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三秦都市报_都市报理念 > 都市报广告 > 陕西文化名人也说方英文中

陕西文化名人也说方英文中

发布时间:2021-6-11 11:19:02   点击数:

方英文:著名作家,陕西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家书画院院士。镇安人,年出生,年西北大学毕业。有各类作品约万字。博雅温情、幽默通达、书文兼具,广受多层面读者喜爱。出版有《方英文小说精选》(中短篇)、《方英文散文精选》(台湾版)、《种瓜得豆》、《短眠》等十余种。代表作为长篇小说《落红》、《后花园》,前者获首届柳青文学奖,后者入围八届茅盾文学奖。年获“中国新时代风雅名仕”称号。

也说方英文

文/丹萌

年,陕西省第八届故事会在耀县召开。我提前去办会,英文风尘仆仆带着商洛代表队来了。乡党加朋友,见面很高兴。夜里,少不了与英文对弈厮杀,完了挤在同一房间。去药王山拜望孙思邈,我一直与商洛代表队同行,所留照片,资为见证。在宾馆后院芭蕉树下,我俩坐在水泥凳上的闲散留影,后来翻看时,觉得那时的稚气还依稀可见,却遗憾再也难得返回彼时的英年时光了。约在次年,商洛文化馆举办小品汇演,我和英文都写了小品参赛。颁奖典礼时,均获了照顾性的三等奖,奖品是仿制的唐三彩马。我俩“成功人士”般上去领奖。不去领?人家咋收场呢?陈彦在下面偷笑,揶揄我俩:那么大的人物,好意思上台去领个三等奖,不嫌脸发烧?

很快,英文的一篇小说在湖南获奖了。在陕西吃不开,他就墙内开花墙外香,走一条外省包围本省的道路。领奖归来,一下火车就直奔我处,带了条红豆香烟给我,决定在我那位于药王洞的“将就屋”下榻。我知道,他本意是要在我处借宿,其更大目的,是想对老友炫耀他的获奖。谁知,我故意对获奖之事只字不提,且让他一夜未曾眨眼。我们摆开阵势,棋至通宵达旦。天亮刚躺下,中午一睁眼,英文却不见了。桌上留下一张纸条:“看你睡态可掬,不忍叫醒,我回商洛了。祝你文祺,并愿少喝酒,多交桃花运。”后来,我去上海戏剧学院就读,他也给我来过一封信,信中很不正经地说:“何大帅!我在报上发现了一篇臭文章,把人熏失塌了,没办法,只有给你寄来……本想和你多扯几句的,方韵在旁捣蛋,只好作罢。”下面大片空白处,用钢笔画了三样“男人的宝贝”:酒瓶,骰子,胸罩。不正经,那是他的风格,我照样对他心存感激。

老朋友在报上看见我的文章,剪下来邮寄千里,能不感激?我也在猜想,当他画出那个胸罩时,为了安顿正在捣蛋的儿子,一定会问三岁的小方韵:这是啥?方韵答:我妈腔子上戴的么。又画了个酒杯,问:这是啥?方韵答:你成天爱喝的酒么。英文一定会骂:去你妈的,看你那出息!这是你丹萌伯爱的,咋能说是爸爱的?方韵反驳;他爱你也爱么。因读信时有过这些联想,所以将此信存留多年,后来几次搬家,不知丢于何处。

年,方英文再度冲出了商洛山。刚来,在一本名曰《收藏》的杂志社当副主编。英文编杂志,自然要向我们约稿,我还真给那杂志写过文章。他是个好编辑,用稿眼光独特,处理文字严谨。但他和那个颐指气使的主编似乎尿不到一个壶里去,心情很是不爽。二返长安,虽有前度刘郎今又来的壮怀,却也事事不顺。工作不顺心,吃的住的也无着落,一时间,这个星宿似乎还没找到自己的天空。他甚至要返回商洛山,倒是他的妻子彭书霞很厉害,说:西安呆不下去了回来?你不丢人我还嫌丢人!为此,他敬佩着妻子的眼光与胸襟。他说:“女人多数情况下都是猪脑子,但有时候,长头发里还是藏了些远见的。”幸好,恰遇《三秦都市报》创建,采用招聘制。英文一旦出去应聘,便凸显了人中之杰的一面。

很快,他就当上了该报的文艺部主任。他当文艺部主任,我占便宜。那段时间,我只要捣鼓出个千字文来,就直奔他处了。羊肉泡一吃,棋一下,不几天,文章就见报了。读样报时,发现英文将我的文章处理得非常妥帖。在有些句子间增删一二字,便有了锦上添花之效。我是粗枝大叶,英文周密细致,他为我做的“嫁衣裳”严丝合缝。那段时间,我几乎成了《三秦都市报》的专栏作家,就连报社的打工者们,也都厮混成了熟人,比如卢萌、万波、朝阳、毛毛、军朝、小兵等等。这也充分显现了英文当时在报社的人气。

有了报纸的平台,英文渐渐张开了风。工作,以他的能力撒拉着就干了,且干得出色。工作之余,他开始谋划自己的写作,并通过报纸的有利位置,将自己的文学目光,投向全国范围。但是,吃住还是有点问题。那时,他借居在建国路信义巷深处的一间破平房里,冬日里寒冷异常,仅靠一只小电炉取暖烧水。环境糟糕,但去过的人还是不少。我去了,陈彦、穆涛去了,王书田、邹绍信等人都去了。去了就赖在他那四处不平弹簧暴翘的大床上不走,几人挤一张烂床彻夜说话,冷得胡拉被子乱拽毡。放着自己家的暖和不享,不知何苦。英文说,你都不知道跑来弄啥嘛!

我就说,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你呢,你这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呀。那会儿,我和他都还将妻子丢在商洛,隔十天半月,我们会相约了回去探亲。英文说,猪八戒是忘不了回高老庄的。这话不仅幽默,似乎还蕴藏了某种哲理。也许是他的这话,传到了平凹耳朵,在大师处得到了艺术发酵,才有了长篇小说《高老庄》的萌生呢?是否事出此因,未曾顾得坐实。

我和英文乘长途车返回西安的一日,雪猛路堵了。秦岭顶上,汽车排成了长龙,夜黑风寒,我们相依了缩在座位上,看前排的一男一女,用黄大衣盖着,胶一样粘在一起,在黑暗中摸摸索索。我俩相视一笑,各自在自己口袋里摸烟。一会儿就饥肠辘辘了。听说岭顶的路边有家小饭馆,就徒步四道盘山雪路前去解决肚子问题。饭馆挤满了人,刚下出一锅糊汤面,眼看已经舀光。是我擎起两只老碗,越过众人头顶,一下子将碗伸到老板娘眼皮前,这才为我和英文抢了两碗饭,终于解决了民生问题。

他后来提及此事,很感激我。假如那晚只他一人,怕要忍受冻饿之苦了。天亮了,太阳出来,而路还未通。英文从商洛带了一本《辞海》,因为工具书都还在商洛,往返一次,就捎上几本,老鼠搬家一样迁移。途中堵车读辞典,一个字一个字地阅读。这便是他那散文《秦岭山上读大书》的来历。

单身的日子过了几年,书霞调来了,报社也给英文分了一套面积不大的老式单元房。这时,英文开始谋划自己的长篇小说。在陕西,乃或全国,没写过两三部长篇小说的作家,似乎算不上真正的作家,是不会被作家圈和评论界放到秤盘里去的。所以,英文要补上这一课。他当时用于写作的房间很小,且无窗,白天也需开灯。但报社的暖气烧得不错,很暖和。我曾在那小屋的床上睡过两夜,盖个薄被子也热得出汗。他就是在那间屋里,开始了长篇小说《落红》的写作。时隔一月,他对我说:“已经十几万字了,写长篇还是累啊!”我知道,他虽嘴上喊苦,那只是发布消息、引我

转载请注明:http://www.bbyubao.com/dsbgg/12210.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