”班里有不少县城的学生,家境阔绰,但乔煜从不认命。
这种不认命,体现在了学习的劲头上。大学期间,他年年都是三好学生,没有一门挂科,并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4年,乔煜大学毕业,参加当年的公务员考试,进入了西安市特警支队八大队。
八大队有“钢八队”之称,大队长陈永军说,乔煜在特警队干了六年,五年半都是中队长,“纪律、作风、业务素养非常过硬,是当时特警队队非常好的榜样。”
与警校生活不同,特警支队属于半军事管理,单调且严苛,每天起床、熄灯、吃饭、出操都有严格的时间点。
此外,特警队还融入了很多公安业务,比如参与处突抢险、大型比赛警务执勤、节假日巡逻等。
如果说,童年时代的农村生活,培养了乔煜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品格;警校的经历,让他第一次走出大山,开始学习接触警察的基本业务,培养了勤勉、无私和奉献;那么,特警队则培养了乔煜的自律精神、缜密的判断和高效的执行力。
这一点,成为他身上非常鲜明的特色。
比如有一次,他去社区看望一位刚出院的老人。走到楼下时,想起来去买点水果。水果摊上,品种太多,买什么好?乔煜有自己的选择标准:好放、好洗、不用刀。最后,他买了香蕉、切好的菠萝和火龙果。
5抗震救灾
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地震。5月30日,还在特警队的乔煜,与多名战友组成抗震救灾队伍,向灾区广元市紧急挺进。
生灵涂炭、满目疮痍,与房子坍塌、道路中断相比,隔三差五发生的余震,考验着一个特警的坚韧、意志和野外作战能力。
救人高于一切,救灾高于一切。乔煜不怕苦,也从不言苦,积极参与到抢险救灾、搭建帐篷、疫情控制和治安巡逻中。
“能救一个是一个,能帮一家是一家,这才能对得起身上的这身警服。”在参与抗震救灾的65天理,乔煜总是找活干、抢活干,干完份内的事,就去帮着其他班排干,别人拦也拦不住。
灾后安置重建,乔煜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清淤泥搬石头,疏通引水渠,身上多处被划伤。“我是农村来的,对基层的群众,特别是劳动人民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乔煜说,蓝田县老家的《吕氏乡约》对他影响极深刻,在这部被称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村规民约”中,鲜明倡导“闻过必改、见善必行”。
一直到好几天以后,瞒着父母的乔煜,才给远在蓝田县老家的两位老人,发了一条短信报平安。
9年,乔煜主动请缨,前往新疆参与反恐处突,克服了高原反应及自然条件恶劣等困难,历时天出色完成任务,用热血和行动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与社会和谐稳定。
6英勇擒贼
一次,乔煜参与特警支队的街面巡逻,在五路口天桥下待命。
突然接到群众报警,说在10分钟前,被四个小伙抢了钱。乔煜开警车到了东六路附近,正准备上前盘查时,四个人跑了。
一个小伙沿着解放路,一直朝火车站方向跑,乔煜死死追着不放。
皮鞋打滑,他干脆脱下鞋,光着脚追。“绕来绕去,好几圈,最后将这个涉嫌抢劫的小伙抓住了,”随后,乔煜将嫌疑人移交到西五路派出所。
在派出所,嫌疑人嚷嚷着,谁都不见,拒绝回答任何问题,“就要见抓住我的那个警察。”
一直到乔煜来了,嫌疑人才冷静下来,一脸沮丧同时又带着不可思议的表情说:“我踢了七年足球,最终没跑过你,我服了。”
年,乔煜从西安市特警支队,进入公安灞桥分局纺织城派出所,成为一名刑警。
他最喜欢看的电视剧是《营盘镇警事》。这是一部根据公安系统二级英模,范党育的真人真事,改变创作的电视剧,围绕一名普通警察的真实工作、生活状态展开。
电视剧中,陕西籍男演员张嘉译饰演的范党育,凭借着一张嘴,解决百姓各种矛盾,终日忙碌在家长里短中,其口头禅就是“没事最好,有事咱了”。
乔煜将这句话的内涵,作了进一步的延伸。“警察警察,警在前,察在后,”他由此总结了三句话,作为自己从警第一步的座右铭:说清事理、讲透法理、融通情理。
今年8月,西医院门口,一辆车从停车场开出来,刚走到纺织城东街,有个中年男子顺势倒在了车前面,晕倒了。
司机是个女的,赶紧刹车,从车上下来。“遇到碰瓷的了,”这位女司机事后回忆,当时她整个人完全吓懵了,“医院看朋友,医院大门,车速非常慢,怎么可能把人撞了?我从没遇到过类似的事。”
男子躺在地上不动弹,女司机拨打,几分钟后,民警赶到现场。
医院。在急诊室检查后,男子看到穿警服的人,捂着肚子喊了一句,“和女司机没关系。”
连在场的几位护士都觉得奇怪。很快,男子说出了实情,“我自己犯病了,不关女司机的事,我也不是碰瓷。”男子说,医院买药,走到大门口时,突然感到头晕,就倒在地上,“医院是乔警官管辖的片区,乔警官平时对大家很好,服务也很周到,我不会给乔警官添乱的。”
在医院观察了一个多小时后,没有大碍,医院。
出警的两位民警回到派出所后,将这事告诉给了乔煜,“一个片警要做到这一步,这背后要付出多少,可想而知。”
乔煜至今都想不起来,这位男子是谁,长啥模样。“警察是人民警察,大部分警察是跟人民打交道。所以,我虽然不知道这人是谁,但是我相信,男子说出这样的话,不奇怪。”
同样是发生在西医院的事。
一次,医院保卫处在急诊大厅,抓了一个小偷。
将小偷控制后,保安队长党建忠给乔煜打了个电话,“你是片警,人赃俱获,现在移交你处理。”
等乔煜赶到时,小偷一五一十的交代,“医院看病,在一楼楼道看见一个老头,拿着一个塑料袋,应该是准备看病吧,我看见袋子里装着钱,就一把躲夺过塑料袋,往外面跑。”
听见有人呼喊后,几位保安第一时间赶来,追着小偷不放,最终将他制服。
事实上,袋子里并没有钱,装的都是老人买的药,价值0多元。老人患冠心病、高血压多年,医院复诊。事发当天,他检查完身体,买好药,正准备回家。
“必须要从重处理,”在经过现场勘察、调查取证后,乔煜的态度很明确,“在医院作案,偷的都是救命钱,如果只是批评、教育、罚款这些简单的处罚,根本起不了震慑作用。”
当晚11点半,小偷被依法刑拘。
“医院干了几十年,这样的事,第一次遇见,”党建忠对乔煜刮目相看,“举动虽小,但是高大了警察的形象。”
党建忠说,警察办案,如何平衡法理、情理,考验的不仅是一个警察的职业素养、业务技能,更多也是对于“警察”二字的敬畏,“如何用好手中的权力?如何把握好这个‘度’,我觉得乔煜做的非常好。”
这次抓贼,医院的保安立了功劳,这与乔煜平时的业务指导息息相关。
事后,乔煜自掏了元,买了十几个西瓜,开车拉到了保安室,“算是一个鼓励吧,”乔煜切开一个西瓜,特意让党建忠先吃,“警民联手,才能形成一张网,只要有不法分子钻进网里,肯定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7打击传销
乔煜所在的纺织城地区,曾是中国西北的纺织工业重镇,有“西安的小香港”之称。比如曾如雷贯耳的国棉六厂,据说,鼎盛时期工人总数曾达到多人。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岁月洗礼,纺织城地区逐渐从主流退至边缘。组成纺织城的元素一直是破旧的厂房、沉寂的街道、棚户区和下岗工人。
在这样人员复杂、治安复杂的地方当警察,压力和阻力,可想而知。很少有人知道,乔煜为了办案所付出的刻苦和艰辛。
今年8月初,派出所捣毁了一个传销窝点,抓了19个涉嫌传销的人员。
“我干了快10年刑警,看到这些传销人员,都觉得头大,感觉束手无策,”刑侦三中队中队长邬弘文说,按照相关法律,要对传销进行刑事追究,立案标准很严苛,困难重重。
乔煜和同事解救陷入传销的甘肃小伙
很多时候,刑事追究难以启动,对于传销头目只能大多处罚了事,如此反复循环,不仅耗费了大量公共资源,更使得传销组织更加肆无忌惮。
“他是一个肯动脑筋的民警,尤其是对刑侦工作,爱琢磨、爱专研,”邬弘文说,在办理这起传销案件期间,乔煜三番五次的去分局经侦大队、法制科学习,“19个人中,一次刑拘4名C级以上的传销人员,这样的力度,真是破天荒,头一次。”
乔煜的看法则是,对于警察来说,打击罪犯和服务群众是同样重要的,“该严格时,一定不能手软,必须明确告诉不法分子,犯法是有成本的。”
作为乔煜的上司,纺织城派出所所长陈世纪目睹和见证了乔煜一步步成长起来的过程。
去年,陈世纪去北京参加全国基层派出所长培训,回来后,乔煜跑到他办公室,“陈所,把你的课件借我学习一下。”
这个小小的举动,让陈世纪印象深刻。“他不仅是服务群众的标兵,更是打击违法犯罪的尖兵,”陈世纪丝毫不掩饰对自己这名“爱将”的赏识,“过去办案子,首先是找指纹、脚印,走访周边群众。如今看来,这套方法早已过时了。所以警察必须要不断学习,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8实至名归
在西安纺织城六棉社区,乔煜穿警服的证件照贴在小区的不少地方。
蓝底白字的警示牌上,“社区民警”四个字,格外醒目——事实上,他已经调离这里了,但社区的不少居民,仍记得乔煜。
80岁的王铁民退休医院院长。这几天,他得知乔煜荣获了“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的称号,拄着拐杖颤巍巍地找到乔煜。
老爷子捧来一束鲜花,“惭愧得很,你获得的这个荣誉,我还是刚刚知道,”他对乔煜说,别人都称呼乔警官,“我就喊你乔煜吧,叫顺口了,警官两个字,显得生分。”
在乔煜工作过的任何一个社区,关于他扶危济困、服务群众的事流传不绝,随便找一位群众,都能讲出好几桩。
往深里说,乔煜形成其职业良知的来源之一,在于他对手中的职责的正确认识和运用,在于他对老百姓虔诚的尊重。
干物业管理20多年,六棉社区物业管理干部付东煜,与一茬又一茬的社区警察都打过交道。
他有一个非常直观的印象,“乔煜和别人不一样,”他继续说到,“平心而论,社区民警都在做社区的工作,但是能把工作做到每一位群众心里,让每一位群众都称赞,这个难,这个太难了。”
以六棉社区为例,多户居民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就有多人,空巢老人、困难老人、残疾老人有多人。付东煜说,过去的社区民警,大多数都是直接与社区、物业联系,挨家挨户做家访的太少了。
但乔煜不同,“他直接到居民家里去,少了中间环节,打通了警察和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这样做的好处是,乔煜可以获得最直观、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全面了解民情民意。当然,要对上千户居民,挨家挨户家访,这绝对是一个无比巨大的工作量。
乔煜不怕吃苦。他有句口头禅:民警不仅要有真功夫,还得下苦功夫。所谓的“真功夫”,就是巧妙平衡法理和情理,实现矛盾最小化、利益最大化;所谓的“苦功夫”,自然就是多跑腿、勤动嘴。
9笔记里的事
付东煜有写工作笔记的习惯,在六棉社区,乔煜干了整整一年半。这期间的工作,每一项、每一条,付东煜都记在本子上。
于是这个笔记本就成了民情民意的“晴雨表”。8月18日上午,他展示了自己多年来记的笔记:“年4月3日,星期五,晴。接上级通知,因工作需要,原电建警区警长乔煜,近期将调到六棉警区工作。”
在上任第一天的见面会上,乔煜提出,想尽快和各个分区的楼长、骨干见个面,同时提出,尽快建立一个通讯录,“今后全仰仗各位叔叔阿姨了,把我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