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晚上急诊室里简直忙翻了天,外伤患者比之前翻了一番,其中绝大多数与天气炎热,大家火气太盛有关。”医院急诊外科相关人员告诉记者,因高温引发“情绪中暑”而导致的外伤病例剧增。这些患者中以酒后打架、室外工作情绪毛躁而导致受伤的居多,另外夫妻间吵架大打出手的也明显多了起来。(7月25日《宁波日报》)
不论是熟人之间还是陌生人之间,“情绪中暑”导致人们“一摩擦,就起火”,医院外伤病例剧增。高温天气不仅会给人们带来身体上的痛苦,也会影响到情绪调节中枢,容易产生暴躁、焦虑等情绪,从而导致一些人心理失衡、情绪失控。
在“情绪中暑”的裹挟下,原本懂得自律和自制的人们,上演了“变形记”。将规则、法制、文明乃至人情、情感抛在一边,退化为野蛮的“刺激—反应模式”,麻木冰冷的冷漠,粗暴乖张的暴戾,高温天气只是“情绪中暑”的导火索,贫乏、荒芜的精神世界才是“病根”。
不能进行有效的自我控制与约束,不能让“欲望号街车”停在该停的地方,在高温的刺激下,一些人心理上的短板与精神世界的苍白之处就暴露出来。“情绪中暑”表面上是由于高温天气这一“外因”让这些人难以自持,实际却忽视了自身存在的“内因”;将二者割裂开来分析“情绪中暑”,难免会以偏概全。
受到浮躁、冷漠、暴戾等不良社会心态的裹挟,在心理上就会呈现出一种偏执状态,人际关系也会敏感化、干燥化,甚至用一种偏差、错乱的方式来发泄心中的压力和愤怒。即使是面对最熟悉、最亲近的人,一些人也难以控制住自己,对他人进行语言暴力乃至身体伤害,让他们承受着身体与精神的双重痛苦。由“情绪中暑”引发的陌生人之间的纠纷冲突就更多了,“一言不合就动手”,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大动干戈。
在一个盛行印象管理的时代里,有一些人是公认的“好脾气”。然而,在“情绪中暑”的浸润下,这些人偶尔也会有性情大变的时刻。说到底,在人们看得见的前台,一些人举止得体,是因为他们深谙印象管理之道,努力呈现出一个经过打扮、装饰和美化的自我;在高温天气的刺激下,这些“好脾气”卸掉了“伪装”,呈现出另一面的“真我”。更进一步说,“情绪中暑”不能只归咎于高温天气,却忽视了人们精神世界的贫瘠和荒芜。
面对“情绪中暑”,学会进行自我调适、善于管理情绪才是根本。只有让心理空间更健康、让精神世界更丰盈,面对高温天气,人们才能不那么心浮气躁、冷漠暴戾。
(燕赵都市报杨朝清)